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共度荒年(二十二)

时间:2016-07-13 17:02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赵富林    点击:

我们再三推辞,他不肯,就只好答应了。我们四五个人来到他家,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自留地的菜长得很好,还养了十多只鸡。刚坐下来,他就端上一小筐油炸馍(有的地方叫油条),说:“吃吧,还在炸。”接着又端上来萝卜、白菜等几个菜,还有红薯稀饭。这是我们几个人今年在农村第一次饱餐的一顿饭了,吃到了久违的油炸馍。
饭间,几位年长者围拢过来,都说今年领导得好,大旱年叫我们改旱粮,种芝麻,多少年没有这样好的芝麻了,今年家家的油是够吃了。
紧急叫停的“罗窑经验”
人民公社成立以来,经营管理(包括劳动、生产、财务、分配等)一直是个难题。到了荆门后,县委分工我主管公社经营管理,对这项工作,我并不陌生。可是,多年来虽然在尽心尽力抓经营管理工作,但公社集体所有制经营在分散的小块土地上,又是手工式操作,加上气候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有很多不可测定的因素,活路极其复杂,单靠按定额记工难以达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目的,我工作过的县和各地都曾试验过“小段包工”、“包工到组”、“按作物连续包工”(从种到收)等机制,不久都被叫停。
1960年10月5日,我到曾集公社民主大队(现沙洋县曾集镇民主村),晚上正赶上开社员代表会,讨论秋播实行大队对小队“三包”(包面积、包工、包产)的方法,代表们说:这两年没有包产,包了也没奖惩,弄得大家没心思生产了。代表们争论得很激烈,最后统一了思想,议定开荒三七开,超产三七开,超过面积三七开,实行包工包产包投资,一次包定全年不变等方法之后,大家满怀信心,力争超产。
20日晚上,我在子陵公社新生大队(现东宝区牌楼镇新生村)七小队,和几个社员座谈了劳动定额管理,他们说:包产到队(指小队),责任到组,超产到田,算账到户,活路工分到人,这办法比以前要好。
22日晚上,又和几个同志座谈“三包”,都认为凡是三包指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贯彻得深透、执行得好的生产队,生产都出现了高潮。
新生大队这年(1960年)的粮食总产量65万斤,却要求各小队1961年共包产165万斤,超包100万斤,为什么?干部的“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风”还依然严重,不顾实际情况,拿“紧箍”向群众头上套。我向梅白同志讲了这个情况,他对这种现象很恼火。
11月7日下午,我在沈集新民大队九小队同社员一起种菜,社员们议论要想种好菜,除非包好工,要不就种不好。恰好晚上落了一场小雨,第二天一早,我和社员一起出早工去栽菜。栽菜是妇女社员的强项,她们上工早、出勤齐,有说有笑,干得很起劲,只是包工没搞好,“上阵一窝蜂”,工效低得可怜。收工回来在食堂和社员一起吃早饭时讨论改变这种现象,实行小包工。
总之,为了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各级开了很多群众会,天天搞定额,定额定不准,年年搞分配,分配不合理,群众劳动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生产难以达到较好目标。为此,我一直感到困惑不解,并不断探寻合适的办法。在探索过程中,经常遇到“红灯”, 要么自我放弃,要么被叫停。
到了1961年5月26日,唐玉金在县委会上介绍了子陵区八角公社罗窑大队(现东宝区子陵镇万家坪村,下同)按劳定田、包工到户经营办法,调动了群众劳动积极性,县委多数同志觉得这个大队的做法很好,梅白同志提议要我去进一步调查了解,总结这个队的具体经验。
5月27日,我和王登崑、闫大新、农工部朱远福等一早就出发,下午赶到罗窑大队。晚上,同罗窑大队支书杜学怀,部分大、小队干部、社员进行座谈。
28日,我们分头到各小队调查了解情况,到田间同干部社员座谈。经过两天紧张的查看、访问、座谈、调查了解,晚上集中工作队员在王集进行研究分析。
(下期:我发现李兴杰比以前更加注意劳动质量了)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