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蘘荷里的故乡情

时间:2021-12-01 16:23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王雄    点击: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以自己喜欢或者习惯的方式,对某些事物进行命名,在一定的范围内传播,并被当作“标准”,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再去深究这些事物本来的名字。

离开故乡多年,且因确需在他乡安身立命,找不到重回故里的理由,年复一年,也就将故乡忘却在了心头。

如此安好的岁月里,却因故乡的同学,快递来一箱只知道方言名称,却不知书面名称的、故乡特有的时令蔬菜打破了内心的平静。

这蔬菜有点特别,吃的不是叶子,不是茎,而是吃从根部钻出地面、有点像生姜的“凸出物”。说它像生姜是因为它的茎秆、叶子都几乎跟生姜一模一样,而且这“凸出物”的形状也有点类似生姜,只不过这“凸出物”的整体结构却跟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包裹着。切洋葱会让人流泪,切它不会。

故乡的同学给我快递了好几年了,每一年都会提前问我收货地址。不是同学记不住或者没有留存,而是他知道,一个永远失去故乡的人,很多时候身在他乡,随遇而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第一年快递给我的时候,我分了些给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说是同事,实际上是教我写新闻稿的老师,当过兵,我父辈一般的年龄,对写新闻的工作相当严谨。

当我分给老师的时候,老师问我是什么东西,叫什么名字。我说:可以炒着吃、凉拌着吃的圆荷。对!就是圆荷,老家的人们都这样叫。老师说好像从来没见过,更别说吃了,便让我介绍一下是怎么从地里长出来的。于是我把前面的相关叙述跟老师讲了一遍。老师说他几年前好像在菜市场遇到有人卖过此物,听口音似乎跟我是老乡。还说老乡不光卖圆荷,还带着卖圆荷苗子。老师乍一看以为是生姜苗,刚好他才开辟了一块小菜园,遂产生了拿它填充菜园的想法。走近一看发现不是生姜也就作了罢。老师回忆着几年前的往事,突然问我:“那你知不知道它的书面名称?”

“应该就叫圆荷吧,老家的人都这么叫。”

“看来你对它还了解不深。”

于是乎我们在网上输入“圆荷”查询起来,可是都没有给出详细准确的书面名称。

无独有偶,就在此后不久,我有幸在文友的推荐下,购得一本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的书,从书中找到了圆荷准确的书面名称——蘘(ráng)荷。

“若其园圃,则有蓼蕺蘘荷,薯蔗姜韭,菥蓂芋瓜,乃有樱梅山柿,侯桃梨栗,梬枣若留,穰橙邓橘……”

这是摘录东汉时期张衡《南都赋》书中的一小段。很显然,蘘荷在当时已作为栽培植物。认真查看书中给出的相关照片,可以确定书中的蘘荷就是我们说的圆荷。当我把书拿给老师看时,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今年的蘘荷快递如期而至。同样,同学提前问了地址。我确实又换了地址,准确地说是上班的单位挪了新窝。今年没有分给老师,因为跟老师已经不再是同事。但他成了我真正的老师,我不再请教怎么写新闻稿,请教的是生活。

跟同学说快递收到了,非常感谢!同学交代了一大堆:不要洗,吃多少洗多少,连土一起用袋子装起来放冰箱里,可以多吃几天。当然,这些话,同学每年都要不断地重复。

接下来的几天里,母亲会把蘘荷炒着吃、凉拌着吃,甚至丢进泡菜坛子。不论哪一种做法,都无法去除蘘荷本身的那种辛味。这种味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就像有些人打死都无法接受鱼腥草的味道一样。

趁着母亲清洗蘘荷的时间,我拈出其中几个,发现它们似乎已经不是记忆里的样子。它们的颜色比记忆中鲜艳,层层的包裹也没有那样紧密,最重要的一点是支撑起包裹层的“把子”显得更细长一些,如此一来,呈现在眼前的蘘荷是十足的鲜嫩。

我请求母亲把蘘荷的“把子”单独炒了一盘。一盘“把子”没有了洋葱般的丝丝包裹,更接近生姜的模样。一点一点地品尝这些“把子”,一次一次地忆起那些与蘘荷有关的往事,在故乡与脚下进行着场景切换,亦如网页上圆荷与蘘荷的位置互调。

收到蘘荷快递的时间过去一个星期了,我在想要不要给同学回敬点什么。脚下这片土地物产丰富,但我在脑海里搜索了几天几夜,也没能找到真正能够代表这片区域独一无二的土特产。

其实,故乡的同学不是我真正的同学,而是我一同学的朋友。朋友的父亲在我脚下这片土地的某处监狱服刑,来见其父的时候,在我这儿歇过几次脚。

仅此而已。

(通联:沙洋县文联)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