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回味一碗面

时间:2021-03-04 10:11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杨波    点击:

也许,一碗热乎的牛肉面,就能慰藉你漂泊的灵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食物匮乏,在豫西南老家,乡亲们向往的生活,是餐桌上有“葱姜芫荽大头蒜,馒头饺子酸菜面”,只有贵客临门,才有奢侈的油馍挂面上桌,一年到头,吃不了几顿。

  自小生话在江汉平原,吃惯了大米饭,我不喜面食。父母是丹江移民,他们对于面食的执着,常让我困惑,甚至不屑。有时,宁愿饿着,我也不愿触碰他们奉为佳肴的面食,那一根根像白色长虫的面条,看着都心生不悦,可到了他们嘴里,咋就那么香呢?

  进入八十年代,生活渐渐好起来,大米白面成为日常。眼见老乡一手蒜瓣,一手汤面,呲溜呲溜,有滋有味,心里不免生出鄙夷,就这玩意,人家竟也能吃得风生水起,志得意满。

  那年深秋,攒足了勇气,去了趟荆门。正值青春,个性张扬,此次进城,只为那把梦中的六弦琴。客车不疾不徐,心却似在琴弦上震颤。车过白石坡,我看见了累累白石;车过掇刀石,我见到了草地奶牛,在长宁大道,最终与名叫“木棉”的吉他相会。

  家在偏远山村,极少机会进城,城里一切,皆是新奇。逛累了,肚饿了,眼前就是餐馆。进店询问,没有米饭,只有面条。靠墙一角,摆放着招财猫和录音机,录音机正播放一首吉他伴奏的《雪绒花》,琴声叮咚,歌声深情。为了这首歌,吃碗面吧。尽管心存不甘。

  点一碗牛肉面, 找一靠窗的所在,坐等面来。有人说,这里叫三局一公司,长宁大道与象山一路交会处,面馆开在这里里,可见老板独具慧眼,身处闹市,生意自然不差。

  “面来喽!您慢用。”老板娘端面过来,重庆口音,手脚利索,透着干练。眼前这碗面,确与乡下有别:汤色红艳,面如银丝,高高堆起的是褐色牛肉、碧绿的豌豆尖。或是饿了,或是好看,这不可抗拒的诱惑,让我放下矜持,哪管得了碗里是面条还是米饭。

  父亲言,吃面先喝汤,知味又养胃。我低头轻啜一口,立时,一股旋风在舌尖刮过,汗,从鼻尖渗出。麻,辣,香,我不由轻呼一声:够劲!老板娘笑盈盈走过来说,正宗的农家水牛肉,精制的北方挂面,地道的重庆风味,还行吧?我挑起面条入口,一种更加猛烈的滋味在唇齿间引爆,继而溢满口腔,顺着喉咙,像一道燃烧的火焰流入胃中。

  这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完全颠覆了我对面条的认知。那辣,是一种霸道的辣;那麻,是一种惊心的麻;那香,是一种欲罢不能的香。我狼吞虎咽,直至面尽汤干。我惊讶于这种面食的奇特,醉心于它奇特味道冲击味蕾所产生的快感,唇木舌麻意犹未尽之际,我试图在脑海中搜寻一个这碗牛肉面的赞词,只可惜才浅词穷,原来,这碗面的精妙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对音乐的热情慢慢消褪,对面食的喜爱却与日俱增。只要一到荆门,不管多远多忙,我总要去三局一公司那儿,品尝一碗重庆牛肉面。直到有一天再去,那里旧房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而那家牛肉面馆再也相见无缘。

  之后数年,我去过一些地方,也吃过不少风味迥异的面食,甚至去成都、重庆,尽管味道相似,却再也找不回荆城重庆面馆吃面的感觉了。

  (通联:沙洋县拾桥镇工商街居委会)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