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小城的吆喝声

时间:2021-11-26 17:50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胡勇    点击:

周日的午后,我正在家中给手机升级鸿蒙2.0系统。窗外,小城的背景音中传来不大不小、不紧不慢的吆喝声:“收旧手机、旧电脑、旧平板……”我微微一怔,时代已经发展到收平板电脑啦?起身望去,小区外的街角,一辆电动三轮车正缓缓驶去。

1991年的初夏,我毕业分配来到小城沙洋工作。那时刚刚建区不久,我和许多初来乍到的工作人员一样,选择住进了城隍庙对门的镇招待所。方圆一里之内,电影院、菜市场、学校、百货大楼很齐全。川流不息中,游商和地摊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汇聚成那个时代的城市背景音。为让吆喝更能吸引人,他们或扯着嗓子嚷,或变着调儿唱。有的粗犷雄浑,有的温软细腻,有的悠长,余音缭绕,有的短促,顿挫有力。

“补锅、补铝锅、补塑料桶哇!”声音出自一位系着蓝色围裙、面色红润的老人,他常年在沙洋大桥下摆摊。我惊奇于他的中气十足和发声浑厚,偶尔不经意骑车路过,往往会被他突兀的一嗓子吓一跳。“老鼠药、老鼠药,老鼠吃了跑不脱,公的吃了死一个,母的吃了死一窝。”常在菜场外卖老鼠药的人带着浓浓的家乡口音,让人忍俊不禁。当然也有极简的吆喝,五一路口卖凉粉的女老板就两字:“凉粉!”既没有抑扬顿挫也绝不拖泥带水。那些走街窜巷拉一辆人力车的大多是收废品的,他们的吆喝声往往由小升大,尾音拖得极长:“收废品~收破铜烂铁——”其间穿插着一两声铃铛响,撒在奔波生计的路上。

这一声声吆喝,用嗓子掀开小城的喧闹。这一声声吆喝,是叫卖,是推销,是生计,是记忆,是旋律,也是小城勤劳善良的百姓奋进的歌谣。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娶妻生子,住进了平湖边某机关大院家属区。沙洋撤区设县,小城的吆喝也悄然间提档升级了。人力吆喝变成了电喇叭吆喝,小贩们早已学会用事先录制好的语音循环播放,反复轰炸,交通工具也陆续升级为三轮摩托等机动车辆。外地涌入小城的生意人明显多了起来,吆喝的内容推陈出新:“修热水器,修打火灶,灌气!灌气!”此刻,只要把头伸出居住的六楼窗台应一声,便有师傅上来收走空煤气瓶,晚上便送来一瓶灌满的煤气瓶。装着天津大麻花和辣条的三轮车,有的放矢向学校周边跑,而卖米酒汤圆或者绿豆糍粑的则在居民小区旁晃悠。

泳友老王是2000年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中下岗的,和多数人一样,经过一段时间沉沦,老王选择了从头再来,从小本生意做起。他在玉锦阁旁边的榕树下,支起了一个小摊,喇叭里的音乐是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曲,吆喝声是老王自己的原声沙洋普通话:“下岗牌卤鸡蛋,味道好得很!”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老王早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多家商铺,打理着干货类批发生意,日子可谓富足。用他自己的话讲,如果没有企业改制下岗,没有勇敢的第一声吆喝,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小城沙洋,在21世纪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条街道,都承载着一段沧桑巨变;每一片土地,都孕育着民族复兴的生机勃勃。小城虽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丝毫不落人一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平安城市的称号纷至沓来。路宽了,楼高了,广场亮了;城绿了,水清了,天空更蓝了。不知不觉中,那些烟火气息浓烈的吆喝声,在小城的背景音中渐渐少了、小了、淡了。专业服务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要家电修理,一个电话会有专业售后服务上门,购买水电气或出行,掌上办理更轻松,美食可以点外卖,网购总让人感觉有扫不完的货,传统意义的吆喝空间不断收窄。偶尔,有吆喝着收购什么旧货的小车在身边一闪而过,不禁让人唏嘘时代发展。

鸿蒙系统装好了,和老王约了去江边为他拍新学的蝶泳视频。走在路上,突然传来从未听过的吆喝声,那是空气中流淌的美妙歌谣:“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这是县城一家新冠疫苗接种点播放的。

望着路两旁挂满一串串火红的中国结,一面面迎风飘扬的鲜艳党旗,金色的阳光照在荷花路上,心中油然升起的是做一名中国人被关爱的温暖和生活在这一伟大时代的幸福感。

我的小城我的家,一声吆喝,一首歌。

(通联:沙洋县人社局)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