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篁岭晒秋

时间:2019-02-02 17:13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鲁定平    点击:

        在晴好的日子,如果有机会来到婺 源的篁岭,除了沧桑的古建筑,参天的古 树木,壮美的古梯田,更能触动人们心灵 的,就是深深烙上古文化符号的晒秋了。 过去,几次到婺源,因为时间上的不 巧,都没能赶上十月篁岭晒秋的最佳时 节,也没能到篁岭走一走,无法看到篁岭 晒秋的迷人景致,更不用说去深刻感受 篁岭晒秋的热闹气氛,用心体验老百姓 晒秋的日子和心情了。 这次国庆期间,应朋友之约到婺源, 恰好赶上了篁岭最美晒秋季。 在去往篁 岭的公路上,拥挤的车流,拥挤的人流, 拥挤的情感流, 大多都是奔晒秋而来。 篁岭迷人的晒秋盛事,一下子在我的内 心深处激起了巨大波澜,久久无法平息。 据说,篁岭晒秋的风俗和传统,已有 六百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不断推陈出 新,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农事文化活动,深 深刻在了中国文化版图上,影响着篁岭 的过去,影响着篁岭的现在,也将深刻地 影响篁岭的未来。 篁岭的南半坡上,错落有致,星罗棋 布地散落着数百栋明清徽州古建筑,民居 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列, 粉墙黛 瓦,雕梁画栋,似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这 里商铺林立,前店后坊,游人如织,买卖兴 旺“, 天街” 如玉带将它们串联在一起,构 成了一幅现实生动的“清明上河图”。村子 周边千年古树环抱, 岭腰万亩梯田簇拥, 岭下溪流潺潺,岭间云雾缭绕,真有如世 外桃源。 正是如此胜境,才激发了人们的 无边想象力和创造力,孕育出了世界上独 一无二的篁岭“晒秋”文化。 篁岭因地势陡峻,平地极少,不像平 原地区家家都有宽敞的晒场。 新鲜的果 蔬和山货,既容易霉烂变质,又不易运出 大山,自己又无法全部“消受”,没办法, 村民们只好利用房前屋后有限的空间, 搭起晒台,架晒或挂晒农作物,简单的包 装后,再借崎岖的古山道,肩挑背扛,历 经千辛万苦运出封闭的大山,与山外的 世界进行不太对等的交流。 他们晾晒的工具很简单, 晒架和晒 簟一直唱着主角。晒架大多用从山里砍来 的杉木,刨得干干净净,光光溜溜后,在房 前屋后因地势整齐地搭起大小不等的晒 架,一道自然壮观的景便形成了。 再用山 里的竹子劈成光滑细腻的篾,精心编织出 一些或方或园,大小不等的晒簟,往晒架 上一搁, 便可自由地晾晒果蔬和粮食了。 因为杉木和竹子形体直,韧性大,重量轻, 禁得起日晒雨淋,好处很多,老百姓便“慧 眼识珠”, 选中了这两样无可替代的好东 西。村子上下,房前屋后,处处露出岁月痕 迹的晒架和晒簟,无言地告诉着我们篁岭 晒秋的沧桑历史,也告诉着我们篁岭晒秋 的难处和晒秋的好处。 在篁岭,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 农产品上架。 浪漫的“秋”,代表了老百 姓从地里收回来的真实的“果”。 每当收 获的时节,村民们都感觉到极忙极累,但 是,内心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这时,他 们便尽情挥洒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匠 心独运,以青山为背景,以大地为画布, 以溪水为墨汁,以果实为颜料,以阳光为 灵魂, 恣意地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迷人的 丰收画卷。春晒山厥、竹笋;夏晒黄豆、绿 豆;秋晒辣椒、玉米;冬晒心情、乡俗,等 等。只要能够晒的,他们都会细心而又大 方地晒出来,四季轮回,绵延有序,每季, 都能晾晒出不同的味道。秋天,则是最丰 富多彩的。 十月的阳光下, 整齐的晒簟 上,都满满当当地晾晒着辣椒、南瓜、柿 子、玉米等等;窗户边,屋檐下,也挂满了 红红的尖辣椒。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 不同的效果, 给人的视觉冲击也就大不 一样。