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媒体荆门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媒体荆门

荆门春耕“四大怪”

时间:2021-12-02 11:09     来源:湖北日报2021,04,22     作者:甘勇 通讯员 高先勇    点击:

荆门春耕“四大怪”

 

使用专用肥的油菜长势喜人。

双井西瓜进行吊蔓牵引。

油菜作为绿肥被旋耕机粉碎还田。

春篮合作社400多亩蔬菜用上了可降解农用地膜。(图片均为记者 甘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甘勇 通讯员 高先勇 周璇 李乔

 

阅读提要

 

4月的荆楚大地,草木葱茏,希望的田野上,犁耙水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荆门田间地头采访时发现,春耕春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出现了一系列有趣的“怪”现象。

 

一大怪:油菜当肥又做菜

 

4月1日,沙洋县油菜花已近凋零,陆续开始结荚。

毛李镇毛李村农民廖必锋却请来一台旋耕机,开进了自家的油菜地。10分钟不到,一亩多油菜,全部被旋进了田里。

好好的油菜,眼看着就要结荚孕籽,为何要“糟蹋”?

“这是我们的新型栽培模式,叫做‘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廖必锋笑着解释,再生稻是在中稻收割之后接茬生长出来的,为了11月能收获再生稻,必须在4月中旬前后开始中稻插秧,“赶不上油菜收获的茬口。”

但是,如果不种油菜,空田开春后,常常长满杂草。为了防止早熟杂草结籽,早早就要将田翻耕,在插秧前还要再耕一次。

2019年开始,沙洋县开始进行油菜肥用还田的试验。通过种植油菜作为绿肥,不仅解决了空田长杂草的问题,还有效提升了耕地肥力。

在毛李村,记者看到,大片的农田已经放水泡田。白茫茫的水面,偶有一两枝油菜秆在水面上伸出,依稀可见顶端的油菜花。 “这里是油菜肥用的示范推广点,集中连片有2000亩,油菜作为绿肥在一周之内已全部完成旋耕还田。”沙洋县土肥站站长伍永清说。

油菜作为绿肥,效果如何?

伍永清介绍,再生稻田按平均亩产盛花期油菜植株2000公斤测算,可提供氮素8.6公斤、磷素5.2公斤、钾素8.8公斤,按30%利用率算,每亩田至少可节省化肥10公斤。相比传统绿肥紫云英,盛花期油菜作绿肥不仅氮磷钾含量更高,而且还更易发酵分解。

今年沙洋县共推广“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集中连片面积1万亩,测算可节约化肥50吨,还能进一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缓解土壤酸化等问题。

“除了当肥,油菜还能做菜。”伍永清说,在冬季特别是春节前后,油菜薹作为鲜食蔬菜深受市民喜欢,很多农民通过采摘油菜薹增加收入。沙洋县也在积极推广油菜薹鲜食开发和脱水深加工,与荆门市供销社和商超对接,实现高油酸油菜薹进市场、进超市、上餐桌。

 

二大怪:大棚西瓜吊起来

 

荆门城郊漳河新区,紧邻西三环快速路,有个双井村。远近闻名的“双井西瓜”就产自这里。村支书刘伟成立了刘伟西瓜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西瓜,产品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大棚西瓜每亩收入过万元。

3月31日,记者走进双井村的西瓜大棚,西瓜苗已一尺来高,刚刚完成吊蔓。只见一长一短两根吊蔓绳从棚顶的钢丝绳上垂下,“长的系在瓜秧上,让它顺着绳子往上长;短的是结瓜后系瓜用的,高度正好到人的胸口高,方便采摘。”刘伟西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邹阳一边给瓜苗吊蔓一边说。

“把西瓜吊起来,今年是第二年做试验了。”邹阳告诉记者,去年这个约6亩的大棚内栽种了十几个西瓜、哈密瓜品种,今年品种减少到了两三种。这些吊蔓绳也是去年用后留下的,今年还能继续用。

以往,合作社的大棚西瓜都是地爬式栽培,每株西瓜苗占地约1平方米左右,影响棚室利用率。去年,引进西瓜吊蔓技术,让西瓜苗“站”起来,沿着吊蔓绳往上生长,每平方米可栽2株西瓜苗,栽培量增加一倍。

此外,吊蔓技术让西瓜不着地,接受光照均匀,西瓜外观颜色一致。“不像地爬瓜,接地面颜色偏黄,总有‘阴阳脸’。吊蔓瓜品相好,价钱自然就好。”邹阳说。

去年5月,双井西瓜上市,吊蔓瓜每公斤10元,地爬瓜每公斤7元;到了尾市,吊蔓瓜依然每公斤10元,而地爬瓜降到了每公斤3.6元。收获后一算账,刨去吊蔓增加的人工等成本,吊蔓瓜每亩增收5000元左右。

