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油灯

时间:2019-08-21 15:42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吴志荣    点击:

      铁制的油灯,我们见过许多,而且也 点过,那是奶奶房间、妈妈房间的“长命 灯”,至少是民国以前的物件。似乎从唐宋 元明到民国,油灯没有多少进步。 在我们 见过的时代有两种:一种非常简单,浅浅 的小灯碗,加一个小把手;另一种稍微复 杂点,有底座和支架,上面才是灯碗,保持 了“豆”的基本结构。后一种也就是齐白石 和一些画家喜欢画的那一种。 小时候常唱一首儿歌:“小老鼠,上灯 台,偷油吃,下不来,请求猫大哥背下来 ……”那种油灯,直到五六十年代,许多农 家百姓都还有,只是没人舍得用植物油把 它点燃放亮。 那时候,家庭主妇们炒菜都 舍不得往锅里倒油,而是用筷子或鸡毛尖 往油瓶里沾点再蘸到锅里。 更有甚者,怕 干燥的筷子和鸡毛尖吸油,所以蘸前先蘸 点水,这结果就出现了油瓶里的油越用越 多的现象——这当然只是乡间讽刺那些 过日子特别仔细的人,我虽然没有亲眼见 到,不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吃油少,却是众 所周知的事实。即使是相对优越的城镇居 民,每月每人供应几两油,也同样舍不得 吃。 如此情况之下,更是当然舍不得用来 点灯。 据我个人所知,在用电灯之前,乡间 照明使用的大都是煤油灯。煤油灯是什么 时代替代豆油灯的,我没能考证,只知道 20 世纪的上半叶是煤油灯和豆油灯、菜 籽油灯并存。那时煤油灯的煤油一是计划 供应,二是老百姓叫“洋油”,人们有洋油 就点洋油,没有洋油就点菜油(北方人点 豆油)。 到了上世纪 50 年代,豆油也成了 稀罕物, 南方点菜油就只能靠自产自榨 了。 后来,日益金贵,煤油虽不能满足供 应,却独自把照明的任务承担起来了。 煤油灯的样式有几种,但结构基本相 同:一个盛煤油的瓶子,加上一个灯头。灯 头一般需要购买,因为一般人自己制作不 了。 但那工艺也很简单,无非是先用薄铁 皮卷成一个像筷子那么粗的小铁筒,再剪 一个比瓶子口略大一些的圆铁片,在这圆 铁片中钻一个洞, 然后把小铁筒穿在洞 里,焊住,就完成了。 所以,以 1964 年为 例,价格只有五分钱。 一个墨水瓶加一个 五分钱的头,就是一盏煤油灯了。 (通联:市委台办)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