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家风永传

时间:2017-08-15 16:55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秦心万    点击:

我在姊妹排行中是丫巴子(老幺),是父母老来得子,又是家里的独子。出生时,大我20岁的大姐已在家招婿,并生了两个孩子,隔了几年,几乎在母亲又给我生了一个妹妹的同时,大姐又为我生了两个侄女儿,其时祖父尚在——我的家庭便四世同堂,达到了13口人,成了当地挂得上号的“大户人家”。
虽家大口阔,但源于血脉相传,我这个“大户人家”里的每一个人,包括我和家族的后代们,都生生不息地传承着“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绵绵家风。
我们的家风源远流长,父辈犹盛。
父亲读过私塾,年轻时被抓壮丁在外当过兵,打过仗,回村后,村里看他能说会算,写得一手好字,在社会上关系广,就先后任命他担任集体林场、茶场、加工厂负责人。父亲凭着一副热心肠,样样干得风生水起,受到人们的尊敬。父亲牵头办起的加工厂,除有打米、磨面、弹花等一般机器外,还拥有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周边七八个村群众打米、磨面都是肩挑背驮来到厂里加工。父亲见老幼妇孺挑谷子棉花来不容易,总是亲自上前迎接,有时还安排拖拉机接送。远道而来的外村人一进门,父亲总是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声问候,来人都觉暖心。凭着一手好毛笔字,每到春节期间,父亲总是被人请上家门写对联,父亲毫不推辞,碰到困难的人家,父亲就倒贴笔墨纸张为别人写好对联。村子里,邻村里,凡有红白喜事,父亲总是被别人延请,父亲总是替别人张罗得圆满周全。
母亲也是出了名的“善人”。土改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岩乡担任过副乡长,后来回村担任村妇女主任。母亲在从事妇女工作期间,学得了一手“接生”本事,为人添丁进口迎接新生命,是修福积德的好事。村里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都是我母亲接生的。方圆上十里的邻村,知母亲美名,孩子难产都上门找母亲。那个年代,农村按劳计工,我母亲作为一大家庭的主妇,拖着我们兄弟姐妹7个,白天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晚上要照顾全家生活,整日辛苦得不行,但只要有新生命出生,她都毫不推辞。有时半夜有人找来,她也会在深夜出门。寒冬腊月下着大雪的夜晚,四周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孕产妇家中时已成了一个雪人,早已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雪水,母亲总是面带笑容,毫无怨言。母亲始终认为,迎接生命,关爱生命,帮助乡亲是她该做的事,既然她有这个能力,就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
父母的善良和热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大姐是裁缝,平日里没少给左邻右舍缝缝补补。二姐在大医院当护士,总是把病人照顾得舒舒服服的,还多次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素不相识的贫困病人垫付医疗费用。三姐嫁出去没几年就成了当地“编外”民事纠纷调解员,周边东家长、西家短的总喜欢找她倾诉、评说,她为当地安宁和谐尽了一份力量。我和妹妹从父母、姐姐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踏入社会后,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凭双手创造财富,并尽心竭力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善良,是为人之本;助人,是人生境界。正是因为有如此家风,我们几姊妹中,有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用更高的境界为人民服务。
世代家风,历久弥香。愿天下普通老百姓,家家都有一个永远传承的好家风。
(通联:东宝工业园财政分局)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