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媒体荆门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媒体荆门

美丽乡村梦——彭墩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时间:2015-04-27 00:00     来源:湖北日报1版     作者:周芳等    点击:

湖北日报讯(记者 周芳 杨富春 吴文娟 倪娜)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钟祥市彭墩村从一穷二白、遍地棚屋、泥泞难行的贫困村,蜕变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人均年收入2.5万元,成为我省精准扶贫、转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样板。

  2012年9月,全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会在彭墩村召开。省委书记李鸿忠鼓励彭墩:“坚定信心不动摇,咬住发展不放松,齐心协力不懈怠,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几年过去了,彭墩村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能给我省新农村建设带来哪些启示?请看本报报道。

  两条长桌上,码满一捆捆百元大钞,足有1米多高。

  领到钱的村民,乐得合不拢嘴。

  两个月前,当这张“任性发钱”的图片在网上传开时,钟祥市的彭墩村又火了一把。

  当天,彭墩科技集团给村民现场派发503万元参与土地流转、入合作社、集体外出务工的工资、奖金。

  去年,该集团分三次共派发村民5300多万元。小小彭墩,何来如此底气?

  以企带村,同走致富路

  ——七成农户买私家车,人均年收入2.5万元

  “只有泥巴路,小车开不进来,嫁进来是用拖拉机拉的。”回想当年的滑稽场景,彭墩村媳妇王敏心酸流露。

  9年前,彭墩和多数乡村一样,要路没路,要钱没钱。几亩薄田,靠天收成,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

  “德华,能回来看看吗?”困境之中,村老支书找到彭墩4组走出去的企业家、荆门“苏州府”餐饮大王张德华。

  回报桑梓,也看准农村潜力,张德华决定回彭墩发展。

  2006年5月,他被选为村委会主任;2008年11月,又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张德华来了,带来了资金,带来了现代化管理团队,更带来了市场观念。

  第一件事,为农民建新房,迁村腾地,以便将来集约经营。

  一套成本12万的小别墅,乡亲们只需付4.5万元,他贴7.5万元。

  “德华,你疯了?”长辈担心。

  “天上会掉馅饼?”村民不信。

  顶着巨大压力,张德华挨个上门做工作,4组26户分3批才建成。

  两层楼,大庭院,带车库,水电路样样齐全,农机房、沼气池、太阳能应有尽有。

  农民尝到甜头,迁村腾地顺利推进。“村里和企业将土地复垦,腾出耕地3200亩。农民可根据原宅基地面积参与流转或分红。”彭墩村党支部副书记丁昌银介绍,张德华的青龙湖农业公司将土地流转,每亩每年给村民租金1100元。仅此一项,村民年增收300多万元。

  此外,彭墩科技集团旗下的青龙湖公司、富硒米业公司、彭墩旅游公司、彭老哥食品公司、彭墩置业公司、苗苗肥业公司、彭墩汉光物流公司等,吸纳50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

  以企带村,带来活力。

  彭墩221户农民买了私家车,占总户数七成;人均年收入2.5万元。

  以企带村,会不会村企不分,强了企业弱了农民?

  丁昌银说,财务上,各级政府给村里的投入归村里,公司的经营归公司,村里以集体土地入股彭墩集团10%的股份。每年审计,每年公示,账务明明白白。

  二八定律,集约出效益

  ——20%农民种田,80%农民发展新产业

  “一贴几百万元给农民建新房,亏得起吗?”“长期亏本,难以可持续。”面对记者疑问,张德华说,他深知,新农村建设不能一味依赖慈善和政府投入。

  打拼商海多年的他,把敏锐目光投向了脚下的土地。

  种田不划算,是农民最深的忧虑。

  传统农业,结构单一效益低下,农产品价格逼近天花板,农民增收困难重重。

  怎样让土地生出金娃娃?

