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夜色下的城市泥瓦匠

时间:2018-06-14 09:37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鲁定平    点击:

        还是上年初冬,冷风,深夜。 荆城,微弱的路灯下,一群 来自农村的泥瓦匠,正在忙碌地 铺设人行道。 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疲惫 的面庞、粗糙的双手,我禁不住 停下了脚步。 他们身上单薄的深色衣服 上落了不少灰尘;鞋子上也溅满 了水泥砂浆,凌乱的头发,似乎 很久没有时间好好地打理一下 了。他们动作麻利,有的切砖, 有的拌灰,有的铺设。不一会, 一段新的漂亮的人行道就展现 在我的眼前。 我的眼睛有点潮湿了。他 们铺出的这段人行道,也是他们 纯净的灵魂在城市的铺陈,是他 们一家老小的希望在城里寻找 的依托。 陈师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初中毕业后就来到荆城,从提 “灰桶”的小工到泥瓦匠师傅,近 四十年的美好时光,都渗透到了 这座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之中,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性 变迁。 我似乎依稀看到,三十多年 前,他和同村的小伙伴们,背着 简单的行李,告别家人,从偏远 的农村,来到这座当时还像乡镇 一样的小县城,茫然寻找着谋生 的差事,最后落脚在为数不多的 建筑工地,跟着瓦匠师傅做小 工,打下手,拼生活。 陈师傅告诉我,最初的几 年,白天,他们干着最苦最累最 脏的活,挣着很少的工钱;晚上, 十多人挤在简陋的四面透风的 铁皮或木板屋内,没有电灯,没 有电视,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手 机。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地 铺,更谈不上什么文化生活,日 子枯燥乏味极了“,弃城回乡”的 念头常常萦绕于心。有时,工友 们只能聚在一起,就着昏暗的灯 光,玩玩纸牌,或者,三五成群步 行到十多里外的电影院看看电 影,以排遣心中的寂寞和苦闷。 其实,磨难是人生的一剂良 药“。苦行僧”似的生活,一直伴随 着他们度过了一段漫长时光。几十年如白驹过隙。最初 的小工,已为人夫为人父,成长 为一个出色的泥瓦匠师傅,每月 的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各方面 的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驻 地自来水、电灯电视、煤气热水 等等一应俱全,和从前比,好了 很多。这座小县城在他们的用 心浇灌下,也变成了一座繁华的 中等城市。陈师傅说,自己在城 里为家人也置下了一个“窝”,儿 女也在城里参加了工作,子孙后 代都将成为城里人了。幸福感 溢于言表。 陈师傅说,他们这些进城务 工的农村人,也有很多苦衷,因 为离家远、工地忙,耽误不起,平 时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 能回到乡下与亲人短暂团聚。 在大多数的日子里,他们不能常 伴在年迈的父母身边,不能陪伴 在心爱的妻子左右,为她分担忧 愁;也不能顾及孩子们的教育和 成长,只能将责任交给妻子和年 迈的父母。家乡的山山水水,无 时无刻不牵扯着他们的心。这 时,陈师傅的言语中又充满了难 以掩饰的感伤。 矛盾,是生活的原味。陈师 傅是幸运的。父母在空气新鲜、 山清水秀的乡下颐养天年;妻子 尽心侍弄着土地,侍奉着父母; 儿女也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虽 然,彼此牵挂着,但是,也都幸福 着。 夜,越来越深;寒气,越来越 重。他们的“活”似乎还没有完 结的时候;这样的生活还得继 续。因为,城市离不了他们。他 们,是这一代闯出农村的硬汉 子,独创了“留守老人”“、留守妇 女”和“留守儿童”等这些长留青 史的经典词语。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坚毅和 双手,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改造 着城市,书写着城市崭新的历 史;城市,也悄悄改变着他们的 生活。 他们,已经成了这个时代一 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符号,嵌进了 我们的心海深处!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