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我的祖母

时间:2016-12-09 17:15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文孝年    点击:

上世纪初,刚缠足不久的祖母带着她父母为她准备的二十四担丰厚的嫁妆,被骑着高头大马的祖父迎进了文家大湾——那个离她娘家只有四公里远的地方。在一片热闹的吹吹打打声中,祖母怀着些许羞涩和期待,被亲人簇拥着,走进了属于她的新生活中。那一年,祖母刚满十四岁。

祖母庞氏,名顺英,1898年出生于沙洋县纪山镇岳山村。祖母的娘家是中医世家,也是当时闻名乡里的殷实之家,家中孩子虽多,可在同辈中,祖母是唯一的女孩,因此格外受到长辈们的疼爱,这一点从祖母的乳名万金便可知晓。常说女孩儿是父母的千金,祖母却名万金,可见在长辈们心中她娇贵的程度。由于那时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祖母从未读过书,但是她却自学得一手好女工,纺线和织布都简直无师自通。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女性有妇言、妇德、妇容、妇工等四德,祖母可谓样样皆备,称得上是妇女班头、大家闺秀。

新婚的快乐和兴奋感很快就被平淡的生活所掩盖。年仅十四岁的祖母在体味到幸福婚姻的不久以后,便自觉担当起了长媳的职责。那时,祖父家也算比较富裕,在住着三十多户人家的文家大湾里有着带天井的八大间砖瓦房,屋后还有六七亩的园子和自家专用的一方小堰塘。在这样的家庭中,烦琐的家务事可谓多矣。但祖母和她的婆婆一起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穿衣吃饭、柴米油盐,一切家中事务都各有其序。旧时的大家庭,女性在家里是没有地位的,不仅终日劳累,而且就连吃饭也必须等男人们回家吃完后,才能上桌去吃那残羹剩饭;但就是在这样清苦的生活中,祖母居然能品味到平淡生活中的那一丝清甜的幸福味道!

时间在每天的起早贪黑、烧火做饭、洗衣纳鞋中慢慢地流走,悄无声息。那时候,天真开朗的祖母决不会想到她日后的生活竟会遭受那样多的不幸和痛苦。

祖母十七岁那年,也就是她嫁到文家的第三年,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全家人喜乐非常,可是不幸的是,这个为全家人带来欢乐的小生命在他三岁时就夭折了。这以后,祖母又陆续生养了八个孩子,但也都一个接一个地夭折了,家里笼罩着一股浓郁的悲伤气氛,祖母也时常偷偷地关在房间中流泪,她问老天爷为什么这样残忍,她哭自己为何这样命苦。可是老天爷太无情,在祖母承受着一个又一个孩子夭折的巨大悲痛之时,她娘家的三个兄弟又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为此,祖母常常坐在床上发呆,目光也变得呆滞起来,生活的苦痛与不幸就像一只凶狠的手,一下子掐住了她的喉咙,使她难以呼吸。在这样的生活中,她感到十分疲惫和乏力,她甚至觉得活着是一种挣扎。直到在她三十四岁生下我父亲时,祖母脸上才开始带有几丝幸福的笑意;十年之后,又有了我叔父,祖母本以为从此便可过上安定快乐的日子,虽然忙碌且辛苦,但毕竟比过去好多了。但是,苦难似乎还没有到头,在我父亲十四岁时,正当壮年的祖父突然去世;已经承受了无数痛苦的祖母不得不面对又一次痛苦,中年丧夫的打击让她欲哭无泪,她的心都碎了,而更为煎熬的是,祖母便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四年的守寡生活。

然而想到两个年龄尚小的孩子,她不得不重新正视生活;年近半百的祖母从那以后便一人挑起了养家的重担,除了每天缝衣做饭、喂鸡养猪,照顾两个幼小的儿子,还得迈着小脚下田插秧、耕地。没读过书的祖母不懂得什么是坚强,但她却实实在在地用半生的艰辛诠释了坚强的含义。

那时候,终日劳累的祖母为了不使自己垮掉,开始试着以酒解乏,她养成了每餐都要饮一小杯酒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她晚年,直到她去世。就这样,人缘极好的祖母在族人们的帮助下,努力耕种着十六亩水田,独自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在父亲十八岁那年,祖母做主为父亲找了一个贤惠的妻子,父亲结婚那天,祖母绽开了笑颜,因为她觉得自己对文家的祖宗总算是有个交代了!而当我叔父刚刚成年的时候,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家号召热血男儿报名参军,祖母又毫不犹豫地将她的第二个儿子送上了迎兵的汽车,一去就是四年,其间音讯不通,生死难卜,祖母虽极少在人前念叨,但那种刻骨的思念和担忧恐怕只有她自己懂得。

就这样,苦难的日子慢慢过去了,可是祖母也在渐渐老去。年老的祖母并没有安享晚年,虽然这时她已经不再下田耕种,但还是想方设法地多做家务,尽量让儿媳能更好地休息;正因为祖母的明事理,所以婆媳关系比别家都要融洽。直到祖母去世之后,她的几个儿媳妇都还记着她的好,念着她的爱。

后来,我们兄妹十一人(包括堂妹)陆续出生,祖母又一个个将我们带大。当孙子孙女们一个个像小鸟一样飞出去时,劳累一生的祖母却再也走不动了。祖母不识字,从十四岁来到文家的老土屋开始,每年都要纺一个线缍来计算自己的年龄,这样纺着纺着,纺过了平和安定的新婚生活,纺过了孩子夭折的悲痛日子,纺过了丈夫去世的辛酸时光,纺过了独自支撑家庭的艰难岁月,最终纺到了一生中的暮年。祖母纺完第九十二个线缍时,便再也纺不动了,她终于耗尽了最后的力气,在这个度过了自己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的地方,在这间居住、劳作了七十八年的老屋里静静地离去了,安详而又满足地永远离去了。这一天,时逢1990325日。

祖母离开的那天,又是热闹的吹吹打打,只是,陪送她的已经不再是二十四担丰厚的嫁妆,而是二十一个文家的子孙。与她作伴的,是她自己纺的92个线缍和陪伴了她大半生的那个小酒杯。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