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18日,刚有回暖的啤酒板块连续下跌。
伴随着上证指数、恒生指数大跌,17日当天青岛啤酒股份跌超6%,华润啤酒、重庆啤酒跌超4%,百威亚太一度跌超5%。18日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800点,永顺泰跌超5%,珠江啤酒、惠泉啤酒一度跌超4%。
2023年4月青岛啤酒、燕京啤酒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后,啤酒板块掉头进入了下跌周期。这一年中国啤酒市场前四的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重庆啤酒股价都跌了三四成,时常出现单日跌幅超5%的情况,抹去了大部分疫情后的涨幅。
中国啤酒行业产量在2013年就已触顶。2017年、2018年开始,推动行业发展的动能转向了“高端化”:更多更优质的中高端产品,同时价格适度提升。
但在过去一年跌跌不休的股价打击下,不少投资者担心:中国啤酒的高端化,难道要结束了吗?
从各家啤酒股的业绩和表态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过去一年不仅多家啤酒股收入、利润连创新高,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百威亚太CEO杨克、重庆啤酒总裁李志刚等知名啤酒掌门人都纷纷表态看好高端化的进程。翻看国内各家券商的研报,也普遍分析高端化进程还会延续,远未终结。
然而资本市场对于啤酒股却始终报以悲观预期。尤其是港股的百威亚太、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股份,单日跌幅时常领跑整个酿酒板块。
投资者对啤酒股的担心到底从何而来?过去一年,到底是谁在卖出啤酒股?
股价跌了快一年 业绩却连创新高
2024年第一个月才刚过半,多只啤酒股今年跌幅已超过10%。
截至1月17日收盘,今年百威亚太(01876.HK)股价已经跌了18.6%,华润啤酒(00291.HK)跌了13.1%,青岛啤酒股份(00168.HK)跌了12.5%,A股的各家啤酒股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回顾股价表现,青岛啤酒(600600.SH)、燕京啤酒(000729.SZ)的这一轮下跌从去年4月就已开始,而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重庆啤酒(600132.SH)从去年一季度就已转入下跌周期。
啤酒股连跌,引起了不少券商注意。
汇丰发布研报称,内地啤酒股的股价在过去三个月平均下跌了19.5%,是由于去年第四季度销量增长静止、市场对竞争加剧及价格竞争的担忧,以及疲弱的投资情绪所致。
国信证券研报分析,尽管上周板块有所回暖,市场对2024年啤酒行业高端化节奏的预期依然偏悲观。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行业数据,透露了一些值得警惕的信号。去年7月至11月,全国规上企业啤酒产量共有四个月同比下滑,其中有三个月同比跌幅超5%,尤其11月同比下降8.9%,出现了全年最大单月降幅。
五大啤酒股中,百威亚太、重庆啤酒、燕京啤酒2023年三季度营收都保持了增长,华润啤酒未披露,但青岛啤酒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出现了倒退,到了四季度又出现了小便事件的重大舆情,虽事后调查证明并非其员工,短期内品牌形象仍一定程度受损。
不过三四个月的同比下滑,还不足以解释啤酒股的大幅度下跌。2023年前11个月,全国规上企业啤酒产量为3339.8万千升,同比增长1.6%。考虑到去年12月的低基数,今年12月啤酒产量大概率是同比增长的,因此2023全年规上啤酒产量应该还是略有增长的。
况且龙头啤酒企业近年的业绩增长并不依靠量的增长,而是来自产品高端化和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理事长何勇去年11月介绍,2022年中高端产品约占国产啤酒总产量的30%至40%,较2020年提升了约20%。2023年上半年,按销售收入算, 前五大啤酒企业(CR5)的市场份额已提升至近80%。
反映到业绩上,当前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的年盈利都比高端化启动前翻了1倍-3倍,尽管同期收入并没有翻倍的涨幅。
各家啤酒股尚未披露去年四季度的业绩,但从已披露的业绩来看,前五大啤酒依旧保持增长:A股的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燕京啤酒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近310亿元、130亿元、124亿元,同比增长6.4%、6.9%和9.7%左右,均创下历年同期新高;港股的百威亚太去年前三季度净收入(呈报口径)同比增长5.5%,华润啤酒去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3.6%,前三季度保持正增长。
这当中,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的2023年全年收入、利润大概率将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燕京啤酒也有望超越2013年巅峰期的业绩。
但是2024年呢?
