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登龙虎观

时间:2016-07-26 16:24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魏青    点击:

从栗溪镇往南行30多公里,有一座形似卧龙啸虎海拔400多米高的山,名叫龙虎山,山顶建有道观,因而得名龙虎观。

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我曾经依龙虎观而居十多年,关于它的种种神秘传说听过不少,终因慑于它的高峻险要,不敢登高。前几日,儿子放假回家,央求我们陪他去龙虎观上一探究竟,为人父母,总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胆怯吧。

驱车三十多分钟后到达龙虎山脚下,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山脊长岭如蛟龙腾云,山头巨石似虎首顶天,山顶上的龙虎观就如那空中楼阁,遥不可及。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公带领我们从山脚下绕道西面山坡,沿着曾经有人走过的模糊足迹向上攀爬,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在这么陡峭的山坡上竟然会有一条弯弯曲曲S形的小道,越往上坡度越大,高处的层层碣石时时向我们发起挑战,刚坚持了半个小时,我已是气喘吁吁了,坐在半山腰的一块岩石上小憩。老公当起了讲解员,龙虎山的半山腰曾经建有3个非常雄伟的寨子,分别是东寨、南寨和西寨,是通往山顶观上的三条要道,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只剩下我们此时到达的西寨了,眼看向上攀登越来越费劲,儿子也开始有些懈怠,老公指着西寨门给我们讲了一个先辈留下来的传说。从前在这些寨子里生活着很多人,他们从不与山下的乡民来往,但乡民遇到难处也会给予帮助。有一次,有位乡民家里请客,因为餐具不够,到处挪借未果,行至龙虎山下,伤心痛哭,被西寨中一位姑娘遇见。姑娘慷慨相助,拿出了一大筐碗,叮嘱乡民用完后归还。乡民请完客按时还回寨门前,从那以后,每逢山下的乡民请客都能到西寨门借到碗。后来有位贪财的乡民借用后舍不得归还,将碗藏在家中,寨子里的人也没有下山讨要,没过多久,乡民藏在家中碗莫名其妙就不见了,从此以后,无论谁家请客再也借不到寨子里的碗了。儿子听着来了精神,老公又卖起了关子,称山顶龙虎观上还有三个窝窝头大小的小洞,洞里还有更多神奇的传说,我们铆足了精神,终于登上了山顶。

龙虎观的样子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座始建于明清年间的道观,随着历史的远去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山顶正中央为一平地,是龙虎观大殿遗址,周围有或高或矮的城墙,几块字迹模糊不清的石碑横亘在大大小小的瓦砾中,几块硕大无比的巨石分布在四周。在山顶北端,有一座简易的殿堂,看样子是近几年才修建的,里面还有一些道教先辈的塑像,供附近一些男善信女们前来拜祭。我坐在山头城墙边的一块巨石上沐浴略带凉意的春风,向下俯瞰,领略那一览众山小的惬意。儿子满腹疑惑地问我:这么陡峭的山上这么宏伟的建筑是怎么建成的?我说,观上的人个个都是有功夫的,说不定是他们用法力把这些巨石和建筑弄来的吧。我没有依据的回答,似乎让他很失望。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没弄明白。儿子在山顶上仔细寻觅,随着他的一声惊叹,三个窝窝头大小的小洞在山顶南端一字排开,其中一个大一些,另外两个小一些。老公说龙虎观自建观一直殿宇轩昂,香火旺盛,从模糊不清的碑文上依稀可见历史上的很多道教名人曾经在此修炼过,后不知什么原因,一夜之间人去观空。附近乡民上山来,只看见石头上留下的这三个小洞,好奇的乡民往洞里伸进一只手,居然捞出一些米,有两斤左右,差不多可以做一顿饭,再把手伸进第二个洞里,又捞出一些油,再把手伸进第三个洞里,又有些盐,油和盐也是刚够做一顿饭菜的量,每天也就只能捞一次,并且数量也就这么多。在那个频繁闹饥荒的年代,村长安排村子里的乡民依次排队每天上山捞一次。轮到一位贪心的乡民上山,他想多取些米,于是私自带着凿子到取米的石头上使劲凿洞,待洞凿大了把手伸进去捞时,却一粒米也没有了,旁边的洞里也没了油盐。从此以后,三个洞里再也不见米、油、盐了。老公讲得绘声绘色,看着那一大两小的三个洞,我和儿子唏嘘不已。

山下袅袅炊烟升起,午饭的时间到了,柴禾铁锅煮着锅巴饭的清香飘上山顶,我们感觉饥肠辘辘,遂商议下山。回来的路上,感觉意犹未尽。龙虎观到底还有多少我们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没听过的传说?问起儿子今日登山有何感受,儿子嘿嘿一笑:登龙虎观是一次人生经历,既看到人心不足的人生悲剧,也明白了有借有还的古训道理。

(通联:东宝区栗溪镇人社中心)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