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二幺的扳灌

时间:2016-07-07 16:09     来源:荆门晚报     作者:杨秀清    点击:

二幺是父亲的二妹,已年近六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前几日回老家见着二幺,她热情邀我去她家玩,并说要做一些扳灌送我。

  进入腊月,老家张场的人家都会做些腊货,而制作扳灌又是我们那里的特色食物。说起扳灌,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食物,不过是将豆腐和碎肉揉和在一起,再放上盐,姜,辣椒等调料,扳成巴掌大小的椭圆形豆腐粑粑,最后放到竹制的晒席上晒干。吃的时候,可以在锅上蒸熟,切开一片一片装在盘中食用。或者先切开片,再放入锅中炸至金黄酥软装于碟中。扳灌在我们那里远不及大鱼大肉的地位,只是一道沾些肉味的半荤菜。然而,它却在无意间成为了老家最具特色的菜品。我的一位朋友在电视上看到扳灌的节目,节目中介绍扳灌是湖北荆门张场的特色食物,他看后很感兴趣,又得知我是那里的人,就打电话问我详细的做法。虽然从小到大,每年都会吃上几次扳灌,但对其做法并不完全知晓。我又打电话问父亲,父亲说:你二幺会做扳灌,她做的扳灌,十里八乡的人都赶不上她。你可以去问问她。

  年后的春节回到老家,去跟二幺拜年,特地看了她制作的扳灌,并让她讲解制作方法。原来,制作扳灌最大的窍门是选豆腐和在捏揉豆腐的手法和时间,要不急不慢,力度不大不小地坐在那里慢慢揉捏。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扳灌才不会散,嚼起来也会劲柔有力。临走时,二幺要送我一些腊货,我便提出多要些扳灌的想法。二幺大方地说道:你要多少都可以,你喜欢的话,明年我为你多做些。

  提及二幺,我不由想起那些过往的岁月。小的时候,我十分喜欢往几个出嫁的幺幺家跑,因为二幺离我家最近,所以跑的也最勤。每次去了,二幺都竭尽全力用好吃地待我,就算我住上十天半月,二幺也都不曾嫌弃。儿时的我天资聪慧,学习成绩出众,年仅十岁就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被特招到镇上读书。加上父亲为长子,我亦为长女,所以二幺对我也是格外疼爱,这疼爱里也是有几分骄傲的成分。那时,每逢我从镇上的学校放假归来到二幺家,她待我都如贵客般。她那时还对我说过:你长大了,有出息了,一定不要忘了二幺。我则是十分美好地回答:当然不会。只可惜,长大后的我却只是考了普通的学校,嫁了普通的人家,过上的也只是普通人的生活。

  嫁人后,我去二幺家的次数少了,但是不管怎样,每年春节我必定去为她拜年。每次去了,她都要送我一些鸡鱼之类的腊货。我若拒绝,她便说:你们拿工资的人也不容易,什么都得花钱。其实,二幺的生活也并不易。那几年,田里庄稼一点也不值钱,二幺在水田、旱田里辛苦劳作一年,也没有什么收入。身板瘦小的二幺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不仅要做一些男人做的农活,还要洗衣、做饭,种菜,照料两个女儿,家中的许多事都落到她柔弱的肩上。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二幺年轻时也一定是个好看的女人。因为二幺的两个女儿都生得大眼睛,白皮肤,十分耐看。但她的青春与美,早早地被生活的艰难侵蚀得面目全非。十多年前,二姑父因病去逝,二幺和小女儿住在山洼间的屋子里,寂寞而凄苦。那时,我在外省工作,极少回老家,就算回去,和二幺也是来不及说上什么话,就分别了。

  现在,二幺再次找了一位男人,我尊敬地叫他二姑爹。二姑爹待二幺体贴实诚。二幺也搬离了原来的住处,住到新的二姑爹家。过年去时,我看到二幺将这个新家收拾得干净整洁。二幺的穿着也比原来要洋气,脸上也时时挂着微笑。看得出,二幺的生活变好了。然而二幺依然勤劳,依然善良质朴,依然烧好一大桌菜供我们享用。

  2013年冬天,我们一行文友去我的老家张场采风,导演军伦并拍下了专题片《边城张场》,里面拍摄了大量的扳灌图片。因为去时,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晒着扳灌。我亦想起父亲对二幺制作的扳灌的评价:口感纯正,咸淡适中,工艺传统而老道,是真正的扳灌。

  扳灌不过是一道极普通的食物,看似普通,却依然要用心去做,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与专注去做。二幺正是保持着这样的心态,不管是生活过得好了,还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都是那么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个扳灌。

  想必这也是二幺对生活最真最诚的态度。

  (通联:市群艺馆)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