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春日,读书随想

时间:2019-07-03 16:41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何红霞    点击:

        窗外,又是一个新的春天。泥土松 动、蚁虫苏醒,野草再次发芽。天地间 密布小雨润如酥,这样的天气适合待在 家中整理书橱。手指划过或躺或立、厚 厚薄薄的书,它们有呼吸、有温度,还有 着丰富的表情。它们身上,堆积着自己 多么庞大的夜读时光。 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以 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喻,将全部社会成员 分为三种:最低层是做买卖交易的,其 次是完成比赛的,最后是旁观者“。旁观 者”在这里是哲学家和诗人的本义。后 来,在另一本美国学者著的小书《世界 名诗人传》中,我又读到了类似的意 思。这里作者将“旁观者”更恰当地称 为“观察者”。 在某些场合,被人称为“读书人”, 我便莫名脸红,是不敢坦然应答的。在 浩瀚无垠的书堆与宏大璀璨的精神花 园中,我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低层次的观 察者:热爱自然生活,喜欢安静阅读。 我的理想生活,也不过是争取做一个读 书人,学习做一个观察者。 读书没有省力的技巧。所谓“听君 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它除了是恭维之 辞,还是典型的偷懒托辞,希望以一席 话的速效省却十年苦读。如果真有这 样金玉良言能够点醒倾听者,那么也一 定是在倾听者读了十年书之后。否则, 面对空空荡荡的痴脑,怎么当头棒喝也 没用。要保持人区别与其他存在的精 神强健与丰富,保持人所具有的超越现 实利益的崇高感、奉献精神与相应的智 慧、能力,维护能够为人类提供精神资 源的审美,唯有读书。木心说过一句 话“: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人。”每 每念及,便无端感动。 我喜欢阅读,偶尔写作,是因为它 们能让人探索事物的极限,包括挖掘自 身的多种可能。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 是多么雷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独一 无二,其实与他人并无不同。我曾期待 通过自身体验和思考的深入、对于社会 时代观察的深刻,让我的写作成为一种 既复杂又清晰的承载体,它是一种洞见 人生、生命的面目后,对人生境界的提 升。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倍感艰 辛,并不容易。 只有再回到阅读。阅读也有不同 层次的体验。通常我们说的“深入生 活”,我理解的就是观察社会。可见社 会化阅读与日常生活的表相是统一 的。但是另一种“超验阅读”,却需要打 开自己的眼界和视野,它是陌生的、遥 远的,需要极大的想像力和感悟力“。超 验阅读”也包括了“诗性阅读”,这是一 个重要部分。这里不是专指“诗”的阅 读,因为不仅“诗”才有诗性。有许多 “诗”的诗性其实是很弱的,很多散文作 品的诗性却很强。杰作总是具有强烈 的诗性。我们阅读一部作品的时候,进 入那些没法言说的诗境,即属于“超验 阅读”。但在一般的读者面前,一本书 所包含的诗性部分,却大致会是封闭 的。比如说读孙犁,能明显感受他与当 时一些革命作家的不同,这不同可能就 来自同类写作中少见的诗性。谁能够 进入它的独有之境,谁就会获得更大的 审美愉悦。除了诗境,还有深邃之思、 形而上的悟想、奇情异态,它们往往都 要超出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也不尽符 合一般的情感模型。它们一时难以清 晰地被赋予理性,或在直感中一闪而 过,然而却是一般作品中极为稀缺的元 素。我们平时常常看到一部作品受许 多人热赞,其理由就是所写与我们生活 中发生的太一样了。这种认同来自读 者现成的表述系统,其实真正打动他的 或许还远远不止这些,只是他一时找到 一种语言来传递那种感受。有一些隐 隐的东西打动了他,他却不太清晰,无 从表达。就如有些事物的微芒会穿透 我们、唤醒我们,叫我们恍如梦境。 我家乡的老屋后面有一大片竹 林。夏天的傍晚,搬一张竹床躺在竹林 下乘凉。阳光斜射下来,儿时的我眯着 眼睛,竟然看到细长的、层叠的竹叶将 这些光裁剪成不同的线段,在空中兀自 变幻无穷、热闹非凡,那种超然世外、拼 尽全力的投入,静默又喧闹,我内心的 某种东西忽然被唤醒。那种从未有过 的震撼,我觉得就是阅读之于我的最早 启蒙——这是首次对自然之书的阅 读。直到多年以后,我在《百年孤独》的 第一页,读到这样一个细节:在表演了 磁铁的魔力后,神秘的吉卜赛人墨尔基 阿德斯,对老布恩地亚讲“任何东西都 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 性。”我内心忽然有一道闪电,瞬间又回 到了那片遥远的竹林。 去年,父母曾动心思,想把老屋后 面的竹林毁了种果树,被我拦下了。对 于植物,我是博爱型的,并不对什么特 别偏爱。我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了这片 竹林,老屋就少了光,少了那束照进精 神之屋的光。而竹,确实也是不少人心 中共同的执念——“宁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 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 绿筠轩》)这大约是中国历代咏竹题材 诗作最深得人心的了。作为“肉食者” 和“精神大仕”二合一的文人代表,苏东 坡第一个将“食肉”和“居竹”之妙,对比 品鉴。他太了解社会底层书生的想法 了。读书人,读书何为?说大点,可能 是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但这有个前 提,就是你要读得起书,要活命——为 稻粮谋。当然,你也可以大块吃肉大碗 喝酒,说一些诸如“不为五斗米折腰”之 类的大气话“。竹林七贤”首席嵇康,就因 说过类似的大气话,被司马氏王朝给砍 了头。嵇康的头颅砍是砍了,知识分子 的良知、硬气和操守,却如不死的竹根, 存活了下来。所以,读书人没有遗憾。 他们摇头读竹“:匏土革,木石金;丝于 竹,乃八音。”(《三字经》)他们小声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 净,风吹细细香。”(杜甫《咏竹》)“细细的 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郑 板桥《题墨竹图》)他们大声诵竹“:雪压 竹头低,低头如沾泥;一轮红日起,低旧 与天齐。”(方志敏)“阶前老老苍苍竹,却 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 雨不知寒。”(邓拓《劲竹》)他们种竹,种 三五竿瘦竹,种嵇康们的精气神。先是 三五丛,再是一大片,最后一个庭院都是 精神的家园了“。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 书。”这是东坡先生说自己日常生活环境 的。万竿竹、四库书,如此巨量的精神食 粮,对先生而言,绝非凑数和装点门面, 是真正的“大丰富”。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均表现了时间 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 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 驻于读书人的岁月年华里。 簇锦团花,人声喧哗。读书的时 候,世界就静了下来。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