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共度荒年(八)

时间:2016-07-13 16:20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赵富林    点击:

1960年底到1961年的冬春季节,农村吃集体食堂,多数食堂只能维持两餐稀饭、粮菜混吃的局面。集体种菜也很少,群众就挖野菜,摘榆树叶、藕荷叶裹腹。总之,凡是能吃的都吃了。尽管如此,浮肿等疾病还是不断增加,卫生院都住满了病人,有的还增加了临时病房。

机关干部、各级领导干部中,有不少同志也得了浮肿病。虽然城镇人口粮食指标是23斤米,看起来比农村人口多,却是纯净粮,不像农村群众多数能种点菜,找点代食品,养鸡的还有几个鸡蛋。干部们带领群众度荒,任务重、责任大,都是早中晚连轴转,工作量很大,加上营养跟不上,得浮肿病的人也很多。

县委领导干部中,田怀德同志窒息了,来回抢救了几次,快顶不住了。还好,他于19613月上旬调任荆州地委组织部长,算离开了灾区。我心想,地委决定正确,要不,这位在我们书记处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志可能就熬不下去了。

唐玉金,得浮肿病住院了。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时,他还很壮实健康。他家有四个儿子,都正处在吃饭长身体的阶段,为了让孩子们多吃一点,他的妻子饿成皮包骨。有一次她把饭菜分好了,最小的儿子哭着在地上打滚:哥哥那碗为什么比我多?他妻子有苦难言,急得说不出话来,无论怎么劝说,小孩就是在地上打滚不起来。邻居们看到后都说:可怜啊!但都无力相助。

我知道的还有:鲍溥汉、吕乃强、王登崑、闫大新、王兰樵、夏邦新、杨运宝、潘康年,以及一些机关工作人员……这些同志住院时,多数同志我去看望过,他们都要争着出院,投入工作。医生说,这病拖久了更难治,强留他们在医院治好才让出院。

在当时来说,浮肿病,还有干瘦病、妇女子宫脱垂病,都是饿出来的,是典型的营养不良病,不用过多吃药打针,只要伙食好一点,营养多一点,休息十天半月就好了。

县委对治疗这些病很重视,措施也很具体。规定对浮肿病人增加粮油供应指标,每天补点粮油,管吃饱,每人还补助一斤糖。城乡居民、干部、职工都一样,无一特殊。农村卫生院所收治的浮肿病人,公社、管理区都派有专人负责,县政府下拨了专款。所以全县收治浮肿病人效果是明显的。除个别老年人又感染了其他病没有治好外,都治愈出院了。

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1961年的春荒总算熬了过来。

然而春旱过后又是夏旱。按照荆门的常年气候,当地有句农谚:麦到立夏死,谷到处暑黄,意思是到立夏就要割麦插秧了,处暑就要收稻了。可是到了5月,立夏过了还没有下过透墒雨,插不上秧,干部、群众心急如焚。

5月初,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大家一致认为,现在是群众说的春争一日,夏争一时的关键时期,季节不等人,抗(旱)灾如救火,要全力投入抗旱和抢收抢种,一切要给抗旱双抢让路,要组织县区干部职工到农村参加和帮助抗旱、双抢。会后,县委同志立即分头下到各区传达会议精神,到重灾社队帮助抗灾双抢。

53日,我同唐玉金到沈集、烟垢、后港传达会议精神后,唐玉金留在后港,傍晚,我到了拾廻桥区。这是我第一次来拾廻桥,在街上转了一圈。这个集镇,街很长,靠河有码头,坐船可以经过长湖到沙市去,过去是沙市、荆门间的一个重镇。传说关羽在桥上过了十(拾)回,故名。

4日,到朱老公社大兴大队(现位于沙洋县拾廻桥镇大兴村)参加生产队长会议,同社队干部座谈时,大家都深感困难越来越大。在无奈之下,他们说:现在也不知道老天爷下不下雨,只有人等天,两手准备,一是抗旱保住秧苗,二是准备改旱,备好旱粮、芝麻种子、红薯苗子。拾廻桥是重灾区,我和尹朝贵同志留在这里帮助抗旱。

6日,我们和区委同志一起分析了生产队抗旱、双抢情况,对群众提出的一些好的抗旱办法,请区委及时推广。傍晚,我们又分头到生产队,我到大兴大队(现沙洋拾廻桥镇大兴村)八小队,正赶上他们开队委会。第二天和社员一起插红薯秧子,这里过去也很少种红薯,经验不多,我们边排秧子边讨论,我再次介绍了光化、枣阳种红薯的经验,社员们对靠种红薯获得丰收很有信心。

(下期:打麦,这里不像北方我家乡那样用石磙碾,而是用篾架打)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