苇在水中立
时间:2024-10-30 14:25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疏泽民 点击:次
一丛丛芦苇站在水里,站成一座孤岛。
水是湖水,准确地说,是丰水时期的江水,通过江闸,慢慢涨上来,淹没了湖滩。湖滩上的那些芦苇被困在水里,困成了一幅写意的水墨画。
湖滩上有几条浅埂,埂的两边也零零散散地立着芦苇。沿着浅埂走过去,蹲下来,与水中的那丛芦苇保持最近的距离,仔细端详。我看到那些芦苇挤挤挨挨地抱成团,举起绿剑一样的叶片,在空中挥舞。风一次次推搡,“沙沙”有声,试图按下它的头颅,让它呛水。而芦苇一次次侧身避让,即使被按压得弯下腰,也没有屈服,总是以弓形姿势积蓄力量,待风稍一松劲,便弹回去,重新站直,恢复原样。
芦苇深谙处世之道,既不屈于强权,又懂得以柔克刚,有着自己的主见和风骨。
在这片水域里,那些芦苇东一丛西一簇,没有连成芦苇荡,也没莽莽苍苍、浩浩荡荡的气势,显然都是野生的。野生的芦苇无人问津,连渔民都懒得看它一眼。这些芦苇似乎毫无用处,禁不住翠鸟的驻足,只能供蜻蜓临时歇脚,供水中的小鱼小虾在苇秆中玩玩游戏捉捉迷藏。毫无用处的芦苇顾影自怜,它看见自己的倒影,落在水里,显得那么孤单、落寞。
因为无用,不受人喜欢,也就不容易被打扰、被斩根、被刀毁,安安静静地活在自己的角落里,不为物喜,不为己悲。
虽然无用,却活成了仙。它是陆地上古老的植物,翻开《诗经》,就能看到它摇曳的身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深秋清晨,芦苇苍茫,凝结成霜,有情人立于芦苇岸,望穿秋水,情意绵绵。翻开大唐诗卷,似乎听到诗人贾岛在《送耿处士》中轻轻叩击:“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叩开了一幅晚风秋阳图,残阳似血,芦苇动情,摇曳生姿,随风吟唱。芦苇在史册中成长,在四季里轮回。到了初秋,芦苇的花穗犹如马尾巴,呈现浅红或淡紫,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荻花。荻花摇曳在晚风里,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为它轻轻吟唱:“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真的是荻花深秋伤离别呀,一曲琵琶一把泪。季节向寒秋滑去,此时的芦花历经沧桑,如纷飞的白雪,“苇花半起时,晚凉有清香”“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斜阳下的芦花呈现一派清寂孤寒之美,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芦苇喜水,沟渠旁、河滩里、沼泽地、湖岸边,往往都有它的身影。芦苇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初生时为葭,少壮时称芦,老成时称苇,人们习惯称之为芦苇。芦苇的生命力强,缘于它深扎泥土的根,既纵向延伸,又横向发展,盘根错节,把基础扎得牢牢的,经得起大水和风浪的考验。
芦苇不像树能成材,不像草能喂牛,不像谷物能充饥,也不像蔬菜能佐餐。如果凭此就认为它一无是处,那就冤枉了它。默默无闻的芦苇,实则用处多多。它的嫩芽可以吃,芦秆可用来编席、盖房、做薪柴,另外,芦苇还可入药。东汉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中就有芦苇入药的记载,《本草纲目》谓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你根本想不到,看似不起眼的芦苇,全身都是宝。虽然全身是宝,却又谦如君子,低调谦逊,性情高洁,一如生活中的芸芸众生。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那么芦苇呢,那些站在水中央的芦苇呢,是不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