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名优特产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名优特产

葱花油墩

时间:2024-05-26 12:48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张毅    点击:

葱花油墩又叫“葱花油灯”“葱花油登”,荆门人称为“油墩子”“油灯子”“油登子”或“油圈子”,是用面粉加矾、碱、老面混合膨松后,以筷蘸葱花用“挑”成形,经油氽而成的色泽金黄、形似九月成熟柿子的早点,是一款地道的荆门市传统风味小吃。
葱花油墩最早源于有“小汉口”之称的沙洋古镇,传说它是一位厨师在上元节观赏花灯时受到启发,便仿照三节鼓灯笼的外形,采用矾、碱、老面作膨松剂和成稀面团,用三只筷子挑制成形,经油氽(半煎半炸)制作而成。因炸出的成品色金黄、松泡,外形浑圆,上下一般大,紧腰,表层金黄,内部松软,食之葱香四溢,味美可口,加之中间有一小孔,形似灯笼,故取名“油墩”,一直流传至清末民初,是汉江之滨的沙洋及其近邻备受推崇的早点食品。
后来,葱花油墩的流传范围进一步扩大。据《荆门市志》(1994年版)记载:“民国时期,沙洋饮食行业师傅杨德广为赶庙会、串戏场做生意,便装好一副特制担子,将揣好的面和炸锅等物放在担子上,流动经营,就地支锅炸成油圈,形同宝盖柿子,中间紧腰,表层金黄酥脆,内部镂空松软,取名‘葱花油墩’。由于易学易做,不需固定场地,经营方便,不久即由沙洋传至荆门各地大、小集镇,成为人们喜食的早点。1946年沙洋干堤溃口,杨氏逃荒江陵落籍,仍操旧业,随之葱花油墩又在荆沙流传,喜食者亦众。”故此小吃亦随之在江陵落户并沿传至今。
葱花油墩技法、形状独特,便于携带,它虽为油氽成熟,但成品内并不含油,吃起来葱香四溢、香醇可口,不失为一款健康美食,流传甚广,《中国食经》《中国烹饪辞典》《中国名食掌故》等典籍均有记载。
随着时代的发展,葱花油墩的制作也不断改进,如用活性干酵母代替老面,也有用无铝泡打粉替代明矾的,味道还可做成甜的,等等,满足了人们对早点、小吃的多元化需求。
2021年5月8日,葱花油墩制作技艺被漳河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布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1月,入选荆门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