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父亲的医书

时间:2017-11-06 11:08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鲁定平    点击:

父亲走了,永远!带着深深的不舍、遗憾和期待!
送走老人家之后,我怀着沉痛而又复杂的心情来清理父亲的遗物。在老人平常使用的抽屉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本足有一寸厚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版的《荆州中草药》医书和一沓厚厚的医单,在卧室柜子的一些布袋里还有一些没用完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中草药。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只读完了高小,后来因眼疾被迫遗憾辍学。听爷爷讲,父亲小时候很会读书,作为小商人的子弟,在那时就算是有文化的人了。父亲年轻的时候并不学医,而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干部”,曾经担任过生产队记工员、农技员、生产队长和大队干部。但是,在那个年代,父亲注定是跳不出“农门”的,因为我的母亲出身地主家庭。
但是,父亲很喜欢中医。也许是小时候耳濡目染的缘故,亦或是受中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思想的影响,中医,便在父亲幼小的心灵里落下了种子,父亲对中医有一种发自心底的热爱。父亲的姨父邹春华和舅舅刘良谋,当年都是荆州地区有名的“德艺兼备”的老中医,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找他们把脉问诊,再苦再累,从不拒诊,一些疑难杂症经他们的手便“药到病除”,救了不少人的性命。父亲从小就近距离地切身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力量和两位前辈治病救人的人格魅力。
很多事情,往往因为热爱而变成一种执著的追求,进而转化成一种精神力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分田到户后,步入中年的父亲果断辞了“公职”,和母亲一道,精心打理十多亩责任田,业余时间开始钻研中医药学。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典籍繁多,知识博大精深,草药成千上万,入门都是很难的,更不要说精通了。在两位前辈的合力推荐下,父亲选择了《荆州中草药》这本医书用作入门自学教材。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父亲,加上高度近视的眼睛、繁重的农活,还有我们兄弟姐妹要养育,学医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父亲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以一种倔犟的心力,克服了种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坚持了下来。一有空闲,父亲就会翻阅医书,查阅资料,批注想法,不懂的就去找两位前辈请教,也因此耽误了不少家务事。为此,父亲还听了母亲不少的埋怨话。
一个人,如果身体有某种不足,老天一定会赐予他另一个足以弥补缺陷的优点。父亲的视力不好,记忆力却非常强,硬是凭着自己的热爱和毅力,记住和弄明白了这本药书上所有草药的名字和用途,简直就像一部草药活字典。
父亲是一个智慧的人,他虽然记住和了解了这么多草药的名字和性能,但他老人家却只选择了牙痛、流鼻血、腰疼、头晕、风湿等十多种常见的疑难杂症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找了一些民间的土方子,结合书本知识以及自己的实践和心得,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偏方,合理用药,切实解除了不少人的病痛。一传十,十传百,父亲的医术在长湖地区也小有名气。
父亲非常细心。每治愈一个病人,他都会简略记录下来,认真比较研究,从中找出治疗的规律。我数了一下,医单上记录的有近千人。对于一个业余医者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也是一份老人家无量功德的见证。
父亲每年还会在园中种些草药,有杜仲、三七、野菊等等,育种、间苗、施肥、除草,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父亲有时也会到野外采一些野生草药回来。采收后会悉心地晾干,并分门别类收藏好,缺的草药就会到药店购买补齐,以备随时取用。
医者德为先。我曾经多次和父亲探讨过坐诊收费的问题,但父亲总是说,研究中医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帮乡亲们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病痛,做点善事。所以,父亲治病,都是任由乡亲们随便给点诊疗费,一元两元不嫌少,但从来没有超过一百元的,有的家里困难的,干脆分文不取。碰巧有一次,一个患者付了款之后没有返程的车费了,父亲知道后估算了一下路程,毫不犹豫地给了患者车费,还问够不够。
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老人家留下的医书、医单和草药,却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