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呼兰河传》:爱与悲伤流淌的河流

时间:2024-08-06 13:50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徐丽琴    点击:

《呼兰河传》是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是与其另一部小说《生死场》双峰并峙的杰出之作。《呼兰河传》是一条流淌着爱与悲伤的河流,它的爱恨情仇,支配了萧红的整个生命历程。
萧红一生颠沛流离,年幼失亲,成年时遭遇包办婚姻而逃家,后来历尽贫病和战乱,死于在战火中几成焦土的香港。
读原作也好,看其传记也好,你能感到,这个呼兰河的女儿,如冰天雪地里最莹亮如玉的琼枝,在迷漫的雾色里把生命里积蓄的每一滴力量都全力绽放出来,离家、去国、奔逃、恋爱、著述、忍耐冷眼贫穷病痛寂寞,最终她说:“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
在生命的气息一天天从体内流失的时刻,回望身后岁月,萧红郁愤交加:“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她在散文《永远的憧憬和希望》中自陈:对着爱和温暖,她怀着永远的憧憬和希望。当我们翻开《呼兰河传》,就能触摸女作家的生命之根。她对于她的故乡呼兰河,怀着挚烈的爱恋,而自身及那里生生不息的苦难民众的不幸,又使她充满了无法尽诉的悲伤。所以《呼兰河传》首先显现给读者的是深沉家园之思,是关于爱和温暖的憧憬与不灭忆念。
从文字上来说《呼兰河传》是美的诗性的。有谁没有读过萧红的文字呢?“晚饭一过,火烧红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是的,是出现在人教社小学教材中的《火烧云》,清新、朴素、细腻,充满单稚的幻想色彩。这《火烧云》仅仅是《呼兰河传》这美丽彩锦中的尺幅一角。虽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但呼兰河的物态风貌却如工笔画那样清晰、细致:混乱的大泥坑、行将倾颓的草房、喧闹的戏台、灯影魅魑的河岸、蝶飞花香的后园……在中国最北的省份的最北的县市里,在一年之中几乎有八个月冬天的寒风雪影里,是美丽的呼兰河美丽的家乡。
《呼兰河传》不为一人一事立传,说是群塑也不过份,沿河而居的每一户人家,每一个在生活中挣扎的身影,每个不幸的事件,都为作家忠实记录。《呼兰河传》是群塑:善良而慈爱的祖父,可怜倍遭迷信和暴力蹂躏小团圆媳妇,有二伯,住磨房的冯歪嘴子,看野台子戏的民众,回乡探亲的出嫁媳妇。这些人物凸现呼兰河居民们的整个精神风貌:因循、忍耐、生如草芥然而顽强不屈。与此同时,更体现作为接受了“新思想”的作家对家乡父老乡亲的命运的反思。小团圆媳妇是个特写的人物,是个被戕害的极端不幸的人物。她十二岁既“嫁”,成了一个家庭中地位最低的成员,被公婆用毒打来“管教”,最后在跳大神的闹剧中被活活折磨致死。然而,萧红不申诉不审判,只是以儿童式的单纯打量这一切,笔一点一点地动着,在字里行间冷峻地展示世事的荒谬及人心的麻木冷酷。
和萧红的其他作品一样,《呼兰河传》取材于东北故乡。流离他乡,回望日寇的铁蹄下的故乡,呼兰河乃至整个东三省又如何不让人魂牵梦绕呢?丰腴的大豆,屋顶上盘旋的灰色鸽子,还有“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鲁迅语)”的北方人民,这些如何能不在作家心里翻卷成汹涌的河流?
“黑水白山乡梦渺,独柯芳草旧情空。”萧红是属于呼兰河的!她为呼兰河立传,她与呼兰河一起成为经典和化石。
通联:荆门市掇刀石中学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