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追忆天堂的奶奶

时间:2024-05-24 12:42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许梅坤    点击: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从武汉回到京山市孙桥镇五泉庙村许家岭,去给奶奶上坟、扫墓,伫立在坟头的墓碑前,追忆奶奶陪伴我们生活的印记,回味几十年岁月的艰辛和不易。
其实,这位奶奶是我爷爷于1953年续娶的后奶奶。亲奶奶在我出生之前早已去世。后奶奶虽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但她却以自己的勤劳、善良和智慧为我们兄弟姐妹作了最好的榜样,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启蒙老师。
儿时的印象中,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尽管岁月的沧桑侵蚀着她的脸庞,但那笑容永远都是那么和善慈祥,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暖意。不识字的她,能唱着好听的摇篮曲,让我们慢慢进入梦乡,能讲着许多古老的故事,陪伴我们快乐成长。
乡下老家的厨房,曾是奶奶在漫长的岁月里为家人炒菜做饭的地方。裹着一双小脚的奶奶大多数时间都在厨房里忙活,一会儿到灶门口往灶堂里添加柴火,一会儿在灶台上淘米,一会儿在案板上切菜,头上落满灰尘、草屑,眼睛被烟火熏得泪流不止,脸上时常会不经意地抹上几道黑痕污迹。
那时,我们家里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和我八口人,家大口阔的家庭,贫穷始终是生活的主旋律,奶奶没少为我们的吃喝而犯难。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那段路有饿殍的艰难困苦时期,父母亲每天都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奶奶总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挖野菜、采野果、剥树皮,千方百计维持着一家人的最基本生存。
每每找着几个野果,奶奶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先让给我们兄弟姐妹吃。她和爷爷每餐吃的是野菜粗糠做的稀饭,以至于她和爷爷都患上了水肿病,爷爷于1960年2月去世,奶奶也差点丢了性命。为了我们兄弟姐妹的生存,奶奶仍一如既往地吃着野菜和树皮,把稀饭让给我们吃。
光靠稀饭填不饱肚子,我们的肚子整天饿的咕咕响。为了让我们能填饱肚子,奶奶每天处着拐杖,拎着篮子和工具,踩着她那三寸畸形小脚,巍巍颠颠地去野外挖野菜、摘榆树叶、剥榆树皮、砍皂角树皮,到河畔拔芦苇,到堰塘里挖野藕、搅芡实茎,只要猪能吃的无毒植物,奶奶都会想方设法弄回家。她把树皮晒干舂成碎片,用石磨磨成粉,把野菜水草剁碎,然后用一双灵巧的手,把皂角树皮粉参点面粉做成金黄色的酥饼,把榆树皮粉参点细糠做成紫红色的馍馍,把野菜水草做成稀粥、菜糊,不断翻新花样,让我们每餐都能用各种“美食”填饱肚子,品味奶奶内心特有的抗饥荒的饮食文化。
每用一种新植物做食品,奶奶先要亲口尝尝,确信无毒后,再给我们吃。奶奶以她那似海的慈爱,让我们兄弟姐妹幸运地度过了饥荒之年。
然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穷折腾的贫困岁月里,要顺顺当当吃上几顿饱饭也不容易。那时,母亲又生了两个妹妹,仅靠父母亲参加生产队劳动,一年分不到多少粮食,吃饭仍然是家里最大的问题。
为让一家人填饱肚子,奶奶不知受了多少罪,做好的菜饭,她总是尽量让父母亲和我们先吃饱,剩下的一点点自己再吃;蒸了红薯,大点的总是让我们吃,自已挑最小的吃;煮了南瓜,稠的总是盛给我们吃,自己只喝点汤。过年的时候,家里再穷,奶奶也会想方设法蒸上几笼白面馒头,可她自己总是啥不得吃。从大年初二开始,她就吃红薯南瓜菜饭,而让我们兄弟姐妹一直将馒头吃到正月初八,甚至到正月十五。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我们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农闲时,父母亲可以利用早晚时间到山上割茅草卖给窑场,弄一两块钱去街上买点米面或者南瓜红苕等度饥荒。农忙时,父母亲没时间去割窑柴卖钱,家里断粮了,愁得奶奶经常泪流满面。有天早上,奶奶又躲在灶门口小声哭泣,我问:“奶奶,您怎么又哭了?”奶奶抹了一把泪说:“三孙子,家里又没有粮食了,红苕南瓜也吃光了,今天早餐你们只能喝点稀粥,到晌午奶奶再想办法…… ”奶奶揭开锅盖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稀粥,让我们喝了去上学。
下午放学回到家,我们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可进厨房一看,奶奶不在,锅里什么食物也没有。我心想,奶奶到哪里去了?正当我们急得要哭的时候,看见奶奶回来了,肩头背着半袋大米,手里拎着半篮子馒头,头发被风吹得凌乱不堪,汗水湿透了上衣,浑身都是灰尘和泥土。我问奶奶:“您去哪里了,怎么弄了一身灰尘泥土呢?”奶奶说:“我去赶集,不小心在路上摔了几跤。”看到她灰尘仆仆的样子,我的鼻子一酸,眼泪簌簌地落下来。奶奶急忙说:“三孙子,别哭,看奶奶给你们买回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奶奶从篮子里掏出几个馒头,递给我和弟弟妹妹,又从篮子里掏出一包用旧报纸包着的东西,打开放在我们面前,原来是一包卤鸡爪。我们好几个月没闻过腥味,也不问奶奶哪来的钱买的,就和弟弟妹妹们急不可待地吃起来。一包卤鸡爪,奶奶一只都没吃,全被不懂事的我们吃光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奶奶背回的半袋子大米,还有那些白面馒头和卤鸡爪,竟是她用大半辈子省吃俭用积攒的一点私房钱买的。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毅力,是许多亲奶奶都无法相比的。
贫穷的煎熬并没有消磨掉奶奶对生活的期盼,她渴望自己的孙子不能光想着填饱肚子,还必须活出个人样来。于是,灶门口便成了我和弟弟妹妹人生的第一课堂。冬天放学回家,我们常常坐在灶门口长板凳上,边烤火边听奶奶给我们讲述各种励志格言名句。别看奶奶不识字,不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道理,可她能讲很多细微的人生道理。她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启发我们珍惜少年时光,努力读书学习;她常说:“勤以立身,俭以养德”,教育我们养成勤劳节约的美德;她还常说:“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斤”,引导我们做一个讲仁义、讲道德、有骨气、守信用的人。奶奶就是用这些通俗易懂的格言名句,温暖滋润了我们的心灵,启动了我不成熟的大脑,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梦想,以致于后来我从来不会懈怠学习,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学业。她的不少话语我熟记于心,至今仍能脱口而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奶奶挺着矮小瘦弱的身躯,在厨房里无休止地操劳。生活光景一年比一年好起来,奶奶却于1992年农历冬月二十四日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回忆奶奶曾经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我心中总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滋味,唯一能令我稍感宽慰的是,奶奶的晚年生活还算得上快乐幸福。
敬爱的奶奶,您是我们茁壮成长的雨露阳光,您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南针,您的恩情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又是一年清明时,敬爱的奶奶,愿您在天堂平安幸福!
2024年3月18日于(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东区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