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求学

时间:2019-08-15 17:30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袁先林    点击:

      每次回老家路过盐池的时候,当年背 粮求学的情景就会浮现在眼前。 那是上世 纪七十年代初期, 我从许集初中毕业后, 来到盐池高中读师训班。学校始建于 1958 年,其前身为荆门县第四中学,它坐落在 五架山脚下、蜿蜒盘曲的石仙公路旁边。 相传,盐池是因为庙的正殿前有块石 墩,石墩上有个小池,每天清晨该池中盛 满食盐,以供真心祭供的善男信女取而食 之,故而得名。 盐池历史上辉煌时曾经设 区,管辖荆门城北近 10 个公社,如今沦落 为石桥驿镇下辖的一个居民委员会,真可 谓应验了那句“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的老话。 许集与盐池相距不到 30 里, 全部为 丘陵地带,途中要翻越三个大陡坡,弯弯 曲曲的砂石路,每次上学都需步行 3 个多 小时。几十年来,不管岁月蹉跎,还是时空 相隔,只要途经此地,背粮求学的一幕总 是挥之不去。 那年,学校复课闹革命,盐池中学招 生了三个高中班、一个师训班,学生全部 住校。 我所在的师训班,是专门为培养小 学民办教师而开设的。 学生年龄参差不 齐,记得当时我不满 15 岁,而最大的已经 20 岁了。 由于粮食凭证供应,农村学生都 是自带粮食。 每个周末回一趟家,带足一 个星期的米和菜。米交给学校食堂换成饭 票,每顿半斤。通常四个人分一盆饭,由值 日的用筷子从盆中间划十字架,每人取一 份。菜一般是各吃各的。家境好的学生,花 5 分钱就能买食堂的炒菜,困难家庭的学 生多数时候只能吃自带的咸菜。我属于中 等家庭的孩子,伙食标准不算太好,但也 不算太差。 每周回家取粮时,父亲都要刻 意多装一点, 害怕到学校过秤时缺斤少 两。母亲则用罐头瓶子把带的菜提前准备 好。那年月,全民物质匮乏,普通人家一两 个月都难开荤。 自带的菜无非是豌豆酱、 煎菜和腌制的蒜果之类,好保管而且不容 易坏。每次离开家前,不等我开口,母亲都 要往我衣兜里塞进一到两元钱,并再三嘱 咐路上多加小心,要舍得花钱买学校的炒 菜吃。 在父母的呵护下,我怀揣着他们的 希望,肩背着沉甸甸粮袋,一次次丈量那 条通往村外的求学之路。 从家到学校其实有两条路, 一条是小 路, 另一条是大路。 小路从赵家闸翻岗过 去,经向桥上四干渠,然后到盐池。 这条路 一般是放学的时候走, 因为回家往往是空 手,身体不负重,走起来近一点。 当去学校 的时候,通常要从许集走大路。走大路虽然 远些,因为肩上背的有粮食,总寄希望于途 中能搭上一段便车,哪怕是辆毛驴车,也能 帮忙驮一下粮食,减轻一点负荷。盐池往北 有仙居、跑马、许集和象河四个公社,每到 周日下午, 公路上沿途都能看到背粮的少 男少女,那是一道含苞待放的风景线,七乡 八村的未来,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 尽管当时我不知道沿着石仙公路能走 到哪里,也不知道盐池的外边世界有多大, 但我非常懂得父母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 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 我除了回家后帮忙 干点活外, 尽可能地把在学校的开支降到 最低限度,能省则省,从不乱花一分钱。 那 年生日,母亲给我买了双塑料凉鞋,我舍不 得穿, 硬是光着脚丫走路, 快到学校门前 时,才在河里洗脚穿上。 即便这样,后来凉 鞋带还是裂开了, 我就用钢锯条烤热了自 己粘补上。从小养成节俭的这个习惯,以至 于后来影响了我的下半生。 一位军校同学 送给我一副李宁牌的皮手套, 机关组织扫 雪, 我怕被扫把磨坏了, 就把手套装在兜 里,同事笑我说惜财不惜命,夫人揶揄我农 民就是农民,我自嗤一笑。如今手套已经跟 随我 20 多年了,依然完好如初。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13 亿中国人 早已迈入小康社会,求学路上再也不见背 粮学子的身影。在落叶西沉的时候回首旧 时的时光, 然终留不住风雨岁月的残缺。 前不久,我与一位同村长大的发小回忆起 当年背粮求学的过去,想象盐池中学校园 里的花开花落、灯开灯灭,粉了又刷的教 室,不知迎来和送走了多少怀梦之人。 当 年的少年们,都步入了花甲之年,天各一 方。 无论你我现在生活得怎样,都有理由 相信,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个人,盐池从来 不是南来北往的过客,她早已铸就在我们 这代人的心里。 (通联:北京市海淀区 万寿路 28 号 6-2-501)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