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大碑无言

时间:2019-07-26 11:20     来源:荆门文学     作者:孙少平    点击:

 出沙洋,顺着五洋公路西行二十公里,是一个叫做大碑湾的地方。
大碑湾不大,不过一道方圆两平方公里的小岗岭,聚居着一个庞大的李氏家族。
大碑湾的名气很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掀起“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荆门县在此修建了三干渠大碑湾管理段、大碑湾二级泵站、大碑湾变电站,都是以“大碑湾”命名。就连远在高阳镇黄荡湖境内的大碑湾一级泵站、曾集镇雷都村境内的大碑湾三级泵站,也都是以“大碑湾”命名。
 漳河之水,大碑湾泵站分级提取而来的汉江之水,在三干渠大碑湾段交汇,流淌。这里的农田,农田里的水稻,从来不知道天干地旱的滋味,连年稳产高产,喜获丰收。因此,这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大碑湾,水汪汪,秋后粮食堆满仓。”
听父亲说,从前大碑湾不叫大碑湾,也没有李氏家族。
父亲上过五年私塾,饱读诗书,博古通今,又做的一手好木匠活,在李氏家族中德高望重。晚年,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简略记下李氏族史族谱。
  父亲记载:李氏始祖明朝从江西迁居此地,生二子,长子李瑚,次子李锦。李锦迁居南漳县官人沟。我为李瑚之后,李瑚生四子,依次取名光麒、光麟、光龙、光虎。李氏族谱“士得成祖,绍述先传,惟德昭明,宏光大志,世泰昌荣,宗和永定,家勋克呈,永世昌盛”共32字。
父亲的记载,与大碑湾李氏家族现有的四大房头及其辈份排列相符。
但是,李氏始祖从明朝何年而来?来自江西何处?一直成谜。
我曾无数次追问父亲,他回答我,这些全在《李氏族谱》上写着。我又无数次追问父亲,《李氏族谱》今何在?他给我一个荒诞不经的答案,始祖传下《李氏族谱》两本,珍藏于一口小红木箱中,一直由大房保管,土改时被幺房一族人抄走,当成废纸裹了烟卷。我无数次震惊!震惊于这个族人吞云吐雾陶醉其中之时,一字千金的家族史册正在为他手中廉价的烟叶殉葬;震惊于他的无知,让李氏家族寻根之路从此成为江湖传说。
  我曾无数次辗转于荆门、沙洋、曾集、大碑湾等地,苦苦探访你――我的始祖的前世今生。
 在荆门,购得焦知云先生所著《荆门古碑》一书,如获至宝。在浩如烟海的文字里,我找到了关于你的记载:李氏世系墓碑文,长1.8米,底脚0.5米,宽0.65米,厚0.27米,青石质,刻于清咸丰4年(1854年)。碑额横列阳刻大楷书“万古流芳”4字,碑文居中竖列刻楷书“大明故始祖李始松妣黄孺人真淑性合墓”,右侧靠边刻楷书“咸丰四年季春月”,左右两侧刻李氏1――6代世系人名计120余人。当地传此地李氏始祖明代从江西迁至此地,繁衍生息,其子孙昌盛。民国时李氏族中“炳相公”叔侄还远赴日本留学。此湾因其李氏祖碑名为“大碑湾”。碑立沙洋县曾集镇原范集村三组。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关于你的文字记载。焦知云先生曾于2004年1月14日和2011年10月30日两赴大碑湾对你进行考察发掘。 焦先生书中记载,与父亲生前记载相符,与当地传说相符,其中记载的民国时赴日留学的“炳相公”叔侄就是我的曾祖父和堂大爷。他们叔侄俩在民国初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后谢绝日本方面的极力挽留,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可是,由于碑文中没有始祖籍贯、生平事略等记载,始祖生卒何时?祖籍江西何地?来自明朝何年?依然成谜。
我又试图从历史书籍中寻求答案。
