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年味

时间:2024-10-13 12:25     来源:荆门文学     作者:崔小平    点击:

        春节假期结束。大部分人陆陆续续如候鸟迁徙般开始返程了。

        在微信上看见一位同学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
        “春节就这样悄然无声地过了,明天就要出发。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没有那么快乐,甚至有些无聊,年没年味,菜也没有菜味,就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味也疏远了,那个小时候奢望的春节不复存在了。”
        与几个同龄的朋友聊过,很多都吐槽说这年过得是越来越没“年”味了。要不是为了一家人团聚,这年不过也罢。
        我回想了一下小时候过年的情形,再结合现在,分析了以前和现在过年有什么不一样。

 好吃的和新衣服

        过年讲究吃肉,我记忆里小时候不是能“随便吃肉”,家里腊月杀头年猪,肉要分成块腌起来以供农忙时节补充蛋白质的。每次炒菜只拿出来1两左右,切成丝、片和其他蔬菜炒。
        但过年却是大方的,新鲜的猪肉还未腌完。饭桌上能看到完整大块的肉,通常有三四盘,比如卤肉、蒸肉,夹肝肉,卤鸡,卤鸭,卤香肠。亲戚来了五六种熟食切一大盘子,热菜凉菜格子满满一大桌子,再挑食的小孩也总有几道对胃口的菜。
        衣服也是,平时穿的不是破破烂烂就是哥哥姐姐剩下的“ba活”,只有过年才能有一身的新衣服穿。记得年三十晚上换上新衣服的那一刻都激动得睡不着觉,只盼快点天亮好出去和人显摆一番。
        但现在自己长大工作了,这些吃的穿的对我们就再没有了吸引力。肉反而很少吃了,主要是为了健康。价格也不是问题,买50元熟肉能吃撑了,也不过是两包烟的价格。
        总之,如今美食可以每天吃,衣服也可以随时穿新的。小时候那种敞开吃和穿新衣的喜悦感便没了。

放鞭炮

        小时候每个大人都会给孩子买烟花鞭炮,烟花买得比较少,因为贵,但也会买几根闪光雷、彩明珠这样的手拿烟花。那时候连擦炮都很少买,最常见的是5毛钱100响的彩色小鞭炮,都是拆散了玩的。
        为了省钱,初一早晨我们还会去拣别人放完,炸断了没响的零碎鞭炮,哪怕只剩一点点引信的鞭炮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东西。
        偷偷地拿上几支烟或者一根香,几个孩子举着炮竹就能玩一下午,炸瓶子、炸鱼、炸牛粪……小一点的孩子不敢放,屁颠屁颠地跟在大孩子后面看着,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如今过年鞭炮烟花已经实现自由了,平时用的都是一万响的鞭炮。散落在地上的鞭炮,再也吸引不了小孩子的兴趣了。当年的快乐时光也如鞭炮那飞速燃烧的引信一般转瞬即逝,只留下一地莫名的惆怅。

走亲戚吃酒席

        以前走亲戚,那才叫走亲戚。那时候只有做大事才会办酒席,如遇上亲戚办酒席,全家人都会出动。带上几包副食和白糖或者布匹当作礼物随礼。那时候不论大小事都要做上两天,其间多数客人还要住上一晚,没有地方睡,就用稻草打地铺,白天黑夜都是人头攒动,那场面是相当的热闹。
        而如今的过年走亲戚,却成了一种做样子的形式。放下礼品,寒暄几句,屁股都没坐热就要起身赶往下一家。以前正月里走亲戚,一天串一家,现在正月里走亲戚,一天全串完。
        如今再听到吃酒席,再也没了当年的感觉,更多的是无奈,因为如今都是用钱来随礼。而且酒席办得十分频繁。疫情的原因,三年来人们都没怎么做事,到得今年,酒席集中开始爆发了。我那个朋友吐槽,他的酒席从初二一直排到了初十,甚至一天要赶好几场……过年的假期不是在吃席,就是在吃席的路上,一个月的工资全用来赶人情还不够。

