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父亲,女儿欠您陪伴的日子

时间:2023-08-12 16:28     来源:荆门文学     作者:李睿    点击:

公元2005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十六。

清晨。阳光温情地倾洒在深圳的大地,我的世界,却狂风暴雨——泪雨肆意,在眼中,在脸上,在心里。7点50分,电波传来远方的噩耗:父亲,您离开我们。风雨坎坷七十四载,在小女儿返程工作5天之后,您将人生所有的留恋、所有的苦痛、所有的遗憾都打成包裹,一股脑拎走,走远,走远,再也、再也看不见。

用母亲曾经的哭歌来说:您和母亲,是一根苦瓜藤上结出的两个苦瓜。的确,您“苦”了一生:公元1931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您出生于一杨姓家庭,上有一智障胞兄。幼年时,亡父,随寡母入李家,更李姓;少年时,失手足;中年时,丧慈母。成年入赘山里的袁家,改姓袁,劳作不辍,辛辛苦苦养育四儿两女,直至倒下的那一天。

“你们谁像袁队长家,苲草(三四十年前,喂猪的一种河草,猪都不愿吃)吃半条河?”这既是我们家“苦”的真实写照,也是乡邻对您人格的最好褒扬。

“做人要有骨气,丢了骨气直不起腰。”“不占便宜睡觉安。”再苦,您也有自己的信仰与做人的原则。做大竹园四队队长多年,您从不允许我们家任何人染指任何一样姓“公”的物品。

“亲帮亲,邻帮邻。”与乡邻相处,您也是肯帮忙不怕吃亏,从没有与任何人红过脸急过眼。

一生辛勤劳碌、清贫节俭,一生谨慎宽和、与人友善,一生正直憨厚、克己奉公——一个地道的“苦命人”,一个公认的“大好人”,用一言一行教我们做人,这就是您,我的父亲。

 

横穿田野的小河澄白如练;环抱村庄的小山清秀妩媚;家乡的云,还是那样,如仙子泛起笑靥,羞羞答答。场院上,依旧堆着小山般的柴垛,那是年近古稀的父亲砍下挑回的。我嗔怪父亲不顾惜身体,父亲憨厚地笑笑:“在山外哪里吃得到用柴火烧的大锅饭!”

翻捡出二十年前发表于《荆门日报》的这段文字,潮潮的水雾在眼际蒸腾。

您特别爱吃大锅做出的锅巴,哪怕有点烧糊;您特别爱吃柴火炖钵炉子,即便清水炖白菜萝卜。我亦如此,像极了您。

写那篇文章时,我还没有远行,还能常回家陪伴。每次回乡,我都能看到您咧着缺牙的嘴,满足地笑;每次回乡,我都会陪您吃柴火灶锅巴,就炖钵炉子。大锅里水煮、捞起、控干再蒸熟的米饭啊,白白净净,粒粒松散,弥散着诱人的米香味儿,贪婪地吸上一口,鼻孔、味蕾乃至整个身心都是说不尽的舒坦;那焦黄的锅巴哟,脆香脆香,久久在唇边旋荡……

现在想来,当初陪伴的日子,是您最知足的时候吧?

而女儿,一直没有懂你。

升学时,为您做上门女婿一辈子的不甘,女儿自作主张,决定改姓跟您姓。问起您的原名,您咧嘴笑笑,告诉我到李家后的姓名。后来,知道姓杨的本姓后,我懊丧不已,您又只是咧着嘴巴对我笑笑。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一切呢?父亲这本“书”啊,我读不懂。

是的,我读不懂。工作后,女儿一直努力飞翔,做山里飞出的一只金凤凰,这样就能给您带来荣光,给您带来自豪和快乐吧,父亲?于是,从乡村到镇上,我飞翔,飞翔,再飞翔,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风筝。

2005年2月,我选择远飞深圳,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父亲,当我在火塘旁告诉您我此生的重大决定,您只是咧着嘴巴笑笑。后来我出去晃了一圈,再进来陪您,看到您使劲吧嗒着纸烟,脸上,写满落寞。