“吊蔓技术是去年开始试验的新科技。其实,双井西瓜能打出品牌,靠的就是科技。”邹阳说,传统西瓜消耗地力,一块田种过几年西瓜,就要休耕。而双井西瓜采用西葫芦苗或南瓜苗嫁接,再加上与水稻接茬轮作的绿色种植模式,可使大棚田块连年种植西瓜,还能让西瓜提前一个月上市,有效增加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今年如果试验成功,我们将适合吊蔓生长的西瓜品种、技术向社员推广,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收入。”邹阳说。

 

三大怪:不用追肥长得快

 

4月14日,沙洋县拾回桥镇老山村的油菜地里,一个个狭长的油菜荚在微风中轻颤,剥开来,饱满的油菜籽长势喜人。

“用了专用肥,油菜长得怎么样?”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员代梅香又来查看油菜长势,正好遇上了村民车友权。

“长得真好!”车友权高兴地说,去年冬播用了80斤新洋丰油菜专用肥后,今年只追施了一次尿素,油菜一直都是绿油油的。

“如果肥料不够,油菜叶面就发黄。”种田“老把式”车友权常常到地里看油菜长势,往年一遇到叶子发黄,就知道是“脱肥”了。“这时候就要追肥,每次追10斤尿素,一般需要追两到三次。”

但是,今年开春后,油菜长势喜人,没有明显的黄叶现象。车友权心里不踏实,照习惯还是追了10斤尿素,之后就再也没有追肥了。

“那10斤尿素,也是可追可不追。”代梅香笑着告诉车友权,新洋丰油菜专用肥,可以有效延长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实现一次施肥,后期减少或免追肥,节省成本。油菜施用这种专用肥料,可以减少10%的化肥用量,而油菜籽产量却还能增加。

“不追肥,也能让油菜长得快、长得好,靠的就是‘黑科技’。”新洋丰技术推广部有关负责人邓松华介绍,华中农业大学鲁剑巍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关注油菜精准轻简高效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他们与新洋丰合作,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特点,根据油菜的养分需求,开发出了油菜专用肥料,推动了化肥减量增效,该项目获得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随着新型肥料的推广,农民用肥习惯也在逐步改变。“油菜专用肥效果‘肉眼可见’,今年农民争着买。”老山路翔合作社监事长罗传华说,全村5000多亩油菜全部用的都是油菜专用肥,不仅节约了25吨以上的追肥,还减少了大量的用工。

 

四大怪:降解薄膜把地盖

 

4月14日,荆门市春篮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田埂上依稀可见黑色的地膜。

“这些地膜要收走处理好,要不然影响土地质量。”前来参观的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杨兴柏对合作社负责人罗明杰说。

“这是去年、前年的地膜,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做的。”罗明杰说,今年可不一样了,这片580亩的蔬菜基地,用的是可降解地膜。

由于地膜具有保墒保温、防止长草等优势,荆门露地蔬菜种植大户都有对菜地覆膜的习惯,使用的一直都是聚乙烯地膜。但是聚乙烯地膜不易降解,留在地里会形成白色污染,影响土地质量,而回收又费时费力费工,一直是蔬菜种植行业的“痛点”。

2018年,罗明杰得知距离合作社不远,就有一家湖北光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定制生产可降解地膜。

光合生物是荆门本土企业,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制生物基全降解材料,其中,可控全降解农用地膜是其拳头产品,在新疆等地已推广使用数十万亩。以聚乳酸和玉米等材料生产的可降解地膜,不仅可以定制降解时间,而且地膜降解后变成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质,对环境没有污染,免去了回收地膜的麻烦。

2019年,罗明杰与光合生物初次合作,订制了可降解地膜用于2亩菜地试验。“第一年地膜降解速度过快,辣椒还没有长起来,就已长草了,除草废了不少人工。”罗明杰说。

试验结果反馈给光合生物,2020年又试验了2亩菜地,又出现了降解比较慢的情况。蔬菜收完了,降解还没结束。“今年是将前两年情况进行综合改进,一次性推广使用了580亩。”罗明杰说。

可降解地膜的推广,成本是关键。目前,铺盖一亩菜地,使用可降解地膜比聚乙烯地膜贵40元左右。但是,回收一亩地的聚乙烯地膜,需要投入一个半工,相当于200元工钱。

“算总账,用可降解地膜比用聚乙烯地膜要节约100元左右。”罗明杰说。

春篮蔬菜合作社自有土地1800亩,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民种植5000多亩。罗明杰表示,应用可降解地膜,今年算是“中试”,如效果明显,明年将动员社员推广使用。

 

记者手记

 

农业要增效科技是个宝

 

□ 甘勇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同样的土地,种子不一样、肥料不一样、技术不一样,收成就不一样。

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农业农村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种出了“吨粮田”,出现了“万元田”。这其中,农业科技功不可没。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农业科技推广亟待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要通过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

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正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可以引领和带动更多农户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