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甘勇 童晨曦 通讯员 彭文洁 李晓雪
阅读提要
农村有句俗话:“养猪不如杀猪,杀猪不如卖肉。”作为生猪调出大市,荆门市生猪年出栏量高峰时约400万头,近两年虽受动物疫病、环保达标等因素影响,生猪出栏量仍超过200万头。但是,如此庞大的生猪养殖规模,由于产业链配套缺失,就地屠宰率和精深加工量不足,污染留在当地,利税流往他处。
荆门生猪产业何去何从?荆门“一头猪”工程提出,力争到2023年,全市生猪就地屠宰率达到70%以上,精深加工量占本地屠宰量的30%以上,着力打造集养殖、育种、饲料加工、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冷藏、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提高生猪产业附加值,推动资源变效益、效益变财力。
生猪种业有了“国家队”实力
“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农民口耳相传的农谚,道出了种猪对生猪产业的重要性。
拨通湖北金农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希虎的电话,他嘴里就离不开一个“忙”字。
为啥忙?“去年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落户我们公司,获得这个项目的企业,全国只有4家。”陈希虎说,按照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要求,2年内公司要新建3栋猪舍、1栋隔离区,改造2栋猪舍。项目建成后,该公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种公猪站,年提供精液可达150万份,年产值将从目前的3000多万元,提高到近1亿元。
国家级种业项目落户金农谷,对企业而言是效益,对荆门来说,则是生猪种业有了“国家队”实力。
1984年,陈希虎就开始养猪。从单纯养猪,到养殖部分种猪,再到完全饲养能繁母猪、种公猪,他整整花了31年。
2015年,金农谷与华中农业大学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中国农谷”研发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拥有1个纯繁种猪场、1个种公猪站和1600亩的立体循环农业种养基地,并获得“无公害生猪产地产品双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除了金农谷,荆门市还有国家核心育种场——湖北龙王畜牧有限公司。
湖北龙王是荆门市最早入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企业,下辖2个种猪场。近年来,湖北龙王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育种专家团队,开展原种猪选育和扩繁,其生产的“龙牧”牌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等种猪俏销省内外。
说起种业,还有一家企业不得不提——湖北劲豹雄猪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劲豹雄猪目前在全国建有7个种公猪基站,其中5个建在荆门。
2020年11月26日,劲豹雄猪依托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荆门建立了国内首个高端种猪克隆示范基地,将致力于种猪基因改良、保种育种和品质提升,推进高端种猪克隆技术研发和推广深度融合。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强,产业才能强。截至目前,荆门已建成了种猪场29家,拥有基础母猪2.02万头,为荆门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规模化养殖占比八成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5.27亿头,前十大养猪企业加起来,市场占有率只有12.25%。
生猪养殖以散养为主,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比例较低,“大行业、小企业”的市场格局,使生猪产业始终难逃“猪周期”,“赚一年,赔一年”让生猪养殖户爱恨交加。
每年春秋两次防疫,生猪养殖大户房玉翠都很忙碌。2005年,在外打工的房玉翠回到了钟祥市旧口镇刘集村开始学着养猪。“以前养猪是个好门道,虽不能暴富,但不比打工赚得少。”房玉翠说。
赚了钱的房玉翠没有翻修房子,而是把钱投到了扩大生产规模上。到2018年,她已经有了三栋猪舍。这一年,她养猪赚的纯利润就近40万元。
2019年9月,迫于动物疫病防控压力,房玉翠清空了猪场。之后房玉翠参加了多次市县镇村组织的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班。重拾信心可以说是她上培训班最大的收获。在畜牧专家的指导下,她对猪场进行了多次消毒。检测达标后,2020年上半年,她分两次买回30头仔猪进行试养。
“在我看来,干什么都不如养猪好。”房玉翠说,尽管疫情、市场对生猪养殖业有影响,但这些都改变不了她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心。
在养殖路上坚持的还有很多人。
这两个月,荆门市金旭农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明杰很忙:“按照动物疫病防控要求,我们在市区两级的支持下,要建一个洗消中心,手续马上就办好了,预计近期就要开工建设。”
2005年,荆门市金旭农贸有限公司在掇刀区团林铺镇建了一个万头养猪场。这些年虽然养殖场的规模没有太大变化,但是里面的设备可是大不一样。
猪舍里安装了循环系统,可以根据内部温度不同分别启动;全自动料线系统可自动调整不同猪群的饲料供应;全漏缝地板设计将污染和排放降到最低,发酵后的沼液被用来种菜。
绿色生态养殖、防控设备齐全……市场和疫情对养殖场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目前这个猪场存栏大概6000多头,上半年已经出栏了接近5000头,全年预计出栏在1万头以上。”罗明杰说。
中小型养殖场的发展使荆门生猪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沙洋、钟祥、京山先后获得生猪调出大县资格,金旭农发、正大、正邦、双胞胎等多家国内知名畜禽养殖企业纷纷落户荆门。
