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粮票情结

时间:2017-11-06 11:09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孙辉    点击:

进入秋天,这是个丰收的季节。看到沉甸甸的稻谷,我不由得想起曾经的粮票,那曾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票证,是一种“生命票”。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早已远离人们的视线了。现在的年轻一代,早已不知粮票为何物了。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连我已读研究生的女儿都不知道粮票曾经发挥的作用,何况他们?然而,我对粮票却情有独钟,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
从记事起,我就认识了粮票。在我的印象中,粮票的作用比天还大,大到了没有粮票就吃不了饭的地步。记得我第一次使用粮票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同村伙伴到公社办事,临出门时,妈妈从橱柜里拿出半斤“湖北粮票”和五角钱给我作午饭用,并一再叮嘱不要弄丢了。哪知我偏不争气,到中午吃饭时,就是找不到粮票,跟别人说好话也不成,为此整整饿了一天。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从此我真正记住了粮票,记住了没有粮票的后果。
那年月,除非家中有吃商品粮的,真正有粮票的家庭不是很多。我家因父亲在外地工作吃商品粮,加上母亲会省吃俭用,所以家中多多少少还节余下一些粮票,这些粮票给我上学带来极大便利。我读高中是在离家10公里以外的王场镇住读的,同学们每星期的伙食全靠肩扛手提,而我因为有粮票就比他们轻松多了,不用背米,直接用粮票换餐票。为此,同学们对我羡慕得不得了。有些农村来的同学想方设法与我套近乎,为的就是想用大米换我的粮票,而我呢,有时于心不忍只好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同学们家中急需粮票,我也义不容辞地支援一些。为此,父亲还训过我,说我不知道珍惜。
其实,我自己真正拥有粮票,那还是当兵以后的事。因为我在部队政治部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经常有出差的机会,每次出差都会领到一些全国粮票。几年下来,我钱没节余多少,倒是节约了几百斤全国粮票。这些粮票我视若珍宝,看得比人民币还珍贵。记得有一年探亲,我什么礼品都没带,只带了自己平时出差节余的粮票,见到亲朋好友就把粮票作为礼品给他们几斤,没想到他们喜欢得不得了。比较熟悉的伙伴还找我“开后门”多弄几斤,我都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他们平时根本无法弄到粮票,粮票对他们太重要了。以至后来,好多亲朋好友都写信感谢我在关键时候支持了他们。从那以后,我更加重视粮票,更加注意收藏粮票。一般情况下,我平时都有几百斤粮票放在家中,反正“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谁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勒紧腰带积下的“生命票”开始贬值了。当中国大地上突然冒出“卖粮难”这个名词时,我是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时,老婆、孩子劝我把珍藏的国票、省票、市票拿去换鸡蛋、换脸盆,我说啥也舍不得。我对她们说:“不要只看眼前,过不了几年粮食还得紧。”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确实饿怕了,粮票在我们生命中的位置太重要了。不过后来的形势发展一次次打破了我的预言。随着粮食市场的逐步放开,粮票慢慢地向真正的商品转化,加上居民们菜篮子越来越丰富,粮食还真的没有紧起来。先前我认为,有粮票就有粮食,粮票就是粮食;后来我才懂得,粮食一多,粮票就“掉价”,粮票与粮食那么“水火不相容”。
“粮票时代”结束了,我很想找出一个恰当的词语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当然,首先是高兴。我们这“饿怕了”的一代人终于甩掉了背负几十年的“吃饭难”的沉重包袱,怎不令人欣喜?我在想,我们开了那么多庆祝会,怎么不为这个“告别粮票”开个庆祝会呢?然而我也并非无忧,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毕竟是个大事。如果不是用市场之手去有效地调节粮食的多、寡、精、细,如果不有效地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粮票这幽灵说不定哪个早上又会起死回生。但愿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希望我手中的粮票真正成为收藏品。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