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党的恩泽带来家乡巨变

时间:2022-04-28 17:04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胡登升    点击:

沙洋县官垱镇友好村是我的家乡。70年前,看不到坦荡的平地,是天造的穷窝窝?不!靠着党的好政策,有信仰的父老乡亲组织起来了,任何穷乡僻壤都是会改变的。 天翻地覆的变化,优美的环境和条件,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信仰的人,历经数十年不息地奋斗赢得的。 70年前,老一辈乡亲住的多半是低矮的茅草房,零零落落,隐没在岭下角落、荒凉的灌木丛里。而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党和政府号召建居民村,党和政府着力抓城乡一体化建设,乡亲们才住上了居民点或社区的新房,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代优美的生活住宿条件、绿化林带环绕,终年还有碧树绿草红花映衬,真是楼在林中、人在景中。 想起1953年农业合作化,党和政府号召以众人之伟力,修建大型水库,蓄水防旱灌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为吸取三年大旱的教训,党和政府大力支持乡亲修泵站、买电机、筑渠道,引湖水灌田,降服旱魔。乡亲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扩展加深堰塘库坝,以混凝土加固库坝堤坝,稳固了水利工程设施,如今旱涝保丰收。 现如今,登高望远,水渠似巨蟒,蜿蜒伸向四野八荒,隐没于天际。库坝堰塘就像一块块明镜,点缀闪耀于碧绿的田野或金黄色的画面中,堪称奇观! 新世纪伊始,为适应机械化生产,党和政府又号召我们连续两个冬季奋战,大搞土地平整,连片耕种建设,小田变大田,让狭长田地也成了机械的用武之地。而今放眼望去,田畴广阔,旧貌换新颜。 2017年秋,党和政府再次拨款,辅助各镇各村修筑水泥大道,友好村乡亲深受恩泽。各个农村居民点或社区都建起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不仅方便了机械生产,货客车辆交通运输,还给乡亲们下田劳动、出门购物、办事带来了无尽的好处。而今乡亲是以车代步,节省时间,解放双腿,快活身心。大道通各村、各个居民点以及远方,形成路网,可谓条条大道通北京。 新时代,新征程,党和政府竭力资助小微企业,农机专业户应运而生。我的家乡就涌现出了这样的专业户:耕田整地的拖拉机、插秧机、脱粒机、收割机、运输车辆一应俱全,轿车走进千家万户,全心全意地服务于“三农”。 大农忙季节一到,机车轰隆一阵响,一块块田耕整完了;嘎嘎啦啦一曲歌,一块田的秧苗插完了;收割机一开动,稻粒进了尼龙袋,稻草则铺在了地面上。乡亲们的劳动条件大大改善,人轻松了,衣着干净了,农业机械解放了我的乡亲。7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让“电气化、机械化”的畅想变成了现实。 2018年冬,我回乡探亲,做客老乡家。年少时同窗好友的儿媳絮絮不休地告诉我:“一年12个月,我们妇女顶多干个把月的重活。横竖机器生产,快得很,只不过出点租费而已。其余时间都耗费在照看孩子上学、上街购物、看电视、玩手机和照料家人的生活上。我们农妇现在跟城市妇女一样,养颜、护肤是我的必修课。”话中透露欣喜和骄傲。 我还造访了40年前的一个学生。他已近花甲之年,一身时髦的黑色驼绒装,脚上的皮鞋锃亮。像企业老板的风度。谁看得出他是个庄稼汉。他说:“我种20余亩水旱地,年收入比以前高许多。我也有小轿车,出远门都是开车。” 70年来的不断建设,现如今的家乡是人换精神地变貌,这都是党的恩泽带来的家乡巨变啊!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