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独爱边角别有天:漫谈叶进先生随笔集《金边银角》

时间:2016-11-16 16:57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严勇    点击:

    我曾订阅过多年的《随笔》杂志,32开本的,除了厚度外,更有深度,读后很是膺服那些大家的学识。但是随着光阴的流逝,读着读着就倦了,进而不再订阅了。究其原因,大概是那些大家笔下的人与事于我太过陌生,而且自己的思维有时无法跟上他们的观点与论断。反观《金边银角》,叶进先生笔下都是他自己所经历过的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事情,虽然于我而言,有一定的代入感,但是读来觉得亲切而温暖。

    其实,评论一个人的作品并非是一件易事,过褒则有吹捧之嫌,过贬则有棒杀之嫌。我之所以在副标题说成漫谈,也是基于此。如果非要评论叶进先生随笔的特点,我觉得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其一曰:平实。清代才子袁枚《随园诗话》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多年来,很多写文章之人将其视作圭臬,认为一篇文章如果或缺笔底之波澜,少却情节之曲折,文章就会失去生命力,就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我以为这是一种误解,更是一种曲解。很多文学大家年轻出道之时,文章都做得花团锦簇,成名及年长后,文章反而归为平实清雅,这种过程的嬗变就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真实写照。叶进先生的随笔中,这种平淡就体现在他叙事论理的娓娓道来,不拿腔作调。譬如《我的师傅》这篇文章虽然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是文字很素淡,读完后师傅健谈、对自己的工具敝帚自珍、对徒弟严格要求的形象跃然纸上。《风雨中的逃离》也是一件陈年旧事,情节也很简洁,主要是写自己初中上劳动课栽红薯苗时,突遇大雨而私自逃回教室的事情,文中将一个初中生当时那种纠结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潇湘游》是一篇带有流水账式的游记,文字平铺直叙,但是读者从中不难读出作者青葱岁月里那种原汁原味恰同学少年的美好记忆。《我参加过的四次大合唱》写的虽然是四次大合唱经历,但是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读出了历史变迁的沧桑感。《金边银角》这本作品集里的作品,几乎都带有平实的印记,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事例。当然,作者文章的平实特点,还突出表现在大量口语化词汇的运用上。这固然与叶进先生新闻记者的特殊身份有关,但是放在文学性非常强的随笔作品里,有时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读时,觉得未免有点俗气,但是如果结合人物的特征和特殊的语境,又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匠心独运。譬如《家庭装修进行曲》一文,仅几个小标题就做得很有趣味,什么专业设计弄”“时尚的油漆工伤完哒’”,这些标题虽然带有较浓的新闻标题色彩,但是读完全文,就会体会到作者家庭装修中的苦与乐。

    其二曰:素淡。说到文章的淡,人们总是很容易想到语言无味。但是叶进先生文章的淡,则充分体现在他在文字运用把握上拿捏得恰到好处。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说明了文章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的道理。譬如《坚持真理的父亲》这篇文章,写父亲因为坚持真理而未当上政协委员,作者隐去了自己的感性情愫,只在结尾客观地写道:这一次,我没有再去责备他,因为我再不是没有头脑的小孩子了,我已经开始明白一些道理了。看似很素淡的几句话,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与关爱之情闪烁在字里行间,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还有《爱读〈增广〉的母亲》一文,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去描写母亲是如何爱读《增广贤文》的情态,而是归结地写道:那天,是我有生以来看到母亲读书最入神、最长久的一次。特别是结尾最出彩,记得离开我那个小家时,她还问了一句:你的这本书,是在哪个书店买的?’”就是这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话,把母亲对《增广贤文》的喜爱之情写得入木三分。又如《我的知青岁月记忆》里,对于那段特殊的记忆,作者没有携带现在的感情色彩去重新改写当年的人与事,而是用很淡的笔墨去平静地记叙,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其三曰:本真。叶进先生这本集子的文章,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很多都应该归为散文类。因为随笔之类的文字,感悟的内容要多些,而他的文章几乎都是真实人与事的真实记录。关于散文的非虚构写作,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青年作家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冬牧场》《羊道》等都是这类文字的代表。叶进先生能够做到本真地写作,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职业操守。譬如在《一场白字的误会》里,作者并没有隐蔽自己在小毛面前自以为是的骄傲之情,本想让小毛出洋相,结果成了自作自受。如同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作者没有刻意地隐藏自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又如《学演〈杜鹃山〉的日子里》,由于作者是本色写作,所以让人读后,仿佛与作者一起回到了那个特别的日子。再如《驻队轶事》《百味杂陈学语文》《看露天电影》《发蒙》《我的飞鸽》等,写的都是有些泛黄的记忆,那些如烟的往事,当我们隔着几十年的时光再回看,总是让人感慨万千。叶进先生文章本真的特色,尤其是体现在《北京印象》《我登泰山》《海峡那边风情异》《成都行》等游记文章里。作者写这类文章与众不同,他习惯用一个新闻人的视角去捕捉一些旅游胜地的人、事与风景,故事性较强,可读性自是不言而喻的。

    总而言之,对于随笔,我总是怀有一种别样的敬畏之情。因为文字太随意,则容易失却美感;太正规了,则容易背离其本义。读完叶进先生前些年付梓的新闻作品选,再读他这本新鲜出炉的随笔集《金边银角》,才悟得一位资深新闻工作者另一种笔墨的芳香。我很喜欢台湾诗人羊令野作的一副对联:日耕九百亩,夜读五千年。他自己有一个诗意的解释:每日晨起必写九百字,九百字即九百个方格子,亦九百亩也,人如老农,乐在其中;入夜则孤灯人影与五千年相对,读古今书。如果把叶进先生的新闻作品比作一大片田野,那么他的随笔作品则应该是这片田野的边角,而边角里一派瓜果飘香景象,宛如时下的这个秋天!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