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故乡的记忆

时间:2016-08-12 16:50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黄曙楚    点击:

秧 马

秧马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是我们那里插秧时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说白了,秧马就是拔秧时的座凳。由于它能不用人动手,只要人屁股稍往前一耸动,就能自己前进,因而叫它秧马了。扯秧(拔秧)大多地方都是人站着弯腰在秧田里扯,称为扯鸟(音)秧,非常吃力。我们那里却是坐在秧马上轻松地扯。

当然制作秧马也是要技术的,不然它会往泥里钻,那就不会自己前进了。也有的屁股一耸,秧马未动,屁股却咕咚一声坐到水里去了,好的秧马是不用费力滑动自如的。秧马是用木料做的,底板要大一点的材料,向前进的一头做成翘曲形,座板弯曲状,下面长上面短,中间用三根或四根木条支撑。人边扯秧苗,秧马边前进,轻松自如。在那繁重的插秧劳动中,扯秧是唯一的轻松活。

外地迁到我们那的人认为,用这种秧马坐着扯秧人是轻松,速度一定没站着的快,但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后才知道,坐着扯秧远远快于站着扯秧,都急忙去买秧马。集体劳动的时候,还边扯秧边聊天边开会呢!

有一次我到沙洋纪山镇,和一个农村的朋友谈到秧马,他是个木匠,听了非常高兴,让我给他画了图纸,想自己做秧马。后来我们再没联系了,不知道他后来做成了没有。现在我的故乡应该还流行用秧马扯秧吧。

文 人

我说的文人叫成迪发,原来是做布生意的,后来因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不去,就转为种田了。他读了多少书我不知道,但常听人们讲他的很多趣事,在我心中他算是文人。

有一个老太婆想开个客栈,找他写副对联,取个招牌名,他想了下就作了一幅对联:混一天算一天天天客栈;买什么卖什么买卖兴隆。招牌名叫混一天。多年来混一天的名声打得很响。他说六十岁的老太婆开店,是混一天算一天。

他对我背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只觉得他很有文化。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声律启蒙》。

他到农村后,集体生产时有些劳动要叫号子,谁都不会,只有他会叫号子。我能肯定,现在的年轻人怕唱不出农村的劳动号子了。领唱的人除了如唱歌一样外还需要见景生情,借题发挥,编出顺口溜来。

我从来没见他写过什么字,他家的对联都是请人写的。街上会写对联的人寥寥无几,后来我也算是街上的文人了,每年放寒假回家后,半条街的春联都是我写。我自己是倒贴笔墨和时间,还觉得很高兴呢!其实有失也有得,我那时的隶体字确实写得很漂亮了。只是后来长期不用写不好了,现在不说毛笔字,就是常用的钢笔字也写不好了。大多时间只用电脑打字。

草 鞋

现在的孩子们都不知道什么是草鞋,但是在三四十年前,却是农民必备的劳保物资。

草鞋顾名思义当然是草做的鞋子,但也不是什么草都能做鞋,它是用糯谷草做的,收割糯谷的时候,另外割些稻子把稻子脱掉,把稻草理整齐备用,到冬天农闲时就把这些稻草用榔头锤软,就可以做草鞋了。乡下还有专门的草鞋耙子,用于编制草鞋,俗称打草鞋。

打草鞋也有很多窍门的,有人用烂衣服撕成布条掺和在里面,做的草鞋看起来很美观,穿起来很舒服,也有人做的不好,草没敲打软,穿时就容易把脚磨出血泡,也有人自己根本不会做,只能上街去买,小街上常有人背着草鞋叫卖的。这种鞋子能湿能干,适合乡下人到田间做活、上山打柴,不论风里雨里,不管春夏秋冬,天晴天雨,泥里水里,一鞋在脚,畅通无阻。因为草鞋易烂,制作和卖草鞋的就应运而生,街上卖草鞋的比现在卖烟酒和小吃的还多,除了背着草鞋叫卖的乡下人外,好多商铺门前也挂着出售的草鞋,成了当时的一道风景线。更有些工作同志也穿着下乡,但大多套上一双长筒的棉袜,因为穿着轻便、柔软,也有些人走长途也穿它,烂了就再换双,但必竟是草做的,穿几天就烂了,什么玻璃碴子、皂角树刺,都容易刺入脚板,有些还磨破脚后跟,令人痛苦不堪。但那个年代的农民能穿什么呢?直到塑料凉鞋的出现彻底地革了草鞋的命。

有一则迷语是这样形象地说草鞋的:

小时青青老大黄,敲敲打打配成双。

送君千里终一别,被人抛弃在路旁。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