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荆门群星 > 农业

方述清

时间:2016-03-17 10:26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彭文洁 王晓艳    点击:

  32日,沙洋县毛李镇英雄村村部的小礼堂里坐满了农民,由于人多,不少农民就坐在礼堂门口的台阶上。

  挤进礼堂,只见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站在讲台上,拿着话筒脱稿讲解着农业技术,听课的农民手上拿着一本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小册子。

  这个人就是毛李镇的农技员方述清,而英雄村的这场农技培训是他当天的第二场培训。

  春争日,夏争时。马上要开始再生稻的种植了,我们要赶在育种前给每个村都搞一次培训,时间很紧张。方述清对记者说。

  “干的就是这个活,不做好不踏实

  方述清说的再生稻,是一种种植新技术。近三年,这种新技术在荆门市乃至湖北省都推广得非常好。种植技术最高、种植面积最大的就是方述清服务的沙洋县毛李镇。

  1981年,方述清从农校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毛李镇农技站当农技员,从普通农技员到全省知名的再生稻生产专家,一干就是35年,毛李镇的村村组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自己也笑称:父老乡亲认得我,田里的稻谷认得我。

  与沙洋县其他地方相比,毛李镇人多田少,人均耕地不到2亩,仅凭传统种植模式很难让农民增加收入。

  2012年,风调雨顺,沙洋县粮食生产再次获得大丰收。在年底总结会上,县里再次提出2013年的增产目标。

  “2012年可以说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产量已经是亩产的极致,再增产就只有两条路,发展早晚稻或者再生稻。经过分析,方述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当时农村种田的老年人居多,劳动强度大的早晚稻种植模式显然不适合推广,于是沙洋县决定在毛李镇尝试推广再生稻种植技术。

  再生稻自古就有,但没有较好的经验可照搬。怎么办?

  听说洪湖市有人种植再生稻,方述清自费组织长湖村村民去参观学习。

  为了让农民安心试种,方述清签了军令状:保证不影响第一季水稻产量;保证第二季千平方米产量不低于250公斤;保证再生稻收购价格高于一般水稻。

  有了这颗定心丸,很快,长湖村四组就落实了100亩再生稻示范田

  那一年夏秋,方述清基本就住在长湖村四组,生产记录做了厚厚几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方述清的带领下,示范田千平方米收获稻谷超过250公斤,最高的达到400公斤,收购价格达到4/公斤。

  试种成功,方述清看到了在毛李镇发展再生稻种植的潜力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2013年,毛李镇再生稻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一下子就发展到7000亩。

  面积上来了,收购价格却出了问题,粮食加工厂不愿意高价收购再生稻。3000多吨粮食等着销出去,这可急坏了方述清。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他跑遍了全省各大粮食收购企业,最后中粮集团按3/公斤收购了这批粮食。

  收购问题解决后,方述清总结经验编著了再生稻种植要点手册。

  2014年,毛李镇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2015年达到3万亩……

  新技术的成功,引起了各地农民的关注。2015年全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毛李镇召开,再生稻种植技术被全省推广。

  从此,毛李镇农民种一茬收获两季,每亩增收不低于1000元。

  所以,农业系统的人常说:没有方述清,就没有毛李再生稻。

  “再难,只要老百姓富了,我的人生就有价值了

  跟着方述清走在村道上,迎面走来的农民人人都问:方站长下田啊,中午去我家吃饭?

  “在农村,农民对你的认可不是给你多少钱,而是请你去他家里吃饭。方述清笑着解释说。

  刚入行时,就有人劝方述清:搞农技最苦、最难,又出不了什么名堂,你何必呢?而他则认为:能为农民多做一点,就要尽量多做一点,只要老百姓富了,我的人生就有价值了。

  1994年当上农技推广站站长后,方述清就坚信这一点。2005年基层农技推广站改制,公家人一下子没了身份,即便这样方述清还是参加了竞聘考试,并被聘为毛李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

  没了身份,原来事业单位的工资变成了每年8400元。

  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成了问题。迫于无奈,2007年他和爱人开起了农资经营店。店是开了,可他从没给店里帮过一天忙。

  刚开店的那会,方述清正在大力推广油菜早稻荸荠模式,这个模式是他结合毛李镇水源充足的特点示范推广的。采用该模式一亩田纯收入能达9000元,是传统的油菜水稻模式收入的三倍。

  也正是油菜早稻荸荠模式推广的成功,为后面再生稻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搞再生稻的时候,他真是随叫随到,一天都要来村里几次,不然我们也不会搞得这么好。毛李村七组村民陈凤山对记者说。

  作为毛李村再生稻种植大户,陈凤山非常清楚当时推广再生稻的困难。虽然效益摆在面前,但是真到种的时候不少人又退缩了。方述清只能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累了就在陈凤山家坐着休息一会。

  毛李村村民种植再生稻时只要一点不懂,就会给方述清打电话。电话铃一响,半个小时内,他一定出现在村民田里。

  “农技小报上都印着我们农技员的电话,要求就是接到电话半个小时内到现场。方述清说,这是硬性规定,如果当时正在处理别的问题赶不及就要在电话里提前跟农民说清楚,当天的疑问一定要当天解决。

  农民们亲切地称他的电话是毛李热线。正是这种服务,让毛李镇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心里有了底气。

  “今年毛李镇打算发展再生稻3.5万亩,荸荠稳定在1万亩。方述清说,只要农民掌握了这两项种植技术,每年就能多收一点,钱袋子鼓了,生活自然好。我这辈子也就值了!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