女儿做一只金凤凰,做一棵参天大树,为您顶门立户,您不骄傲吗?那时的我,很奇怪。那时的我,也就这样,自以为是。

过去,女儿真的没读懂您啊,父亲。现在,再读二十年前的文字,想到那高高的柴垛,才蓦然醒悟:父亲呀,我只是您的幺姑娘,您的小棉袄。您最需要的不是我光宗耀祖、传宗接代,您渴盼着的,叫“陪伴”,您渴盼的,是能继续为我打柴,看我美滋滋地吃柴火灶做出的锅巴,就着我爱吃的柴火炖钵炉子。

而您的幺姑娘,一漂多年,欠您陪伴的日子。

泪眼朦胧中,又浮现多年前每次挥别的情形:母亲,给我包上几块我爱吃的熏豆腐、熏腊肉;父亲,您追着已启动的摩托车叮咛:“闲时多回来走走,看看。今年我砍了一大堆柴呢。”

有些记忆,永不会模糊;有些思念,永不会老去。

今年7月30日,骄阳当头,我独走母亲河峡卡河,找寻您和母亲的足迹。

在峡卡河上游,偶遇认识您的老人叶发学大叔。分别时,我舍不得松开老人家的手:“祝您老永远健康!”心底,我还在说:父亲,我还握着您的手呢。

8月2日,仍然是烈日当空。我再往我的小村庄大竹园,徒步姊姊河小河子。

一组和二组交界处,我独下主路向西行,特意绕到林场,追寻您的足迹——二十多年前,年近七十的您还曾在这里打工。

时过境迁,整个林场,仅一片桃林是关联您的唯一记忆。在这片桃林前,我久久驻足。因为,它,一直出没在我的思念里。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没有《山中问答》的悠然,只有《桃源》的缺憾、忧伤。静静驻足,看看这片桃林吧,仿佛来陪陪您。

下午来到老屋场。老屋场的桂竹子林,依然“万竿如束翠沉沉”。在竹林旁,我久久伫立,遥望童年。那时,劳作之余,会一点篾匠活儿的您就砍几竿竹子,将竹节劈开剖成竹篾,编成篮子、筛子,用枝叶做成锅刷子、竹扫把……编扎好后,挑到集市,换来厨房里的盐巴,换来几个“牛舌头”饼,让翘首以待的我们欢天喜地地解解馋。

而您,坐在小椅子上,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吧嗒-吧嗒”抽着您的旱烟袋。

这幅画面,叫陪伴。

父亲呀,您陪我们长大,女儿却没有陪您慢慢变老。

 

从您病危到离去,女儿不在身边——女儿亏欠您陪伴的日子。而且永远、永远无法弥补。

“水有源,树有根,父母恩情比大海更深,为儿女,操碎了心……”父亲,您第一次跌倒,是犯病了还上山打柴之际。几个月后,您第二次跌倒,仍然是在上山打柴之际。只是这次跌倒,您再没有起来……

知道您第二次摔倒,一直没醒,我跌跌撞撞请假从深圳往家里赶。回到家,父亲呀,您奇迹般地清醒,是因为小女儿一直是您漂游于他乡的牵挂吗?您望着女儿流泪了,您能握女儿的手了,您含混不清地说话了,您要女儿喂您吃东西了,您和我含含混混地聊天了……父亲呀,其实女儿也知道“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其实女儿也看过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以为您正在康复,以为自己可以从容尽孝,以为两班毕业班的孩子一天也不能再耽搁,女儿愚蠢地放弃陪伴、选择返程。还有多少反哺未了的心愿,还有多少偿还不了的恩情,“子欲养而亲不待”啊,可是我愚蠢地再次远行。

5天后,现实给我一记重锤:父亲,您永远离开我们。

往往是在某件事情的触动下,我们醒悟;常常会在经受某些历程后,我们升华。刻骨铭心的却是,很多醒悟与升华,是以悔恨为代价。

“莫忘父母恩,一粥一饭抚养我成人。人间苦,你们都尝遍,如今,也该享天伦。”陪伴,才是最好的孝顺呀;陪伴,才是您最渴望的“天伦”。当我醒悟,当我升华,父亲呀,您已将人生所有的留恋、所有的苦痛、所有的遗憾都打成包裹,一股脑拎走,走远,走远,再也、再也看不见。

父亲,女儿永远欠您,陪伴的日子。                                       

 

                            ——写于父亲八十九岁诞辰

    (作者李睿,钟祥市荆襄东区小学教师。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