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一个智者的知人论世——评王元清先生《散净堂闲谭》

时间:2022-02-23 10:31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程宝林    点击:

一口气读完了王元清先生大著《散净堂闲谭》的校对稿。读毕,一些地名人名,在我脑子里冲撞激荡,挥之不去。 故土、故人,乡情、乡音,促使我用自己滞涩的笔触,写出我阅读中的所思所感。 写到“冢”字,就不由得要提到他书中经常涉及的一个很小的地名——双冢。那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接受小学教育的地方。小时候,我常听我父亲讲,他是在双冢读的小学。我一直觉得,双冢应该是在我村子北面10多里外的某个村庄,读了这本书稿,我才得知,其实双冢是靠近官垱镇的一个村庄,位于我村的西南方向。在那所由古庙改建的小学里,我的父亲和王元清先生,作为先后校友,接受了人生最初的教育。从那个村出发,王元清先生入读曾集中学、沙洋师范,毕业后从事乡村教育25年,随后从政18年。 王元清先生1973年入读当时荆门地区的最高学府——沙洋师范,在那个时代,绝对是天之骄子,令村民(当时的称谓是“社员”)生生羡煞。 王元清先生的文章,如果按我们既定的、固有的思维去阅读可能不习惯。但是,唯其如此,一个善于思索而实在的人形诸文字的诉说和求索,反而更为弥足珍贵。何也?一个字:真!他的70多篇文章,都是他70年人生岁月的真实经历、体验、感悟。 我阅读的最直观感受就是,王元清先生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这个中国人,恪守着古训,敬重自己的血脉与文化传承,教书育人,当官办事,都恪尽职守。可以想象,他担任麻城乡科技副乡长时,大雪天,开着一辆破北京吉普,远赴河南淅川,腊月二十九,还在选购尖椒种子的辛苦;也可以想象,他担任掇刀某市场管理处处长时,为招商引资而四处奔波,被税务局追缴税款的窘迫。一个凡事尽责的人,总是令人心生敬意的。更为可贵的是,他把自己在职场、官场上的人生感悟和经验,形诸文字,让同辈和后人分享。他的文章《他叫我老王,我也不舒服》《热灶烧一把,冷灶也要烧一把》等篇什,把职场中如何凝聚人气,如何聚拢人际关系,如何让他人与对方感到舒服惬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必然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王元清先生的姨妈,在我村东街南侧居住。由于历史的缘由,年龄一样的婆媳二人,开着一家小小的茶馆。1972年,他的姨妈故去,已经10岁的我,清晰地记得抬棺出村的情景。这个给了王家独子——小名“狗子”的王元清先生母爱的姨妈,以其良善、慈悲、宽厚与勤劳,影响了、濡染了他幼小的心灵,为他此后的人生,奠定了底色与基调。王元清先生后来两度为姨妈刻碑铭恩,并撰文表达他对姨妈所居之村——歇张村的回忆与感念,令人读之动容。 作为一个传统中国人,王元清先生也是一个非常看重仪式感的人。对于逝者,春秋两祭,自古皆然。王元清先生对此不敢稍忘。在书中,我们读到,为了让儿子带孙子去给祖父母上坟,他非常严肃,非常认真。王元清先生觉得,这种祭奠的仪式,是为了给子孙后代以“身教”,教他们不要忘了自己的血脉、自己的来处,自己祖先的埋骨之地,自己生命的根。 王元清先生的文章,多以大白话出之。在写作中,这叫“白描”。其实,白描才是最为精湛高深的语言,可惜,许多写作者长久不悟。他的村言乡语中的幽默感,读之常常忍俊不禁,笑出声来。比如,读到《双背时》一文,就有这样的感觉。工作并定居于成都的一位说不上是其学生的学生,得知王老师要过生,于是,买机票、改机票赶回来祝寿。学生的“礼兴”大,为师的“礼兴”焉能小?于是,派亲友开车到宜昌接机,接风款待,再派车派人机场送行。千里贺寿的学生花费不菲,百里接送的老师也破费不少。要是学生都这样殷勤热情,怕是桃李满天下的王元清老师也要叫苦连天,消受不起了。这不是双“背时”又是什么?但在这种“背时”的后面,是浓浓的人情味,是醇醇的师生情。 王元清先生的文章,最吸引我的,是他写自己家族、亲人的那些篇目。多年以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百姓写史正其时》。我认为,每个初通文墨的人,都有能力将自己的人生历程,自己家人、家族的来龙去脉,所历所涉,原原本本实录下来。涓涓细流,以成江河,中国的现当代史,就有了翔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供今后的历史学家证实或证伪。我饶有兴致地读完了王元清先生关于乃父、其母、其叔伯子侄、其族亲,甚至其姨姐、连襟的全部篇目。看到他作为王氏家族的“老大”,对堂兄堂弟性格品行的逐一评点,不禁为他有点担心,怕他的那些至亲有所不悦。他笔下的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人,构成了一个很大的词的基本内涵。那个词就是——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首先,并且,根本上,要爱那些人。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不足,我觉得,描写的语言少了些。在《环境助苗茁成长》一文中,有一段颇富文学色彩的描写,写自己在西安的侄孙女晶晶带着未曾谋面的女儿去火车站为他送行的感人亲情:“从进站口到火车车厢有千米左右,并且要经过一个下坡,一个上坡,一段平路,再一个更大的下坡。晶晶提着两个包在前面,时而疾走,时而小跑;苗苗紧随其后,时而小跑,时而甩开膀子大跑,晨风吹拂着她披肩的秀发和连衣短裙。”大人与小孩的步幅不同,大人疾走,小女孩就得小跑;大人小跑,小女孩就得大跑。这样的细腻与观察入微,所凸显出的血脉亲情,读之动容。人生一世,所苦所累的,不就是一个“情”字吗?我认为,像这样的描写,多一点就更好了。 2021年10月14日于美国 (作者系荆门籍著名旅美诗人、散文家——编者)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