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赵坪,我心中的牵挂

时间:2018-06-28 09:58     来源:荆门市东宝区作家协会     作者:袁先林    点击:

 当我得知荆门市在组织“十大最美家乡”评选活动时,一下子让我想起了蜂子山脚下的赵坪村,想起了仙居河畔的赵家闸,还有那位于村东头的两颗千年古柏树。
据说,赵坪是因明朝嘉靖年间出了个赵侍郎,由此而名。对于这个生我养我的小村,不管离家多久,不管发生怎样变迁,村子里的一草一木,一垅一地,都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童年记忆中。
我同千千万万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一样,尽管憧憬和向往外边的世界,但情系家乡、不忘故土的赤子之心,从来没有改变。每当站到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的寻觅总是停留小时候所见模样。
就拿滴水池来说,那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虽然不复存在,那长年一泻而下的河水早已渺无影踪,但它却依然留在我的心中。当我走近那片遗迹,时时都能嗅到远逝了的味道,处处都能看到抹不去的印痕。我曾在这里上学,当地土话叫做发蒙,意思是从此接受教育,开拓眼界了。
 水池起初并不是地名,它是利用水渠的落差,修建的一座蓄水池。主要是靠水流作动力,用来打米磨面。当年,这里曾经发生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住在附近的一名老妪做了个梦,梦到白求恩带着他的助手来滴水池,用池里的水治好了她的病。于是清早起床,她就去池边烧香磕头。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来顶礼膜拜,求医问药。一时间,来往赵坪的人络绎不绝,滴水池边排起长队。离开时,人人都要接一瓶池里的水带回去治病。
也许是人们对久病不愈的一种精神寄托,何许是人们对白求恩这位医术高明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崇拜。水能治好人的病假不假?答案虽无从知晓,但常有治愈者,专程来鞭炮鸣谢的是真。一段时间后,老妪同样做了一个梦,梦到白求恩为了解救更多的病人痛苦,要带着他的助手云游他乡了。说来也奇,第二天有人便在池中,捞出两条一大一小的红尾鲤鱼。从此,门庭若市的滴水池,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滴水池的过去,好似天方夜谭,年轻的一代认为只是传说。上次回赵坪的时候,我再次踏足在那片土地,填平了的水池上面,开着黄灿灿的油菜花。我绞尽脑汁搜索记忆,那是一份久违了的幻觉。
就在离滴水池的不远处,至今屹立着两颗古柏。这是村子里的地标性方位物,它穿越千年时光,忠实地守望着赵坪这方热土,真切的见证了赵坪人的人世沧桑。古柏树处,原来是一座邬家庙。随着庙宇香火渐断,变成了民居。但那两颗有着近千年树龄的古柏树,依然长青不老。直到后来因遭雷劈起火,当地政府才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当站在古柏树下,凝望着悠悠东流的仙居河水,展阅赵坪的古今往事,无不让你感慨万千。
赵坪虽然叫坪,解放前却是一个以耕种旱田为主的地方。小时候听到一首歌谣:养女不嫁赵家坪,赵坪荒草薅死人,头顶脚踏常天地,一年四季泪淋淋。这是对旧社会的真实写照。解放后,大兴水利,拦河筑坝,修渠架桥,赵坪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透过慢慢的历史烟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赵坪变迁的脉动。那是一首战天斗地的诗,那是一幅风景优美的画,更是一曲气吞山河的歌。
拂去尘土,移灯俯首,仔细阅读2017荆门“最美家乡”评选,有关赵坪村的信息和网友留言,字里行间尽是浓浓的乡情。原以为父母不在了,我对家乡少了牵挂。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千年的古柏可以为我作证。任何时候,见到与家乡有关的信息都会关注,这次更是要参与其中,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打开手机,在朋友圈里大张旗鼓地为赵坪村拉票。消息传来,赵坪村在全市一千多个村评选中,荣获第五名。
暮色临窗,键盘轻敲,荧屏上往事如烟,岁月随风。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家乡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每当打开时,却总是让人激越,只因里面承载着太多的记忆,有着无尽的回味。赵坪,前世与我有缘,今生无论在哪里,你永远是我心中的牵挂。

       (袁先林,荆门市东宝仙居人,大校军衔、高级工程师)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