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2016湖北考古业务成果交流会在荆举行--荆门六大古遗迹撩开神秘面

时间:2017-02-21 09:14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汪兵洋 王娟    点击:

14日、15日,2016湖北考古业务成果交流会在荆门避暑山庄国宾酒店举行,全省35个考古项目在会上成功交流汇报,其中荆门有7个项目参加交流。

交流会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荆门市博物馆承办。省文物局局长王风竹、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等出席会议,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进行点评。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7个省市47家单位的150余名考古工作者参加,既有国内著名大学的教授、博导,又有长期耕耘在考古一线的专家、学者,参会单位之广泛,人数之众多,交流项目之丰富,均创下历年之最。

交流汇报按照史前考古、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六朝隋唐考古、宋元明清考古等历史年代顺序进行,项目均是近几年、主要是2016年发掘的考古成果。其中涉及到的考古项目既有天门石家河、荆门屈家岭这类大遗址保护项目,也有京山苏家垄这类主动发掘项目,还有配合鄂北水资源、蒙华铁路建设开展的抢救性发掘项目等。

2016年,荆门市的考古工作成绩显著,屈家岭遗址、沙洋城河遗址、叶家湾遗址、京山苏家垄遗址、荆门冢子坡墓地、丁冢墓地、大冢墓群等项目的发掘工作引人注目。考古专家们向本报独家披露了六个项目,里面很多资料属首次对外公布。

屈家岭遗址

屈家岭遗址位于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青山坡村和京山县雁门口镇高墩村。它是以屈家岭遗址点为核心,包括殷家岭、钟家岭、冢子坝等遗址点为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面积超过2.84平方公里,其主要文化内涵是屈家岭文化及其前身油子岭文化,主体遗存年代距今约5300-4500年。屈家岭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始于1954年冬,之后分别在1955年、1956-1957年、1989年、1998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过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

20155月,为配合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荆门市博物馆、屈家岭遗址管理处成立屈家岭遗址联合考古队,对屈家岭遗址进行大规模勘探及有针对性的重点发掘,大致把握了外壕和内壕的走向,并确认外壕年代为屈家岭文化时期,内壕年代为石家河文化早期。

20163月至4月,联合考古队以专项考古调查的形式,新发现谭湾遗址和碑凹遗址共计两处,遗址年代皆为西周时期。考古发掘共清理房址4座,墓葬6座,瓮棺3座,灰坑30个,灰沟10条,出土大量石器和陶器。

沙洋城河遗址

城河遗址位于沙洋县后港镇双村村(原城河村)五组,为新石器文化遗址。1983年发现,2007年发掘。遗址是一座古城,呈南北走势,北依起伏连绵的土岗岭,南临东西走向的平川。遗址以中心地带的赵家湾为轴心,自东绕南至西,一条巨龙似的土城垣圈着整个遗址,且护城河、城壕、城垣保存比较完整。土城垣残高 5米,底宽 13米左右,周长约 1000米, 面积为100万平方米,为大型城址。仅次于天门市石家河城址,属于石家河文化,距今4300多年。2013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河遗址历年考古挖掘情况:2012年,确认城垣年代及文化性质。2013年,勘探城垣、内外水系、水门、内外壕。2014年,廓清城内文化布局情况。2015年, 确认城壕结构、探索中部台地的聚落布局区域系统调查、遗址测量与航拍。2016年,探索中部台地大型建筑遗存及其周边可能存在的附属设施。

沙洋叶家湾遗址

后港镇叶家湾遗址位于长江与汉江之间的长湖北边,地处沙洋县后港镇李台村叶家湾,后港镇西南7公里。引江济汉干渠及堤顶公路从遗址东南角切过。遗址西边300米有一条自然河流自北向南汇入长湖。遗址地势总体较平,南面平垣开阔,北部略有起伏。

1983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19847月公布为荆门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了29座灰坑。20115月,为配合修建跨越引江济汉干渠水泥桥,市博物馆又在遗址东边发掘500平方米。2016-2017年,受蒙华铁路开工建设间接影响,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

叶家湾遗址是一处内涵极丰富的精致的史前环壕聚落,历经大溪文化时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在早期遗存中,既有大溪文化典型的筒形瓶、器座和宽沿釜等,也有很浓的油子岭文化因素(如发达的鼎文化等)。这个地点对认识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东宝冢子坡墓地遗址

子陵铺冢子坡墓地位于东宝区子陵镇子陵村,子陵岗南约1公里。2015年为配合东宝区工业园建设开展文物工作时确定并定名的,当时经勘探确定保存有古墓葬3座,均为砖室墓,墓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从上个世纪80年代始,市考古工作人员配合工程或基本建设,在子陵岗及其周围开展了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以越王州句剑为代表的一批重要文物,1992年子陵岗遗址被湖北省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至今,这一带共发掘清理战国至两汉时期墓葬270多座。

此次共发掘三座墓葬,根据这三座墓葬的随葬器物等信息判断,它们均为新莽到东汉时期墓葬,并且规模较大,未发现小型墓葬,由此判断该墓地为等级较高的墓葬区。三座墓葬分属完全不同的形制,丧葬习俗差异较大,除时间上的区别外,可能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和等级。

东宝丁冢墓群

丁冢墓群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联心村四组,是荆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11月,为配合蒙华铁路工程建设,湖北省考古所决定对丁冢墓群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勘探及发掘时间从201611月始,至20171月止,发掘面积600平方米。

丁冢墓群共发掘墓葬9座,灰沟1个,灰坑1个。其中墓葬形制可大致分成两种,一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一是甲字形带斜坡墓道墓。出土铜器、陶器数十件,尤其以墓6出土的成组仿铜陶礼器鼎、敦、壶为代表,显示出墓主较高的等级,其他墓葬多随葬日用陶器,等级较其为低。铜器出有铜带钩、铜印章等。

根据墓葬形制及器物组合来分析推断,丁冢墓群应为战国中晚期楚墓,该墓葬的发掘将进一步推进荆门地区楚文化研究。

掇刀大冢墓群

大冢墓群地处掇刀区麻城镇蔡院村,西距麻城集镇约2公里。 墓群地处一南北向自然岗地,岗地呈龟背形,四周为缓坡,北部地势低平,岗地中部部分区域较为低洼,岗地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 为配合蒙华铁路建设,考古勘探工作从20161127日开始,历时10天,发现砖室墓8座。其中三座墓规模较大,目前已经清理了其中的六座墓葬。共计出土随葬品25件,种类为瓷器和铜钱。瓷器共计出土13件,部分保存较好。

这处墓地墓葬布局讲究,墓砖烧制质地较为坚硬,墓壁砌筑厚实牢固,墓砖纹饰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荆门地区六朝墓葬发现的不多,大冢墓群此次的考古发现是该地区六朝考古的新收获,对于研究区域内的历史、物质文化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丁冢墓群航拍图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