谁在卖出啤酒股?
回顾2023年,各家啤酒企业高端化步伐不停,密集推出了一系列中高端新品。
在主品牌升级方面,华润啤酒推出了雪花全麦纯生,重庆啤酒旗下各品牌分别推出了重庆啤酒精酿生啤、乌苏1986、大理啤酒V8醇麦、西夏啤酒X5 STAR,燕京啤酒推出了燕京鲜啤2022、漓泉1998+小度加料啤酒,珠江啤酒推出了980毫升新式包装的珠江原浆啤酒,泰山原浆啤酒推出了精酿新品云雾醇香。
在超高端单品方面,青岛啤酒推出了千元级系列一世传奇的新款一世传奇红宝石,华润啤酒推出了定价高达1199元的醲醴,珠江啤酒推出了398元的南越虎尊,此外各家啤酒都与中酒协联合推出了10款定制款烈性啤酒。
在创新产品方面,华润推出了无醇啤酒“喜力啤酒0.0”、中式谷物为原料的“秦始皇CPA”,百威推出了“百威大师有机啤酒”,1664在中国市场引进了以香槟酵母为基底的“1664巴黎之槟”和干啤口感的“1664BRUT法蓝干啤”,燕京啤酒甚至推出了业内首款玻尿酸啤酒“狮王玻光酿玫瑰葡萄精酿”,此外还有一大批节庆限定和艺术家联名款产品推出。
投资者的悲观预期,源于消费弱复苏环境下,一些啤酒企业调低了今年的增长目标。
虽然尚未公开披露,但从一些机构调研的情况来看,今年不止一家啤酒股的营收、销量增长预期都只有个位数,甚至不排除由于去年同期高基数导致上半年业绩倒退的可能性。
在全行业销量连续三年回升后,今年啤酒行业能否保持增长、能增长多少都有悬念。中信证券研报认为,2024年预计啤酒销量同比基本持平。
如果业绩涨幅从双位数下调至个位数且持续数年的话,当前啤酒股的价格就偏高了——这是资金从啤酒板块撤退的背后逻辑。
由于过去几年外资、基金、散户的持续买入,啤酒股近年股价普遍被推到历史最高位,以滚动市盈率(TTM)来看,青岛啤酒2020年一度超过70倍,重庆啤酒2021年一度超过100倍,燕京啤酒2023年初一度超过90倍。
机构资金提前嗅到了回调的信号。
首先是持续撤退的外资。
在A股啤酒股中,记者梳理注意到,代表北上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的持股都有所减少,减持幅度分别为8%、近22%和近16%。
只有去年业绩增长最突出的燕京啤酒收获了北上资金加仓,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增持了19%。但年初还是第五大股东的高盛国际到年底已退出了前十大股东名单,意味着至少减持了86%以上。两者持股相加再对比,外资对燕京啤酒依然是小幅减持的。
至于华润啤酒、百威亚太,虽然港股并不明确区分资金性质,但从一些外资投行的持股依然可看出外资整体呈减持趋势。
以华润啤酒为例,记者对比去年年初、年末持仓注意到,汇丰银行减持了2000万股,持仓减少近4%,花旗银行减持约1700万股,持仓减少10%,摩根大通减持约1000万股,持仓减少5%,美林银行减持约200万股,持仓减少6%。
而对百威亚太,去年摩根大通减持了4900万股,持仓少了超过10%,渣打银行减持超3000万股,持仓少了20%,法巴银行减持了2100多万股,持仓少了近一半。
其次是基金也在减持啤酒股,整体减持幅度都在两位数。
基金仅在年报和半年报披露完整持股,三季报只披露前十大持仓。2022年底,青岛啤酒共有648只基金持股,持股总数1.43亿股,到了2023年中增加到715家,但持股总数反而减少到1.19亿股,持仓少了近17%。
2022年底,重庆啤酒共有609只基金持股,持股总数7685万多股。到了2023年中,只剩下399家基金持股,持股总数减少到5396万多股,持仓少了近30%。
2022年底,燕京啤酒共有367只基金持股,持股总数3.14亿股,到了2023年中有342只基金持股,持股总数减少到2.81亿股,持仓少了10%。
此外,内地资金也在通过深沪港通减持港股啤酒龙头。代表南下资金的中证登,去年减持华润啤酒近2500万股,持仓减少约6%。
过去一年,只有买入啤酒股的散户大幅度增长。
2023年三季度末,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燕京啤酒的普通股股东数分别超过6万户、5.2万户和6.7万户,相比2022年底分别增长了130%、141%和17%。
啤酒股还有没有买入价值?
