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小溪淌过山镇》赏析

时间:2017-02-06 09:57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张德宏    点击:

散文集《小溪淌过山镇》(李评著,崇文书局出版发行)分四辑:物事、亲情、感悟、脚迹,共二十余万字。读完全书,我认为它是近年来本土散文作者出版的作品集中少有的美文集。它至少有四美:题材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

在李评的散文中,乡土题材占很大的比重,这与他生长生活、熟悉的环境有关。乡情、乡亲、乡音、乡俗,农家、农事、农具、农谚……信手拈来,作品呈现出原生态之美。李评写作总是全身心投入,他的文章充满真情实感,富有艺术感染力。例如亲情中写父亲母亲的那些文章,就触痛人心,催人泪下。散文讲究意境,注重美感,李评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读《五月的浆果》《天上掉下个月牙儿》《我听见桃在岭上歌唱》等文章,实在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的语言至关重要。李评的散文语言不华丽亦不张扬,但却有特色有个性:一是吸取民间语言精华,方言俚语、成语典故,随处可见,语言很接地气。二是简洁明快,干净晓畅。三是富有张力,耐人寻味。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蒙师,我猜测李评应该是熟读了沈从文、汪曾祺、贾平凹的,不然语言风格怎会如此与他们接近呢!

在文学创作方面,李评出道较晚,但文章却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欣赏《小溪淌过山镇》,总结李评创作的成功经验,我感觉有如下几点。

第一,李评的根扎得很深。他的根扎在哪里?扎在山乡、民间、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于树而言,根扎得深才能吸取丰富的营养,根深才能叶茂;于作家而言,道理相同,根扎得深方能厚积薄发,作品才有深度厚度。读《小溪淌过山镇》《反唱歌》《春草谣》《农器物语》等作品,我不能不佩服作者丰富的生活积累、宽阔的知识面和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大到一个山镇、一方乡土,小到一棵树、一件农具,李评都写得那样深那样细,赋予它们丰厚与灵气。前面谈过李评的散文语言特色,他的语言之所以独具特色,生动鲜活,亦是因为根深扎在民间语言和传统文化语言的沃土中。

第二,李评爱得很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是作家创作的动力,许多时候,创作灵感来源于爱的催生。李评爱什么爱得很深?爱故乡,爱亲人,爱生活,爱大自然,爱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他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呵护自己的亲人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对自己生长的山村、喂养自己的五谷果浆一往情深,他总是用孩童般的纯真目光和圣洁心灵看他人看世界……正因为爱得很深,他的作品才具有非凡的情感热度与浓度。《泥土的摩挲》《家乡书》《镯子里的母亲》《父亲的土地》……这些作品都是用真挚的情感与深沉的爱铸就的。

第三,李评写作很用心。李评的文章好读耐看,有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用心写作,苦心经营。从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李评的用心:《与一本农历天荒地老》(写作者与农历的感情)、《一百米乡土》(写菜市场)、《天上掉下个月牙儿》(写父亲扬场)、《行走的水泥》(写三峡牌水泥生产厂家)、《我听见桃在岭上歌唱》(写屈家岭)……这些文章题目有悬念、有意味,形象生动,吸人眼球。不断变换手法,作品力图展示出新的形式与内容,亦是李评用心之处。《农器物语》别出心裁,用拟人手法,让农器自我介绍,亲切自然,生动有趣。《乡村动词》抓住最能体现农人忙碌艰辛的几个动词做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李评更讲究文章结构,善于谋篇布局。《三个人的村庄》以白果树、鹅颈湾、花屋场为线,牵引出姥爷、秀才、大爷三个人物的故事与命运,有小说味道。《行走的水泥》将眼下所见(参观)与心中所想(回忆)自然结合、串连,写出了知识性(水泥生产常识与技术流程)和水泥生产者的艰辛与自豪。《开花的大地》远景中景近景流动、叠加,美丽的荆门之春跃然纸上……

《小溪淌过山镇》是李评奉献给读者的第一本散文集,出这本书他说心里忐忐忑忑,我认为可喜可贺。作家永远都是靠作品说话、用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相信李评会用更优秀的作品回报养育他的故乡,回报这个伟大的时代。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