压岁钱

        小时候收到的长辈的压岁钱都是五毛、一块,连两块的都很少。但那种得到零花钱的快乐是如今体会不到的,我们会步行去小卖部怯生生地买上一挂小鞭炮或者一个泡泡糖嚼上半天。
        如今岁数大了,变成给孩子包压岁钱的大人,每年过年,两口子都要计算要包多少红包才合适才够数,自家的孩子又能收回多少?
        如今小孩子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大,一百两百是基本,五百、一千也有,小孩子收压岁钱也感觉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但小孩子突然有了一笔可支配的巨款,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初二下午我玩王者荣耀。在同城匹配到了一个初中生和他组队了几把。看见他有不少新出的炫酷皮肤,还有V8的印记,我便问他玩的谁的帐号。不曾想,他得意洋洋地告诉我这些皮肤都是他花两万块买的!他是他们班上英雄皮肤最多的一个,同学都找他借号玩呢,还表示这些钱都是他自己的压岁钱,他妈妈并不知情!好一会儿我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只感叹这世道变了,如今的孩子消费观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那代人的认知。

其它

        年轻时我们过年,看的是热闹,过的是仪式感。经过生活的洗礼,现在的过年,过的是心境,是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过年我注意到了:短信拜年几乎销声匿迹了,微信上收到的拜年消息也屈指可数了,大多也是复制粘贴群发、转发的。
群里发红包的热闹劲儿也没了,甭管是亲戚家族群还是朋友群,都安静得像湖面结冰一样,以往那种抢红包拼手速的场景一去不复返。路上闲逛拜跑年的人明显少了许多,不像过去那般熙熙攘攘。
        大家越过越现实了,也都知道只有取悦自己才是真快乐,也没必要发没必要的祝福短信或红包来取悦别人。过年陪陪父母妻儿就行了,其他都是形式主义。
        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在外地过年。他们更愿意用过年假期全家去旅游,也不愿意参与那些虚伪的走过场式拜年和应酬。
        90后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的也不少。进入了而立之年,虽然工资一年看着倒也不算少,但是一年到头发现钱也没存几个,买不起房,买不起好车,回到家再与其他人一对比,父母看你的眼光不能说失望但总归是有点失落。
        在这部分人看来,混得不好,不够成功地回去老家过年,第一不能给父母增光添彩,第二面对亲戚邻居的询问又总是很尴尬。买不起房,买不起好车,没男(女)朋友的还要被迫走亲戚、催婚、相亲……
        为什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感觉不到快乐了?
        多数人是因为失败,因为没钱。人到中年后,上有老下有小,要担起家庭的重担,身上有压力,做不到小时候的无忧无虑。
        以前看一句话,农村是富人眼中的天堂,是穷人眼中的荒凉。这话放到过年也是一样。以前大家都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周围人的贫富差距拉开,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在农村成了普遍的现象,这年过得当然不开心了。
         突然发现过年主角已经不是我们80后这代人了。我们由感受年味的人,已经变成制造年味的人。人不能只接受不传承,可要想把年味传承下去,似乎很难。
        我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这样说的。
        以前的年味,是在农村长达100天的农闲时节,人们无所事事,物资又匮乏,日子枯燥无聊,便制造了大量的节目,来增添生活中的乐趣。比如北方冬至吃饺子,腊八喝粥,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打扫,三十团年祭祖,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四走姑姑舅舅家,十五过小年吃元宵……
而现在呢?春节假期一共七天,腊月三十的回,初六的就走,而且在这短暂的假期里,和孩子们互动的机会非常少,走不完的亲戚,打不完的牌局,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在腊月喝过年猪汤了?在腊月二十三扫家里的蜘蛛网,和长辈一起照着农历书写对联了?
        在现代社会,想过上以前传统有年味的春节,已经不可能了。它需要全员参与,是一个漫长铺垫、逐渐加油、依次换档,最终释放到达顶点的过程。而如今现代化了,都讲究一个效率,那些慢悠悠的旧时光,早已经一去不复返。就连过年必放的鞭炮都做成了“快引”,恨不得在两秒钟内就炸完,所以年味也就化了。也许再过个几十年,随着我们这代人的离去,农村更加的空心化,春节也将成为一种符号和历史记忆。
        离家打拼村村空
        田间地头无人踪
        待到人老归乡时
        老宅已没荒草中
        独坐墙前思旧事
        往事只在记忆中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