 曹树基在《中国移民史第5卷:明时期》记载:明朝灭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等运动。其中,“江西鄱阳瓦屑坝”是中国明代大移民的集散地之一。“江西鄱阳瓦屑坝”与“山西洪洞大槐树”、“南京杨柳巷”和客家人之源“福建宁化”并称为中国明代四大移民的集散地,也是寻根之地,其中,中国有两亿人的祖先是江西鄱阳县(古为饶州)瓦西坝出去的。明初移民时,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饶河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然溯长江而上,迁入湖广(今湖北省),或顺长江而下,迁往安徽及其它省份。
书中记载的文字是冰冷的,而我的泪水却是滚烫的。我看见,一个鲜活的你,穿越时光的隧道,从波澜壮阔的大明走来。
  你和原配黄氏从江西鄱阳瓦屑坝乘船出发,用“江西填湖广”的悲壮,书写了一段万古流芳的历史,用大迁徙的血泪,湍急了那条千里水路。
长风烈烈,江水滔滔。那艘溯江而上的舟楫,载着你们,载着朝廷的旨意,经长江,入汉江,再溯江而上三百公里,到达江汉平原的腹地沙洋。
在沙洋码头下船,一路向西,翻过九道岗,爬过十八坡,你的脚步再也挪不动了,就像一个长途跋涉的猎人找到了苦苦追寻的猎物,你的眼睛发出了惊喜的光芒。你俯下身,双手捧起一把泥土,细细端详,细细碾碎,油光发亮的泥土从你的指间缓缓滑落。这道荒凉的岗岭成了你们夫妻迁徙的终点,你们在此安家落户,稼穑耕垦,繁衍生息。你们把自己的命运和血脉全部托付给了这片土地。
咸丰4年(公元1854年),你的后裔已达120余人。他们为了永久铭记你的功德,在你和原配黄氏长眠的地方立下一座大碑。自此,此地得名“大碑湾”。
在大碑湾,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据附近村民说,小时候曾经几次看到一个身穿长袍的白胡子老头从村南走来,一路脚步无声,一言不发,径自走到村北的大碑前,双手将胡须一捋,长袍一抹,便不见踪影。
难道说,这是你仙游归来,入穴歇息?
 我的心,在对你无休无止的牵挂中忐忑。2018年冬天,我再次回到了大碑湾。
 当我再次找到你的时候,你藏匿在茂密的荆棘丛中,高大伟岸的身体后倾45度,斜倚在一棵冬青树上,仰天长叹。
 我们彼此默默注视,四目相对,我读出了你眼中的孤寂、落寞、无助。从咸丰4年,到2018,164年的时光,已经把你雕琢的面目全非,你的脚踝裸露在外,你的身体已经裂开。我用淌血的双手抚摸你,就像抚摸我自己的身体,每一寸肌肤,每一条血脉,每一块骨骼,每一道伤痕,都是我心底的疼痛。
 在大碑湾,你的后裔很风光。四大房头,120余户人家,400余号人,可谓人丁兴旺。清末民初,大房出了两个留学生,八大相公,亦称“八大家”。八大家人吃苦耐劳,头脑灵活,经过不断地开疆拓土,购置田地,拥有良田9700亩。
 在八大相公的执掌下,家境殷实的八大家人大兴土木,广置家业。先后在沙洋水壶庙(今三元观)旁边修建了李氏祠堂,在沙洋芦席街(今河街)修建了房产,在曾巷场(今许岗)修建了集市。
 由于历史的变迁,从1949年到1977年,大碑湾的李氏家族逐渐衰落。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李氏家族的学子们发愤读书,短短几年,出了几十名大学生,轰动方圆十里八村。人们纷纷传说,大碑湾的风水好。只有李氏家族心里清楚,所谓的风水,不过是学子的勤奋。如今,这些莘莘学子都已成为国家栋梁,社会精英。
在大碑湾,你却没有那么风光。你历经世纪的风雨,用你的无量功德福佑你的后裔;你挺起宽阔的胸膛,将自己的身体站成一堵坚实的墙。现在,你老了,你需要依靠,需要保护。你望眼欲穿,却没有人看望;你满腹委屈,却没有人安慰;你行将倒地,却没有人搀扶;你也有春节清明,却没有人朝拜。昨天,你是大碑湾和李氏家族的依靠;今天,除了这棵冬青树,谁又是你的依靠?
钻出荆棘林,沐浴着冬日暖阳,我的周身却掠过丝丝凉意。缓步离开,蓦然听见一声叹息,再回首,大碑无言。

( 孙少平,网名一米阳光,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荆门市长跑协会会员。爱长跑,爱文字,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