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触很深的是,许多往年参展的精酿品牌今年都不见了,又有很多新面孔出现。”
3月21日,在糖酒会现场,一位参展商告诉记者,国产精酿行业正进行着相当迅速的品牌迭新。
近年来,国产精酿市场实现了高速增长,大量企业进入精酿啤酒行业,激烈竞争下,精酿企业生存状况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第110届糖酒会精酿啤酒及低度酒专场寻找答案。
多方“混战”,大浪淘沙
近年来,在传统工业啤酒产量及消费量双双萎缩的情况下,精酿啤酒异军突起,消费量增长率居高不下。灼鼎咨询《2023年精酿啤酒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14.3万千升,预计2025年可达23万千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
消费量攀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精酿啤酒的市场竞争中。华金证券研报指出,在企查查上仅以“精酿啤酒”为关键词检索企业,仍保持存续/在业的企业共7998家。其中,于2019~2023年成立的企业数量达6179家,近1年内成立的企业数量为1700家,分别占比77.26%、21.26%。
精酿啤酒新品牌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行业里也正在大浪淘沙,从本届糖酒会参展商的情况也可见一斑。即刻酿造品牌负责人刘洋、斑马精酿供应链负责人王海德均向记者表示,今年精酿啤酒参展商中的老面孔已经少了很多。一方面或因它们对糖酒会的招商效应减弱作出的反应,另一方面也因行业推陈出新的速度太快。
“精酿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并持续洗牌阶段。”王海德表示,伴随着旧品牌不断淘汰的同时,新品牌也在不断进入。品牌循环更迭背后,根源在于精酿本身“多样化”的特性。区别于工艺统一、口味千篇一律的工业啤酒,精酿啤酒追求更加独特的风味——因酿造手法工艺、调味不同而千姿百态,能满足不同个体、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多样化当然有利有弊。”王海德表示,多样化意味着存在很多变数,谁都难以摸清行业发展的规律;但多样化也代表着受众人群广泛,存在很多机会,市场决定的品牌迭新也培育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了解渐增,接受度逐步扩大,行业持续增长的趋势是确定的。
新品牌在精酿赛道上风生水起,传统头部啤酒品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百威、华润、青岛等工业啤酒巨头已经跑步进入精酿啤酒领域。千岛湖啤酒市场部经理蔡乐波告诉记者,精酿原浆正是目前公司主推的产品,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工业啤酒板块收缩及停滞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大小品牌纷纷涌入,但精酿啤酒行业并无绝对的头部。之所以“头部效应”暂未体现在精酿领域,一是价格因素,受众熟知头部工业啤酒品牌产品价格,对其有心理预期,未必会对其推出的价格更高的精酿买账;二是因为精酿多样化的特性,大家乐意选择精酿也是因为“各花入各眼”。在王海德看来,未来不会出现“大一统”的格局,但预计再过3年~5年后可能出现区域头部。
尽管精酿领域的“头部效应”尚不明显,但工业啤酒巨头的入局足以使小品牌震动,它们的渠道优势,让小品牌生存更加艰难。王海德告诉记者,目前一众小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不大,百花齐放的态势也是培育市场的机会,“巨头们的优势在于渠道,发展到一定时期,小品牌可能因为渠道占有率不足而出局”。
“当然,目前的小品牌迭新,大品牌入局,都是为了培养消费者的习惯,同心做大精酿市场规模。”王海德表示。
代工才是“王道”
终端销售乏力和快速新陈代谢下的激烈竞争,亏损是精酿行业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糖酒会现场,有多位精酿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精酿啤酒品牌前期亏损是大概率事件。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精酿啤酒与工艺统一的工业啤酒相比,没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利润微薄是一定的。同时,终端产品销售不足,资金无法回流,很多品牌因为无法承受前期“烧钱”式的投入被淘汰,能存活下来的新品牌,则多是因为有实力雄厚的资方。
比如,液体食品装备设备生产上市公司乐惠国际(603076.SH)在2021年创立“鲜啤30公里”,据其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鲜啤30公里精酿板块亏损2570.33万元,乐惠国际表示,亏损主要是在工厂及市场方面的投入。
如果没有资金雄厚的资方支持,小品牌精酿啤酒能否盈亏平衡,则主要取决于资产模式的选择。王海德告诉记者,在当下终端销售乏力的背景下,小品牌精酿如果选择自建工厂的重资产模式,投入高且难以回血,就会生存得较艰难,所以它们倾向于选择轻资产,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铺市场中去,生产则找代工来解决,“虽然利润率并不算高,但前期压力和风险不会太大,等到后期做大之后再建自己的工厂”。
“举个例子,蜜雪冰城用以布局精酿啤酒赛道的福鹿家啤酒厂,此前一直找我们代工,直到过去两年,它开始自建工厂。”王海德谈道。
大量的代工需求,也使自有工厂成为精酿啤酒品牌的优势。事实上,在产能足够的情况下, 自有工厂不仅意味着能满足自有品牌产品的生产,还可提供OEM代工服务。终端产品销售乏力背景下,代工业务是精酿品牌较为确定的生存线和增长线。
蔡乐波表示,千岛湖啤酒的产线,用于生产自有产品及代工产品各占一半,尽管公司自有精酿销售增长迅速,但与其他品牌合作、代工仍是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斑马供应链过去几年也处于亏损之中,目前基本已将前期投入基本收回,实现利润打平的抓手也是提供代工定制服务,可以说,斑马供应链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点都是代工定制。”王海德谈道。
刘洋亦表示,即刻酿造自营终端产品销售仍在亏损,公司真正盈利的板块是代工业务,“同时我们也在以‘即刻小酒馆’的模式,探索终端市场,预计2024年将新增200家,虽然现在代工是主流,但总归还是要在终端市场进行探索,我们也希望能借助小酒馆的模式,扩大自有品牌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