今年6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湖北钟祥牧原养殖有限公司120头活猪成功抵达澳门,这标志着湖北省实现活猪供澳“零突破”。
钟祥牧原就是当初被荆门吸引落户的一家大型养殖企业。
牧原股份总部位于河南南阳,是一家自育自繁自养的集约化生猪养殖企业,养猪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12年,钟祥牧原年出栏量2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落户钟祥市。“目前已建成投产养殖场10个、年产能36万吨饲料厂1个、无害化处理中心1个、洗消中心2个,年出栏商品猪100万头。”湖北钟祥牧原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鸣说。
随着大企业进入市场,生猪规模化养殖成为主流。目前,荆门市有生猪规模养殖场1246家,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0%。截至6月底,荆门市生猪存栏达213.34万头,同比增34.6%,已达到2017年水平的96.3%;上半年荆门出栏生猪176.42万头,同比增77.9%。
庞大的养殖基数,正是荆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稳定养殖规模发展屠宰加工
生猪养殖规模得到恢复,下一步会继续扩张吗?荆门“一头猪”工程,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2016年以来,钟祥市投入巨资,陆续关闭了水库、河流周边的养殖场,以确保环保达标。尽管如此,钟祥市最近三年,连续成为全省第一大生猪大县。
“生猪养殖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不能再盲目扩张。”荆门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主任张方元说,荆门“一头猪”工程,确定的工作思路是“稳产能、延链条、增效益”。
具体来说,就是对生猪养殖环境容量实行全市统筹,控制养殖总量,不再盲目追求扩大生猪养殖总量。同时,要求引进的生猪产业项目必须同步配套肉制品精深加工项目。
钟祥市郊一块空地上,正在紧张地进行“三通一平”。“这里就是钟祥牧原的屠宰加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力争7月底开工建设。”湖北钟祥牧原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鸣说。
4月30日,钟祥市政府与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签订200万头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项目投资协议。5月26日,该项目实施主体——钟祥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几乎与此同时,6月3日,荆门市政府与新希望集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拟定在京山市布局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年产50万吨饲料、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及深加工项目。
荆门市提出,到2023年,猪肉制品加工业取得重大进展,全市生猪就地屠宰率达到70%以上,精深加工量占本地屠宰量的30%以上。生猪养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年出栏生猪稳定在380万头左右,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生猪种业、饲料、兽药、冷链物流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建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生猪育种平台,饲料产量达到200万吨,现代化冷链物流及冷鲜产品配送体系基本建成,生猪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
“建设集养殖、屠宰、分割、肉制品深加工、饲料加工、冷藏、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培育全国知名的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把荆门打造成全国肉食品供应基地。”张方元说,这是荆门最终的目标。
记者手记
把握好“猪周期”
□ 童晨曦
“宀”是屋顶,“豕”是猪。一个“家”字,生动阐释了猪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分量。
但是,生猪产量不稳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低,加上动物疾病和生长周期性影响,让“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猪周期”频繁出现,消费者和养殖户“几家欢喜几家愁”。
猪肉价格高刺激养殖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的“猪周期”,是无法避免的经济规律。
推动荆门“一头猪”工程,如何用好当前“猪周期”?
随着生猪产能释放进入高峰期,本轮“猪周期”已经滑入下行区间。特别是进入5月以来,生猪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生猪市场今年已经‘血流成河’,明年估计要‘尸横遍野’。”业内人士判断。
“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生猪价格下滑,养殖散户生存面临考验,正给大型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让渡出了市场空间和环境容量,行业整合迎来了契机。同时,由于养殖收益下降,一些养殖企业把眼光投向了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发展全产业链有了积极性。
把握好“猪周期”,荆门“一头猪”工程在危机中也迎来了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