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老牛·犁和土地

时间:2019-08-07 16:08     来源:荆门文学     作者:鲁定平    点击:

 老牛·犁和土地

几千年来,地球上一代又一代牛,从年轻到衰老,在农民的鞭子和大声吆喝下,拉着一张张犁,从新到旧,艰难而又执着地耕耘着时光,耕耘着岁月,耕耘着地球和地球上的土地,才不致让地球变得荒芜,变得凋零,变得没有了生气而呈现出勃勃生机。
由此,我在想,中国灿烂的农耕文明,不是圣人创造的,而是农民们用牛和犁,在贫瘠的土地上辛辛苦苦,一犁一犁耕出来的!
中国人和中国的牛,究竟谁先来到地球上,我们无从考证,考古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没有给出答案。但是,至少人的进化,比牛要快。人的大脑发育,人的语言功能,人的直立行走,人的行动能力,等等,都把牛和其它动物远远抛在了后面。所以,人,理所当然地成了地球的主人。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以渔猎为生的时候,还不懂得耕作,不懂得稼穑,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虽然自由自在,但是,疾病、死亡、危险,时刻伴随着他们,让他们心中常怀忧虑。为了解决食物来源问题,降低生存风险,慢慢的,他们将眼光放到了性情相对平和的牛马身上,由此开启了动物驯化的艰难之路。
耕牛的前身,是野生原牛。原牛个头高,身体壮,力气大,野性足,在捕捉和驯化时,常常会伤到人。为了避免和减少伤亡,先民们在捕捉原牛时,往往先在原牛出没的地方挖下一个大陷阱,当原牛落入陷阱后,不能急于把它们捞上来,必须让它们先饿几天,消磨它们的意志,消弭它们的野性,当它们深感绝望的时候,我们智慧的祖先们,才慢慢的把原牛从陷阱里“救”上来,让原牛从心底对我们的祖先充满感激之情。然后,再给它们搭建简易的茅屋,让原牛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处所;再喂它们充足的草料,让它们吃得饱饱的,最后,乖乖地  “臣服”在我们祖先的“脉脉”温情之中。
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教会了人们饲养六畜;神农炎帝,在实践中,发明了木耜,这是犁的前身。在木耜发明前,人们都是用木棍或石块挖地,后来,先民们在劳作中,慢慢地将木耜进行改进,进而演变成木犁、直辕犁、曲辕犁,直到现在的铁犁。老百姓的实践、创造和发明,一直推动着古老的犁不断演进。
或许,牛,老天爷本来就是安排它们来为人类解忧的。它们最初被驯化后,主要用于食用,直到犁发明之后的若干年,它们才担负起御用耕地的历史使命,义不容辞地成了我们的祖先们种地最得力的帮手。这一帮,就是几千年,无怨,也无悔!
起初,我们的祖先用犁耕地,都是用人拉的,既费力,又不出活。那时,我们的祖先们,为了借用畜力耕地,不知冥思苦想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在实践中摸索了多少次,也失败了多少次,泄气了多少次,最终,找到了用牛力代替人力的好办法。从此,牛们一直默默地帮着我们的祖先,开垦着荆棘遍野的土地,让板结的土地变得疏松,变得肥沃,变得嘉禾满地,五谷丰登!
牛耕,带来了产品的剩余,商品的流通,市场的繁荣,社会的进步。试想,如果没有牛耕的出现,我们的农耕文明,不知会滞后多少?又会失色多少?
俗话说,“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让广袤而荒芜的土地,变成良田;让贫瘠的土地,变成沃野;让有限的耕地,养活芸芸众生,真不知累死了多少头老牛,也不知耕坏了多少张老犁?更不知操碎了多少老百姓的心?
社会的演进,总是超乎我们的想象。近几十年来,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方式,正在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以机耕为主的现代耕作方式,走进了舞台的中央。农耕文明,将会成为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一部波澜壮阔而又影响深远的史诗!
千百年来,大批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土地为生,在地里刨食的农民,不舍地离开了他们熟悉的家乡,离开了浸透着他们祖辈心血和汗水的土地,涌向他们向往而又不属于他们的陌生城市,去那里谋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变成城里人,过上城里人的体面日子。与人类相依相伴的牛们,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不舍地离开了它们曾经耕耘的土地,从繁重的劳御中解脱了出来,再也不会受那劳御之苦了。牛拉的犁,新的也好,旧的也好,则不舍地离开了它们熟悉的主人和牛:命运差的,被当做废品处理了;命运稍好的,被细心的主人,收拾好,悄悄地放在不显眼的地方,留着一种念想;命运好的,则幸运地进了博物馆,供人们欣赏,并默默地向人们述说着农耕文明的辉煌历史。
过去,他们在艰难而又美好的农耕岁月中,相互守望着,相扶相携着,一旦永远的分离,我能感觉得到,他们彼此间真的好不舍、好无奈!
农民、老牛和犁,还有土地,构成了中国农耕文明的魂。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有智慧、最勤劳、最朴实的农民;中国的牛,是最温顺、最耐劳、最肯自我牺牲的牛;中国的犁,也是最早发明、最广泛使用、耕地最多的犁;而中国的地,则是最厚重、最富饶、最能产出的地。
不过,再好的地,也经不起荒芜,仍然需要勤耕耘,勤打理,才能有好的收成。尽管,有不少农民,还有牛和牛拉的犁,离开了他们深深依恋的土地。

    ( 鲁定平,网名:苍茫大地。荆门沙洋人。身上带着满满的乡土气息。衷情于山水田园,希望用自己的心,记录生活的酸甜苦辣。相信:对世界的认知,只有用优美的文字深刻表达出来,才能与更多的人分享。)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