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50多天的救治,16天的ECMO支持,“命悬一线”的贺新森(化名)重焕新生。3月23日下午,这名荆门首例用上ECMO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前往隔离点观察。
“回来吧,回家吧,回到你的家……”3月19日,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13楼ICU内,33岁的贺新森手执口琴吹了首《回家》,悠扬的旋律让清冷的病房热闹起来。
“我马上就要出院,希望你们也能早日回家!”贺新森说,吹奏这支曲子,是感谢、送别挽救他生命的内蒙古、浙江和荆门“白衣天使”。
浙江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领队、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介绍,贺新森是浙江省17批次援鄂医疗队中,治愈出院的首例使用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
ECMO,撑起生命的希望
贺新森是荆门屈家岭人,此前曾在浙江杭州、武汉等地工作,当过婚礼司仪,多才多艺,会吹萨克斯、口琴。
1月29日,从汉口回到屈家岭不久,贺新森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就近在屈家岭五三医院救治,由于病情加重,被紧急转送到荆门一医。
荆门一医相继使用鼻导管高流量补氧、无创呼吸机给氧,但贺新森依旧无法维持血氧饱和度。他的肺部很快就成“大白肺”,心、肺、肾、消化系统多脏器衰竭。
情况异常危急!2月4日,荆门医疗团队和内蒙古支援荆门医疗队专家讨论后,立即给贺新森用上ECMO进行呼吸支持。
“当时,考虑到患者很年轻,我们只能搏一把,上ECMO!”荆门一医感染科主任邱其武说,借助ECMO,贺新森缺氧状态得到改善,但因持续使用药物镇静,他陷入重度昏迷。
100米,艰难的转运之路
2月12日,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35位医护人员抵达荆门。2月14日,他们在荆门一医(北院区)火速建起一个ICU,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
“ICU建成后,我们第一时间对荆门市所有危重患者进行摸排,贺新森是我们最先考虑收治的对象。”ICU负责人、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专家周建仓说,内蒙古和荆门医护人员前期的精心照护,给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机会。
摆在浙江支援荆门医疗队面前的首要难题是,如何转运体重近100公斤、病情如此危重的贺新森。
贺新森所在的病房与ICU病房,分布在相邻的两幢楼内。虽然直线距离只有100米,但转运计划却整整筹备了4天。
“病人必须与医疗设备同步转移,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周建仓说,医疗设备有维持生命的ECMO、有创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等,且ECMO设备电源只能撑45分钟。
浙江与荆门医疗团队拿着米尺测量电梯、门的宽度,设计精密的路线图,反复讨论、演练。
贺新森所在的楼内,仅有一部电梯,且位于医护人员上下班的清洁区,考虑到院感问题,有人甚至提出扛着病床走楼梯。“但风险太大,万一没稳住滑一跤就会前功尽弃。”周建仓回忆说。
经过数次演练,2月18日,转运开始。十几个人,各司其职,有人管仪器,有人管线路,有人负责院感,有人控制电梯……,整个转运过程一气呵成。
35天后,他走出ICU
转入ICU后,经过呼吸管理、激素、抗感染药物、优化液体管理等整体治疗,贺新森呼吸明显改善。
2月20日,浙江、内蒙古、荆门三方专家团队联合对外宣布:贺新森成功撤除ECMO,顺利脱机,实现呼吸机辅助呼吸。
好消息接连不断:2月27日,拔除气管插管,贺新森实现自由呼吸;3月6日,开始接受康复治疗;3月7日,能够进食吃饭;3月15日,能下地行走……
贺新森的父亲贺勇曾在2月3日签署儿子病危通知,在隔离酒店内一度陷入绝望,终于盼来儿子出院的消息。3月23日,他专程来到医院门口看望。
自己在浙江工作17年,儿子也在杭州工作过,浙江永康TNT公司工程师贺勇对浙江医疗队充满感激。
“杭州是我的福地,下次一定专程去杭州,为你们吹奏一曲萨克斯。”贺新森开心地说,现在肺活量不够,只能吹口琴聊表心意。
刘利民介绍,目前ICU里还有2名重症患者,计划3月24日可转至普通病房,届时ICU将“封舱”,邵逸夫医院团队也即将完成重任,胜利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