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写在江中的奇书

时间:2018-06-27 15:54     来源:荆门文学     作者:张德宏    点击:

到涪陵,有一个地方必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2017年9月9日上午。天气阴沉,长江涪陵段一片雾霭。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灯火通明,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来到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下博物馆,探寻历史留下的神秘与奇幻。
这是一次有趣又难忘的阅读之旅。从地面乘90余米电梯,缓缓抵达江底。仿佛是探险,又似寻宝。江底是长长的廊道,如隧洞,穿过时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廊道上面就是滔滔大江,江水若倾泻而下,我等岂不要葬身鱼腹?其实这忐忑近似杞人忧天,钢铁廊道坚固又安全。到了廊道尽头,再拐弯,到江北方向才可看见写在江中的旷世奇书。
通过玻璃圆孔,江水中的文字及图像清晰可见。奇书以石做纸,用铁当笔写就。这是一部跨时空、集体创作的奇书。在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共三万多字。主要内容为三部分:一为水文题记,即长江水文资料记录,计108段。二为图像雕刻,有鱼19尾、送子观音2尊、白鹤1只。在众多的石鱼雕刻中,有一条大石鱼特别引人注目。它约3米长、1.5米宽、0.5米厚,惟妙惟肖,堪称“鲤鱼之王”。此鱼据记载刻于嘉庆年间,当地有“石鱼出水兆丰年”之说。三为诗文题刻,作者达300余人,字数逾三万。一二部分的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公元763年——1963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得到世界公认,被誉为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第三部分诗文题刻有 “水下碑林”之称,荟萃了历代不少名家真迹。黄庭坚、朱熹、晁公道、黄寿、朱昂、吴革、刘甲、庞公孙、王士贞等,都在这里留下了 “墨宝”。这些“墨宝”集篆书、隶书、行书、草书之大成,颜体、柳体、黄体、苏体交相辉映,堪称世界上最奇特最有价值的书法作品集。
阅读欣赏奇书,我感觉自己的身体与灵魂皆已穿越时空,零距离地接近书写者。品读他们不朽的作品,我唯有敬仰和膜拜。可以猜想,给后人留下一点有益的水文资料,是这部奇书的众多写作者的写作初衷。他们的笔落下时,未必会想到自己的字、画会与浩浩江流巍巍高山同在,未必会想到今天能得到这么高的礼遇以及受到众多后来者的参拜。
返回江岸,江面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若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平静的江水下隐藏着千古奇观?世间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隐”着的;不张扬,不炫耀。反之,许多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倒是很张扬,很炫耀,唯恐他人不知。
关于白鹤梁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古时候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每当秋冬来临,便有成百上千的白鹤飞到此地栖息,翩翩起舞,蔚为奇观,白鹤梁即由此得名。其二,民间传说,合川有一个名叫尔朱的道人,炼丹出售,卖给普通百姓10文一个,可卖给当时合州的太守却要价100文,得罪了太守。太守令人将尔朱囚入竹笼,抛入江中。竹笼顺流而下,至涪州(今涪陵)白鹤云集的石梁,被渔人救起,两人遂结为了好友。一日在江边饮酒后,两人乘白鹤化仙而去,便是白鹤梁之由来。
有幸阅读欣赏白鹤梁题刻这部奇书,得益于国家的科学保护。据工作人员介绍,白鹤梁题刻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水位升高,白鹤梁题刻将永沉江底。为了让后人能观赏这一文物,国家投入2个亿建设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水下博物馆就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个保护壳体,我与众多的参观者就是在这个壳体中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之旅。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