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打牙祭

时间:2017-05-03 15:48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王军    点击:

现在的孩子提到打牙祭三个字都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提起吃肉更是觉得起腻;而打牙祭这三个字对于我们这些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在儿时却是一种奢望,能够美美地吃上一顿肉更是觉得奢侈。

我出生在沙洋县毛李镇一个叫联合村的村子里,母亲在小学当乡村教师,父亲从部队转业后被安置在相邻的后港镇农具厂工作。那时交通不方便,从毛李到后港因为隔着长湖,要过两条河,两条河中间还要走上一大段的土路,我年纪小走得慢,早晨从家里出门,等到后港都已经是下午时分了,尽管路远走得艰辛,但心里总是觉得美滋滋的,因为只要我被叫到后港去,就是又到了父亲厂子里打牙祭的日子了。

父亲工作的厂是一个镇办企业,厂子不大,也就百十来号人,可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企业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拿着37.5元的月工资,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因为半边户职工居多,厂里还有专门的食堂,食堂伙食不怎么样,很少能看到荤腥,可到了每个月尾的晚餐就大不相同了,因为那天是职工打牙祭的日子,职工每人能分到一份用小碗蒸的粉蒸肉。每到这一天父亲就会叫母亲或者托熟人把我送到厂子里来,跟着大人们一起打牙祭。说是每个职工一碗肉其实也就四五片肉下面垫的不是红薯就是土豆,能不能分到一碗好肉,还要看大人们和食堂师傅关系的好坏了,关系好的往往能分到一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关系一般的只能端上一碗干巴巴的纯瘦肉了,父亲因为和食堂大师傅是本家,往往就能得到照顾。

到了这一天,平日里不怎么热闹的食堂却突然沸腾了起来,还没到开饭的时间,食堂外早就排起了长队,厂子里也多了一些叽叽喳喳的吵闹声,都是和我一样被大人叫来打牙祭的孩子们。大人们排着队,男的掖下夹着碗,手里拿着烟大声地聊着天,女的将装着碗的袋子挎在胳膊上,手里忙着织毛活或者纳着鞋底,小声地谈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则在满院子里跑着、闹着。随着开饭啰的吆喝声响起,厂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大人们不聊天了,孩子们也停止了吵闹,当厨房的师傅把蒸笼一掀开,整个食堂上空顿时迷漫起一股诱人的香味,直窜入人的鼻尖。忠儿,快来把肉端上,我们拿回家去吃。”“冬梅,快去叫弟弟来吃饭。”“星儿,你还在瞎跑个么事啊,还不快来。刚才安静下来的食堂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喊叫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父亲因为排在队伍的后面,等到他领到饭时,食堂的饭桌上早已挤满了吃饭的人,我们只好在外面场地上找了一个石凳子,放上饭菜,蹲着吃。父亲给我分了一小碗米饭并放上了全部的肉递给我,我立马端起碗,夹了块肉赶紧趁热往嘴里送,一口咬下去滋滋冒油,顿时满嘴沁满了肉香,那种幸福的感觉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父亲点上一根烟站在一边看着我吃,等到我吃完跑到场地上玩耍去了,他才倒上碗里剩下的土豆和油汤拌着吃完了余下的饭菜。蹲在我们旁边吃饭的一个小孩,别看他个子小,饭量却大得惊人,不仅吃完了自己的一份,连他父亲的也吃去了一大半,吃完后挺着个大肚子一边用嘴舔着碗,一边在人群中窜来窜去,大人们于是给他起了个浑名叫南瓜肚子。吃完了饭,大人们三三两两又聚在一起聊天,谈论着白天的工作,小孩子们依旧聚在一起游戏、玩耍,尽情享受着这一个月难得的一次相聚。欢笑声弥漫在厂子上空,久久不肯散去。

于是打牙祭也就成了我们那个年代最美好的一段记忆了。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