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共度荒年(六)

时间:2016-07-13 16:18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赵富林    点击:

9月10日零点接到电话,汉江大堤溃了口,烟垢公社和沈集公社一部分生产队被淹了。凌晨1时出发,4时到烟垢,天明以后赶往救灾的前线——马良,途中碰到梅白同志又与他一起返回烟垢,先和有关单位联系防汛事宜,然后与烟垢公社的同志研究了救灾措施、群众生活安排、恢复生产等问题。
县委领导经过近一个月亲自到基层社队访问群众,与干部谈心,发现荆门全县的灾情远比9月初各公社汇报的和县委估计的严重得多。现有粮食满足不了口粮30斤稻谷的标准,如果按原来规定标准吃,有的缺粮队还要增加供应,余粮队就要减少征购任务。我在曾集(现沙洋县曾集镇)、沈集、烟垢公社调查,有很多生产队就是这种情况。其他几位书记只要深入社队调查过的都发现了这种情况。通过汇报讨论,大家都认识到,全县安全度过灾荒,实现“三不”(不外出逃荒、不出现大批病人、不饿死人),困难很大。怎么办?增加口粮供应指标,县里手中无粮,伸手向上要,国家也困难。
10月1日,县委正在两难的时候,传来了中央和省领导讲话精神。刘少奇同志说:困难是受灾,解决办法是少吃一点。从中央机关做起,与群众同生死,共患难;物资部门堵死后门;粮食部门可掺代食品供应;今冬大搞副业生产;灾区半天干活半天休息;非灾区解决好劳逸结合,过多的劳动就是破坏生产。王任重同志说:全国一盘棋,共赴国难;向最坏处想,向最好处迈进;向群众宣传,把成绩讲够,把问题讲透。生活安排的方针是:整风整社,休养生息,保人保畜,生产自救,节约度荒。
梅白同志说:这些话是我们工作中的方针,要好好学习,照着做,快落实。
根据这些精神,县委成员分头到社队,主要是督促检查,帮助抓生活安排,一是大种蔬菜,二是广找代食品。干部群众都深知,只靠低指标的供应粮是难以安全度荒的。
不知不觉到了秋播时节,旱情仍在持续。针对旱情,县委决定扩大耐旱作物小麦的播种面积。因为以往荆门多数社、队秋播只种绿肥、油菜,不种小麦,要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全县普遍缺少麦种。县委及时向省、地委报告,梅白同志亲自向省领导汇报,省调拨给荆门500万斤麦种。这在当时省里给了荆门很大的支持。如何种麦,在技术上由农业部门和有经验的干部及时到各地传授。为抓好秋播、同时也为第二年生产打下基础,县委召开了全县小队长以上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办法是实行三包(包面积、包工、包产)一奖。到11月初,全县顺利完成秋播130万亩,油菜、绿肥70万亩,大田种菜10多万亩的任务,生产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11月1日,我到沈集麻城管理区(现东宝区牌楼镇),和公社、管理区干部研究各生产队粮食清仓盘点、办好食堂和卫生院所收治浮肿病人等工作,千方百计抓好生活问题。
14日,梅白同志从省打来电话指示:各公社在最近一两天要召开小队长会议,安排群众生活,落实粮食指标到队问题。
18日晚上,我正在曾集同公社党委的同志讨论生活安排问题,田怀德同志开电话会说:“根据省地委指示,低标准要快落实,打破每人每月吃30斤(稻谷)的概念,周转粮改为供应粮,不足20斤的补到20斤(稻谷),25斤以上的要动员卖一部分。”
这让我大吃一惊,这个变化真大呀!我们也深知,全省、全国干旱严重,灾情大,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当然,把20斤稻谷的口粮指标逐一落实到队到人,这个工作量很大。我也看出了公社同志有畏难情绪,就说:“这是大局,我们要振奋精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一起共赴国难!”
11月19日,曾集公社召集小队长开会。会议结束后,晚上我到民主大队(现沙洋县曾集镇民主村)召开贫农座谈会,座谈口粮指标由每人每月30斤降到20斤稻谷(约14斤米)行不行?如何过苦日子,又保好身体?开始我想,降到20斤稻谷,每人每天不足半斤粮,只是一个保命指标,而且先前县委曾向群众宣布过,30斤指标是最后防线,现在又降下来,社员一定有不小的抵触情绪。
(下期:说实在的,工作很紧张,1961年的春节过得并不轻松)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