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普坪飞出传世的歌

时间:2018-09-10 10:14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宋和平    点击:

        暮春的一个下午,我们上十人坐在 东宝区石桥驿普坪村胡必全大姐家的院 子里。 院子很大,没有种树,场地已被水 泥硬化过,可以晒谷、演戏。 从朝南的院 门,可以看见石桥驿至盐池东西走向的 公路上行驶的车辆。 院外有树,树叶绿 绿的,高出院墙,有鸟儿在上面啁啾。 胡 大姐从房里搬出的是农村常见的靠背木 椅。 从村里临时喊来的三位梁山调传习 馆的同班,年纪大的姓钟,七十五岁,面 容清癯,目光和善,看上去像五十岁出头 的样子。 年龄最小的是胡大姐,也已六 十岁了。 她大多时候面向院门,在自家 楼房前站着,眼神清澄,脸上带着微笑。 当我们问起其父胡士斌老人时,她有点 凝重,稍仰着经常日晒而显黢黑的脸,郁 郁地说道:“老人家是年前走的。 ” 2009 年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名录梁山调的传承人胡士斌 已经不在了。 胡大姐家二层楼房顶上, 乡村蔚蓝 的天底下,有三根高压线横空穿过,几只 鸟在高压线上不停地跳跃。 清乾隆年间, 自从有一种小调,从四川随盐道传入盐池 后,在这块平畴阔野上,就有不少农人在 耕种之余,去不远处的荆山余脉,捉一条 大蛇,留皮;锯一截胖竹,做筒;松香,林中 有;拉弦,长发就行。 这样,很容易制成一 种叫“胖筒筒”(瓮胡)的乐器。这种乐器与 地方民歌和声腔融合的板腔剧种,当地人以其起源地命名为梁山(今梁平)调。 见我们对“胖筒筒”好奇,其中一个 有六十五岁的曾姓艺人说:我骑摩托去 村委会取吧。 说完,他那高高的个儿迅 疾消失在院门口。 胡大姐说,在村委会 有个传习馆,道具、化妆品、演出服、乐器 平时都存放在那里,每次演出前,二十多 个传习馆同班都要在馆里进行集中训 练。每年农历三月三庙会、九月九的敬老 日,肯定雷打不动要去演出。 平时婚丧 嫁娶,如有人请,也要去演出。 戏班去过 较远的沙洋、钟祥、南漳、宜城、当阳。 今 年妇女节应镇政府邀请,还在镇上为全 镇妇女进行了表演。 当我问胡大姐什么 时候开始学梁山调时,她说二十八岁那 年开始启蒙。 那时,她有两个孩子。 一 次,娘对她说,你爹一辈子,就爱个梁山 调,又不识几个字,只有靠口口相教,家 里没有男孩子,你就跟着好好学吧,免得 百年以后失传。胡士斌老人逝世时已有九十多岁, 生前表演长达近 80 年, 自编节目 100 多出。 胡大姐正说着, 高个的老曾一溜烟 从院门进来。他手里拿着一把自制的“胖 筒筒”,蒙有蛇皮的大竹筒上,扯着两根 琴弦,长弦绷在两个调音把上。他径直走 向在胡大姐身旁的老钟跟前, 把“胖筒 筒”递给老钟。 老钟接过“胖筒筒”,将琴 筒放在左腹下的大腿上, 左手握着调音 把下的竖弦, 右手将拉弓从调音把上取 下,在琴筒上来回拉了两下,然后对胡大 姐说,我拉过门,把师傅传下来的《买花》 给客人表演一段吧。于是,在老钟闭眼拉 出的缠绵悱恻琴音里,一种“咿咿”的声 腔,在胡大姐的院子里响起。白云在屋后 碧绿的树梢上悬浮着, 普坪村顿时沉浸 在一种明媚、宁静的氛围里。 (通联:市白庙路 50 号中国石化 管道储运公司荆门处)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