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共度荒年(七)

时间:2016-07-13 16:19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赵富林    点击:

然而大出所料。当我把全国、全省、全县的粮食形势一讲,与会的贫农代表纷纷表示,一定听党的话,时刻准备过苦日子。一小队贫农陈绍金说:“一个月20斤粮食不算少,现在国家太困难,我们都要为国家想想,过去我也受过苦,戊辰(1928年)、丙子(1936年)都是大旱灾,到外边讨米都讨不到,现在过荒年政府给安排生活,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也不是一个苕(荆门方言,傻的意思),我们一定精打细算过日子。”有的代表说:“不怕稀溜溜,只怕断了头”、“粮食少,瓜菜代,掺着吃,政府关心我们这些种田人,这荒年能熬过去”。
代表们的话启发了我,于是决心进一步揭盖子,把粮食形势、困难给群众讲清楚,让干部群众共渡难关。
如何做到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特别是口粮低标准如何办好生活,做到安全度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群众排忧解难。
11月中下旬,我到曾集公社几个生产队实地考察,发现有几个生产队依靠群众广开门路,生活办得好,干部群众想方设法度荒。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字”:收(复收复打)、种(蔬菜)、挖(藕、荸荠)、捞(鱼虾)、打(猎)。有个生产队长说,我们是人人动手,各显身手,每天都有进账,吃饭还能小改善。
曾集的经验使我受到启发,并将他们的做法向县委作了汇报,得到县委的充分肯定,随后在全县推广。曾集公社有点文化的人还把“五个字”编成生产自救行动口号:
全国有灾,统一安排;干群齐心,战胜灾害。指标虽低,实实在在;复收复打,大种蔬菜。捞鱼挖藕,就地取材;荸荠菱角,全收回来。粮菜混吃,外加野味;保证吃饭,无病无灾。劳逸结合,生产愉快。
这段顺口溜,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呢!在曾集不仅为大家指出了门路,而且还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说实在的,工作很紧张,1961年的春节过得并不轻松。
1961年2月2日,我到烟垢公社,就忙着抓反“五风”政策兑现,调查群众生活安排和组织春耕生产。
3日,我在烟垢公社(现沙洋县高阳镇,下同)高阳大队八队和社员一起挑塘泥肥田,一位年纪大的社员对我说:“过去生产没动这么大劲,三年没挑塘泥了,现在搞对了,只要政策好,干部带头,社员没有不干的。”
10日,已是春节前夕,社员们还在忙着积肥,我的房东、农民朋友杨启满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想大办粮,就要大办肥。”
直到14日(庚子年的腊月三十)我才回到县城,初一放假一天。
正月初二(2月16日)县委书记处就开了一天会,接着又开了县直部委办局负责人会,一连开了四天。
初五(2月19日)上午县委书记处研究了春季生产,讨论后认为,在春旱严重,群众口粮只有20斤稻谷的情况下,既要抓住主要环节,组织好春耕生产,掀起生产高潮,为全年丰收打基础,又要十分注意爱惜民力,不能大办这大办那,更不能瞎指挥,要苦干加巧干,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下午1时我就出发到烟垢公社了。这里已是繁忙景象,社员们正在忙着田间管理、积肥、选种子、整秧田、种蔬菜。支部书记对我说:“组织生产高潮的经验是——干部带头,搞好定额管理,插红旗,树标兵,开展竞赛活动。”
这些天还是无雨,有的老农建议要早作抗旱准备。
23日,为了早作抗旱准备,我去和平大队(现沙洋县高阳镇刘庙村)三小队,正遇到社员们准备育耐旱作物红薯芽,因为这里过去从不种红薯,他们还不会育红薯芽。于是我向他们介绍了枣阳、光化育红薯芽的经验,他们都听得很认真,照我说的方法去做。第二天烟垢公社召开管理区总支书记、区社工作组长会议,我又在会上介绍了育红薯芽的经验,大家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觉得很新鲜。
为了广辟肥源,全县各个社、队都掀起了积肥高潮。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春耕生产顺利开展,较好地抓住了主要生产环节。
(下期:在当时来说,浮肿病,还有干瘦病、妇女子宫脱垂病,都是饿出来的)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