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蜂子山恋

时间:2017-08-15 17:15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袁先林    点击:

秋日里,为了躲避雾霾笼罩、人车喧嚣的高楼丛林,我和朋友驱车沿着拒马河一路前行,夜晚,落脚在名叫东湖港的地方。这里峰岚叠翠,涓流潺潺,天空繁星点点,明月悬挂树梢,已经沉淀了的乡愁,此时此刻再一次从心头泛起。
那是在鄂西北,有个名为仙居的集镇。从荆门出发,沿着207国道转入石仙公路,行程不足百里。古时候,因美丽而神秘,众神云集,传说是仙家衣食起居的地方。我的家,就在集镇旁边那座名为蜂子山的脚下。
蜂子山是荆山余脉的分水岭,山的西北是逶迤连绵的崇山峻岭,东南可俯视无边无际的起伏丘陵,素有“荆门城北门户”之称。其实,蜂子山原名为凤凰观山。早年,山上曾建有一座庙。因建成时飞落一对凤凰,故而得其名。后来有一支起义军占据这座山峰驻寨称王,蓄养了一群群黄蜂,专门用来对付前来围剿的官兵。也有传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民兵用几窝葫芦蜂,蜇得鬼子抱头鼠窜、鬼哭狼嚎。究竟哪个传说是真是伪,已无需考证。总之,凤凰观山现在被当地人民称作蜂子山。
蜂子山拥有丰富的煤、硫和铁等矿产资源。尤其是遍布奇形怪状的风华吸水岩石,重量轻,不易碎,用来装饰、美化园庭,可谓是妙不可言。每当晨曦透过黎明时刻,登上蜂子山顶峰,东望,襄河上点点帆影被初升的太阳光染成金黄;南眺,荆门古城东宝塔若隐若现。
上世纪60年代初,母亲曾带我上山烧过一次香。那时候,庙虽破旧,古代围墙遗迹尚在,前来祭拜的人群络绎不绝。蜂子山海拔不算很高,但高峻陡峭,如刀削、似斧劈,加上古老的断垣残壁,更显得巍峨雄伟,气势磅礴。特别是那棵巨大的千年神树挺立山巅,是当地的标志。每当出门的人从外地回来,相距数里之远,一眼就能看到那棵耸立山顶的大神树,立刻就有到家了的感觉。可惜的是,神树在文革时期被造反派当作破“四旧”的活靶子硬给炸掉了。当地的民众,无不为之叹息,感到生活中忽然缺失了方向,就像渔民在大海中没有航标灯一样。这事尽管过去几十年了,可每当回家看见蜂子山,那早已消失的神树就情不自禁浮现在眼前。
说来有点不合情理,蜂子山离我家近在咫尺,徒手可攀,但登上山顶仅此一回。至今母亲没有说过 ,我也没有问她,那年为什么带着我去敬香。我想,母亲一定有她的理由,多半是听了算命先生的话,带我还愿去了。后来,中学读书住校,学校组织砍柴,我上过一次山,但没到山顶。那天,同学们一路嬉笑打闹朝山上进发,尽情地发泄着少年无忧的欢乐,夹杂着丛林里清脆的鸟鸣,如天籁一般在群山中回荡,亦如同一曲百转千回的人间乐章。回程的时候,大家肩上都挑着几十斤柴火,增加了负重,少了话语。因山路很窄,两边是荆棘和灌木,只能全神贯注用单肩将两捆柴和人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前进。有些人特别是女同学之前没砍过柴,不会对山上的茅草和荆棘进行防护,弄得身上满是小口子。如果砍柴算是一门功课,我肯定得满分,因为我6岁就开始砍柴,已是名老队员了。
从远处看,蜂子山冷清、孤寂,静静地蛰伏在仙居河畔。走近了才发现,它用那丰富的资源不断地为家乡人民造福。仅年开采石料就好几千吨销往各地。随着家乡旅游业的兴起,我盼望着当地政府重塑蜂子山风采,再创昔日辉煌。下次回家,我哪也不去,一定要爬上山顶,这是心的呼唤,这是梦的祈盼。
(通联: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8号院6号楼2-501)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