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曾集街头的炕粑粑

时间:2019-02-02 17:21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孙少平    点击:

        曾集乃地处荆山余脉的一个丘陵小 镇,连绵起伏的山丘,高大茂密的山林,层 层叠叠的梯田,纵横交错的沟渠,星罗棋 布的堰塘水坝,形成了当地底蕴深厚的农 耕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炕粑粑、 红米茶、酒糟、汤圆、糍粑、发糕、豆饼等等 皆为当地的传统美食。 在过去,曾集集镇和乡村都有做炕粑 粑的勤行或摊点。 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些 人或老去,或离世,做炕粑粑营生的几近 绝迹。 现在,只有曾集街上还有一对许氏 夫妇在坚守着他们的营生。 赶到曾集,天色微亮。 还是老食品旁 边的那条老街,还是那对老夫妇,还是那 座用大铁桶改装的柴火灶,还是那口黢黑 的大凹锅,还是那个上面紧紧堆满稻草灰 的铁锅盖。 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只是 老夫妇真的老了。 初次品尝许氏夫妇的炕粑粑,还是在 二十年前的曾集街头。 那时,我们一家还 在曾集生活,这对夫妇的摊点正好摆在女 儿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天送女儿上学经过 那儿,我就买上几个给女儿和家里人当做 早点。后来,我们举家搬到城里,那一口炕 粑粑的味道,就这样遗留在曾集街头。 我的前面已经排有上十位顾客,炕粑 粑的香味已从凹锅里钻了出来。许氏夫妇 还是当年那样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许大 伯负责揉面,揪团,包糖,成形,装锅;许大 妈负责上灶,添柴,上盖,出锅,售卖。他们 手脚麻利,动作娴熟,不时和顾客攀谈,谈 得兴起,笑声朗朗,一点也不像年过古稀 之人。 一把把稻草,从许大妈干枯粗糙的 手上添进灶膛,缕缕炊烟裹挟着炕粑粑的 香味在空中袅袅升起。熊熊火光在灶膛里 翻腾,映红了他们沟壑纵横的脸膛,映红 了他们满头的白发,映红了曾集街头。 老夫妇记忆力尚好, 一眼就认出了 我。 许大伯还是那么健谈,他说,他的炕粑 粑坚持采用传统工艺,老面发酵,老红糖 包馅,柴火灶烘烤,做出来的炕耙粑外焦 里嫩,劲道而不失柔软,醇香而回味绵长, 再先进的烤箱也无法烤出这样纯正地道 的味道。 他说,做炕粑粑不能性急,老面发 酵非常缓慢,一定要将面发起来,发不起 来的面做出来的粑粑就是死面疙瘩,发过 头了的面做出来的粑粑又有酸味。 他说, 炕粑粑的特点就是一个“炕”字,必须用稻 草或者松毛炕,火候也有讲究,火大了会 炕糊,火小了又是夹生。 铁锅盖要先烧红 烧透才能盖在凹锅上面,否则,炕出来的 粑粑底子是熟的,面子是生的。 他说,以前 不愁买不到炕粑粑用的稻草、松毛,现在 松树林砍光了, 稻谷也用机械收割了,松 毛没了,稻草也快没了。 闲谈间,炕粑粑熟了。 只见许大妈揭 走锅盖,用两只铁钩勾住凹锅两侧,轻轻 一端,凹锅在空中优美地画个弧线,稳稳 地落在一个三角形的铁架上。焦黄的炕粑 粑躺在铁锅里,恣意地冒着香气,香味在 空气中弥漫,肆无忌惮地勾引我肚子里的 馋虫。我早已忍耐不住,伸手抓起一个,左 手挪到右手,右手挪到左手,反复几遍之 后,顾不上烫嘴,咬一口,红糖水顺着咬破 的地方流溢出来,瞬间,面食的香味和红 糖的甜味唤醒了我沉睡的味蕾。 这一口, 还是原来的味道! (通联:沙洋县祥和家园 9-1-103)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