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媒体荆门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媒体荆门

荆楚理工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

时间:2017-02-17 15:14     来源:楚天都市报22版     作者:黄兆文等    点击:

�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图为:荆楚理工学院机械类科技创新学生作品发布会
    图为:教育部专家组进驻荆楚理工学院评估验收“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图为:创新创业园创客空间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孵化器

    文/黄兆文 程远志 图片/张沛

    荆楚理工学院植根荆门,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学科专业优势与地方优势、特色行业产业、区域文化紧密结合,坚实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大学使命,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立足地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
    立足地方,培育优势。根据荆门主导优势产业凝练学科方向,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和研发平台建设。依托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和荆门石化总厂,以及“中国农谷”、“振兴柴湖”、荆门“国家农业示范区”等项目及相关农业经济建成,建成“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湖北省“十二五”重点(特色)学科,以及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绿色化工与制药工程”,建成靶向抗肿瘤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药物合成与优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校企共建牛磺酸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荆门)基地等省级科研机构和平台,组建了抗肿瘤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等2个省级重点科研团队。夯实了产教融合基础,开展以化工和制药、食品加工为主的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农村和现代农业、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研究。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校与本地及周边地区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等实质性合作。1995年与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的合作,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5年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共建中兴学院,共办专业,共享师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共同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协同构建集行业、岗位技能实践、工程项目演练为一体的实训环境。依托工信部“蓝桥计划”平台,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模式改革,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2.5+0.5+1”的方式,即前2.5学年在校内由学校教师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课的教学,接下来0.5学年的教学活动主要由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到校,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引入企业技术标准,组织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最后1学年学生在平台聚合的软件企业实习实训,毕业后在商用外包软件项目程序员岗位上就业。
    传承文化,弘扬精神。荆门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学校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文化优势,汲取地方文化精髓,形成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创新精神,铸就了崇学尚德、求实创新的校训。学校积极开展文化传承与研究,参与社会文化建设,依托汉水文化研究基地、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等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平台,在荆楚文化研究、汉水文化研究、郭店楚简研究、新农村建设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校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了文艺下乡进社区等活动,成为本地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力量。《荆楚学刊》自2013年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弘扬荆楚文化,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建设“荆楚文化研究”“中国农谷·三农问题研究”栏目,2015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
    学校将坚持创新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大力加强本科意识、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注重培育立足地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药物合成与优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校企共建牛磺酸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荆门)基地等省级科研机构和平台,组建了抗肿瘤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等2个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