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泉水井

时间:2019-02-02 15:59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刘远政    点击:

        记得小时候,我家稻场西南边不远的 地方,有一口泉水井,我们称之为“凉水 井”,所谓凉水井,其实水是从山中石缝里 流出来的,是恒温,冬暖夏凉。 井三面环山,它隐隐坐落其间。 沿着 一条小径来到井边, 才看清庐山真面目。 井口直径两米左右,深约三米,里面的水 绿得好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对面的石壁高 丈余,挨着井边的石头缝隙里长满了许多 蕨类植物,冬天一片葱绿。 听爷爷讲,原来井口并不大,也不深。 有一年干旱,大小堰塘底朝天,全村人畜没 了水源,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排队取水,水 供不应求。过后为防止再发生旱灾,有人提 议,把井口扩大,挖深,看看泉眼能否再大 一些。 后来井虽扩大了,也凿深了,可是水 源还是老样子,并未见大,只好作罢。 每逢夏季,来井里挑水、提水的人络 绎不绝。 那时好多农户没有井,人畜吃水 就在堰塘里, 人们也没有烧茶的习惯,天 热就跑来这口井里拎壶水,回家放到阴凉 处,口渴时喝几口,顿觉神清气爽。 来提水的人往来不断,其中不乏许多 小孩。爷爷告诉我,这口井在很多年前,有 个小女孩来拎水,不慎滑落到井里。 为防 不测,爷爷砍来几根粗竹子横在井口上。 是年夏天的一个中午,骄阳似火。奶奶 口渴,叫我去井里舀瓢水回来喝。我拿着葫 芦瓢,来到井边。眼前的一幕吓得我浑身直 起鸡皮疙瘩: 井里不知什么时候掉下去一 个提水的小男孩,正两手死死地抓住竹子。 井水很凉,也不知他在水里泡了多长时间, 脸已成紫色。 我扔下瓢, 连滚带爬地跑回 去,叫来爷爷把他从井里捞了上来。要不是 这几根竹子,后果不堪设想。 夏天井水凉,容易滋生青苔。 父亲对 伯父、 叔叔说:“这口井既然在我们家边, 我们就要把它管理好, 里面的青苔太多, 喝了容易生病, 我们每年把它淘一遍,让 乡邻们喝个干净的水。”父亲的建议,伯父 和叔叔十分赞同。 一天中午,他们收工回家,拿来木桶, 几个人轮流戽水。 几个钟头后,井底露出 来了。 我蹲在上面,看到泉眼有茶壶口粗 细,泉水汩汩直往上冒。 他们把井底的淤 泥清理干净后,爷爷装来几瓢生石灰撒在 井底和井壁上,消毒杀菌。 第二天,阳光照在井面上,井水清澈 见底,掬一捧送进嘴里,比以往更加清凉、 甘甜。 为喝上一口凉水,好多路人绕道前 来。爷爷在稻场边的大柳树下放上几把椅 子,让他们喝过水后在树荫下歇歇脚。 1990 年过后,村民们经济条件好转, 开始打井。 各自有了井,夏天来取水的人 自然少了很多,偶尔也有来拎水的,他们 说喝惯了这井里的水,刚打的井水里有股 土腥味,不好喝。不管来喝水的人多不多, 父辈们还是一如既往, 每年夏天淘井、消 毒,大柳树下依然放着几把椅子。 1998 年,为了生计,我不得不离开生 我养我的故乡。 那天中午,我独自来到井 边徘徊, 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个春 秋,是这井水和母亲的乳汁一起把我喂养 大,离开真让我依依不舍。父亲见状,走了 过来,沉默了良久,语重心长地说:“不管 你走到哪里,不要忘记这口井……你是老 师,我的话你应该明白。 ” 做人要像井一样,默默地、无私地奉 献,不要任何回报,这是父亲对我的期望。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 论身处何地,这口井都在我的记忆中。 (通联:掇刀区麻城镇斗立小学)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