偶尔,也会看到村民们在阳光下悠 然地翻晒着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劳动成 果。 起初,看到窗下挂着的那么鲜艳,那 么耀眼,大小那么一致的红辣椒,还真不 敢相信是真的。我好奇地用手去一触摸, 才真正感知到了它们生命的存在。 沿着拥挤热闹的山道拾级而上,在村 子最显眼的一片晒台上,一幅特别的晒秋 图映入了我们眼帘:村民们用似火的红辣 椒、似金的黄柿子、似玉的白瓜子,还有其 他的农产品,精心“晒”出了一幅硕大的国 旗,形象逼真的组合,是那样的耀眼,是那 样的醒目,是那样的别具一格。从中,我深 深感受到了村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他们 的赤子之心。 当然,村民们还用琳琅满目 的果实“, 晒”出了许多庆祝丰收的美丽图 案,向人们悄悄透露着他们内心深处的秘 密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其实,篁岭的晒秋,自古以来就充满 了艰辛和汗水。没有地方晾晒农作物,已 经够难的了, 而在落差数百米的梯田上 种植农作物,并颗粒归仓,晾晒后再翻山 越岭销往山外, 则是难上加难。 一眼望 去,近万亩梯田,像挂在山边一样,陡陡 的。窄窄的田埂,将看不到边的山坡分割 开来,再费神地连接起来,便“缝”成了一 块一块大小不等的梯田。当地老百姓说, 肥料,种子,农具,等等,都要从家里一样 一样扛到地里去,坡陡路险,稍不注意, 就会摔得仰面八叉,溜溜地“滚”出老远; 果实,又要从陡峭的坡地里一袋一袋,一 捆一捆地扛回家, 虽然没有下坡险,但 是,扛着沉重的果实爬坡,心里虽然充满 了喜悦,可是更加吃力。 不过,他们感到 自豪的是,也练就了一股子好“脚力”,一 身好体魄,不经意间,还将篁岭的晒秋农 俗,由“下里巴人”变成了“阳春白雪”,觉 得一点也不亏。 长期以来,篁岭,能成为古徽州地区 一个非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可以说是 “晒”“出来的。晒出的大量带着淡淡阳光 味道的干蔬果,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商人, 在这里进进出出,来来往往。 输出的,是 篁岭的“秋”,是文化,是篁岭人的一种精 神;引进的,是外来开明的思想和先进的 知识以及充沛的资金流。 两者在这里激 烈地碰撞着,交融着,和谐地共生着,不 知不觉,让篁岭的晒秋农俗,在商业的骨 子里,文化的滋味越来越厚重。 一种农事活动, 能够做到如此的精 致,如此的持久,如此的富有生命力,延 续大几百年, 并演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 化现象,熏染着一代一代篁岭人,影响着 一个一个时代,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 旅行者,画家,摄影家和学者,不能不说 是一个奇迹。 如果篁岭人没有一种超乎 想象的坚韧,可能早就放弃了! 有人说, 篁岭的晒秋文化之所以闻 名于世,是因为风水好。 我却认为,这里 的好风水,来自人心,来自教化。 这里办 有古老的书院,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经 受文明的洗礼。 大多数人都过着耕读或 商读的生活。 忙时,种地,经商;闲时,青 灯,古卷。 充实而忙碌的生活,纯朴而活 跃的性情, 就这样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 地流淌着。经过时光的洗礼,在篁岭斑驳 的老宅子里,林立的商铺里,参天的古木 里,太阳下的晒簟里,散发着泥土暗香的 果实里,处处都透着浓浓的古风气息。 在我们离开婺源的时候, 朋友给我 们每人备了一份刚刚晾晒的新鲜果蔬。 有干辣椒、干笋子等等,说让我们把篁岭 晒秋的“味道”带到平原来。 我在想:如果到了婺源,不去篁岭看 看晒秋,还真是一次旅行中遗憾;如果一 辈子不到篁岭看看晒秋, 那一定是一生 的遗憾! 这次,我们在柔和的阳光陪伴下,到 篁岭真切感受了晒秋的滋味, 便少了许 多遗憾。 2018 年 10 月 20 日 (通联:荆门碧桂园三期七街五号)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