中国啤酒行业持续拥抱高端化,是一种必然。
相比2013年巅峰期,全国规上啤酒产量近年已经跌去了三成左右。虽然近两三年有所回升,但随着消费总人口呈见顶趋势,短时间看不出有加快复苏的可能。而且和白酒相比,啤酒行业的集中度更高,前五大市场份额已占到八成,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带来的业绩增长空间也不大。
而高端化,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永续的命题。只要国民收入保持增长,作为消费品尤其快消品就有持续高端化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空间。
“在高端化的过程中,龙头企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雪花、百威、青啤这些龙头企业不把战略瞄准高端化,整个行业将还是处在啤酒(价格)贱如水的阶段。”啤酒营销专家方刚指出。
问题可能在于两个层面。其一,近年啤酒行业高端化的速度,是否适配大众消费能力的增长?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为25974元,2023年提升至39218元,六年间增长了50%。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涨幅,理论上决定了同期啤酒企业的提价上限。
相较动辄提价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白酒,啤酒只能在不到十块钱的提价空间里辗转腾挪。
2017年时,华润啤酒吨价2516元/千升,青岛啤酒吨价3297元/千升,重庆啤酒吨价3577元/千升,燕京啤酒吨价2689元/千升。彼时前五大啤酒中,仅有百威亚太和重庆啤酒的吨价在3500元以上。
到2022年,五大啤酒股的吨价都超过了3000元/千升。到2023年上半年,华润啤酒吨价3633元/千升,青岛啤酒吨价4298元/千升,重庆啤酒吨价4925元/千升,燕京啤酒吨价3329元/千升,即将突破5000元大关。
记者推算,对比2017年和2023年上半年,华润、青啤、重啤、燕京的吨价分别增长了26%、30%、38%和24%。
换言之,中国啤酒行业高端化启动以来,啤酒提价的幅度其实显著低于同期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涨幅,高端化依然还有增长空间。
那问题就在于另一层面了:不是啤酒股业绩不够好,而是股价涨得太快,提前透支了业绩。
前文提到,多只啤酒股的滚动市盈率一度被拉高至90倍、100倍。过去一年的下跌,将估值拉回到了正常区间。
截至1月18日收盘,华润啤酒滚动市盈率18倍,重庆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都在20倍出头,最高的燕京啤酒为36.7倍,对比百威英博、喜力啤酒两大国际啤酒龙头近年20倍、30倍的滚动市盈率而言,虽然还谈不上低估,但多数啤酒股估值已经回到了性价比区间。
可以预见,伴随着更多中高端产品放量,未来几年中国啤酒行业尤其上市啤酒股的利润还会继续有快速提升,高端化给啤酒股带来的投资价值也依然存在,尤其部分啤酒股如重庆啤酒还有较高的分红率。
投资者唯一要注意的,不要再被市场带跑了节奏,又买在了山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