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文化宝典 脊梁巨献

时间:2019-02-02 16:54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张德宏    点击:

        《荆门探古》一书的问世,是荆门文化 界的一件盛事。全书 5 册,200 余万字,内 容涵盖荆门碑刻、荆门古桥、荆门古寨、荆 门名胜四大类,极具史料价值、文化价值 与艺术价值,丰富厚重,堪称宝典。它是作 者焦知云先生对荆门文化事业的倾情巨 献,也是荆门文化出版界的新收获、大成 果,可喜可贺! 《荆门探古》一书的问世,是荆门历史 上的一件大事。 荆门有史以来,产生的文 字典籍汗牛充栋, 能流传下来的寥寥无 几。从现存的书籍看,经得起历史检验、具 有传承价值并得到读者认可的唯有《荆门 州志》。如果把《荆门州志》比作打开荆门、 走进荆门、了解荆门的第一把钥匙,那么 《荆门探古》就是打开荆门、走进荆门、了 解荆门的第二把钥匙。从了解荆门地域文 化和历史文化的角度而言,我以为《荆门 探古》是继《荆门州志》之后的“第二书”。 “第二书”的诞生,跟第一书《荆门州志》的 诞生一样,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无疑 应载入荆门历史。 《荆门探古》一书的问世,更是荆门人 民的一件幸事。 它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 源,可供我们分享。通过此书,我们可以比 较全面比较详细地了解荆门的文化家 珍——碑刻、古桥、古寨、名胜,我们可以 清楚地知晓荆门的过往,知晓我们从哪里 来。 不仅我们,我们的后人也可以通过此 书了解荆门历史与荆门文化,从中获取有 独特价值的信息, 吸取丰富的文化营养。 《荆门探古》的出版发行,可谓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从古到今,能著奇书作宝典青史留名 者不外乎两类人:一类为人生遭受大打击 命运大坎坷、大不幸者,如司马迁《报任安 书》中所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 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 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 所为作也。 ”另一类则为怀才不遇穷困潦 倒者,如蒲松龄、曹雪芹等。焦知云先生不 属于这两类,在位时,他仕途顺畅;退位 后,他待遇不薄,没有任何生活压力与精 神压力。 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在完全可 以安享清福,颐养天年的条件下,他却偏 要去找苦吃寻罪受, 痴迷地到处访古探 古,没日没夜地伏案记录古书写古,这是 何等难能可贵!世上只有非常之人才会有 非常之举,由此可见,焦老是个奇人。 《荆门探古》这部宝典的问世,让我们 看到了作者的大格局、大情怀、大志向。所 谓大格局,是指作者站位高,心胸阔,目光 远。 读《荆门探古》,我们会有一种明显的 感觉,作者不是站在某一个山头或某一个 点上抒发怀古之幽情,而是站在荆楚历史 文化的云端,俯瞰山川大地,探寻文化宝 藏,传承文明薪火。所谓大情怀,是指作者 对荆门这块热土、对荆门地域文化、对人 类文明历史怀着深情和真爱。正是因为有 大情怀,作者才会在古稀之年,用生命丈 量荆楚门户的山山水水,用痴情寻访先人 留下的文化瑰宝,用执着梳理、记录、再现 珍贵的文化记忆。 作者心血的倾注,令一 方方碑刻上冰冷、凝固的文字,变得温暖 而鲜活。 使一座座躺着的古桥,以站立的 姿势出现在我们面前, 讲述承载的过往, 展示曾经的荣耀。更让那些沉睡封闭的古 寨,在新时代悄然醒来,向世人敞开神秘 的大门……所谓大志向,是指作者志存高 远,始终锁定目标,始终竭尽全力向目标 挺进,纵有千难万险,虽九死而不悔,不达 目的誓不罢休。 不难想象,二十多年的野 外考察、探寻、发掘、记录,无数次的跋山 涉水、餐风露宿,多少个不眠之夜的笔耕 苦战,如若没有大志向支撑,怎会有稀世 宝典问世?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 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 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 掩不住他们的荣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荆门探古》这部宝典的问世,就是焦 知云先生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见证。 可 以毫不夸张地讲, 焦老是名副其实的脊 梁,他是荆门文化的脊梁,他是值得我们 景仰的荆楚脊梁! 我们景仰焦老,更应该 用实际行动学习焦老。 在民族复兴、神州 共圆中国梦的今天,我们应该增强文化自 信与文化担当,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 化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2018 年 11 月 6 日。 (通联:市群艺馆)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