  他摸索出一套“二八定律”:20%土地解决吃饭,80%土地发展规模经济;20%农民种田,80%农民发展新产业。

  取经山东、拜师河南,彭墩集团投资6000多万建起了400多个有机温室大棚。

  这可不是普通的塑料大棚。一面水泥墙体支撑,一面塑料盖顶。棚内,沼气池、滴灌设备、运输轨道,一应俱全。

  “日光大棚能很好地控温控湿,蔬菜反季上市错开高峰,价格好不愁销。除去种植成本,一个一亩的棚,一年能赚4万元。其中,给承包的农户1万多元,公司赚2万多元。”华农农学专家赵秀江说。

  走进彭墩的葡萄园,眼界大开。

  进口品种、滴灌节水、管网喷雾,就连系葡萄藤的小塑料绳也是韩国进口无毒产品。

  去年夏季,葡萄园甚是火爆。

  50元一斤供游客采摘,530亩葡萄园赚1500多万元。

  从蔬菜到葡萄,一座座现代农庄在彭墩崛起:10万只蛋鸡养殖、2000亩健康水产养殖、6000亩高产水稻、2000亩精品蔬菜、1000亩优质瓜果种植园……

  西瓜15元一斤,大米20元一斤

  ……

  精深加工,彭墩苦荞茶、彭老哥土特产品等走向市场。

  地还是那块地,集约让效益大不同。

  张德华算了一笔账,9年来,彭墩集团已投入3亿多元建设彭墩,虽然三年五载难以回本,但放眼未来,集约经营潜力巨大。去年,彭墩科技集团销售额已达6.3亿元,交税1000多万元。

  生态优先,荒野变景区

  ——9年栽树10万株,旅游年收

  入4000多万元

  彭墩的夜,繁星璀璨。

  彭墩的天空,白云悠悠,湛蓝如洗。

  彭墩的空气,泥土的芬芳,青草的气息,直往人心里钻。

  “看看星星,吸吸新鲜空气,尝尝山野美味,就是很好的享受啊!”一位城里游客感叹。

  采访彭墩,湖报集团的无人机同步航拍。

  空中俯瞰,水在村中,村在林中。当年的荒野,俨然一片片小森林。

  看到航拍视频,张德华开心不已:“9年栽了近10万棵树,终于见效了。”

  林子里,百年以上的大树,棵棵被标上“身份”,悉心呵护。

  林子外,一库灵秀的清水环绕。

  轻风,在水上皱起万叠微波。漫步古色古香的水上长廊,嗅春风,品花香,美不胜收。来客仿佛置身乡村里的都市,却分明又是在都市中的乡村。“投资200多万元建水上长廊时,夫人不理解,怄气两个月没跟我讲话。”张德华说。

  为保护生态,张德华还耗费巨资将养鸭场外迁。现有的养鸡粪便,则通过沼气池,气体烧饭照明,沼渣作有机肥,兴菜喂鱼。

  循环利用,减少了化肥使用,诞生了绿色食品,延长了土地寿命。

  循环利用,循出一座美丽乡村,一座4A景区。

  青瓦飞檐,小桥流水,蝶飞鸟鸣,花果飘香……

  如今,彭墩乡村游年接待5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4000多万元。“发展经济不伤环境。未来,这片山水,就是最大的财富。”张德华说。

  职业分工,农民专业化

  ——学技术想创业,没心思打麻将

  “以前没事干,天天窝在家里码长城,现在摆好麻将,请大家来搓,他们都说没有时间。”彭墩村民郑亚琴打趣说,家家户户都在忙。

  忙学技术。41岁的农民闵艳荣,初中毕业。在专家指导下,成长为蔬菜大棚技术员。现在,大棚里蔬菜生了什么虫,村民们第一时间找她诊病。对每月3600元的薪水,闵艳荣并不满足,“学好技术后自己干,赚的远不止这些哩。”她还带出了一个徒弟胡菊英。

  忙开农家乐。78岁的村民胡大青,老两口带着儿子、媳妇,在宽敞的新房子里开起了小餐馆,原汁原味的土鸡火锅俏绷了,一年农家乐收入15万元。和他一样,村里20多户人家开了农家乐。

  忙打工。穿上靓丽的酒店制服,村民郑亚琴时尚干练。她在彭墩景区酒店担任客房主管,管理20多人的小团队。“公司长期聘请五星级酒店管理专家给我们培训。”如今的郑亚琴,已从典型农民转型为职业丽人。

  忙着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图书室、科技实验室里,人头攒动;网球场、篮球场上,打球看球,络绎不绝。入夜,华灯初上,文化广场响起轻快音乐,村姑村嫂们呼朋引伴,舞跳起来了,秧歌扭起来了。

  种大棚、种葡萄、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园林工、农家乐、酒店管理;看书、学习、打球、跳舞……

  小小村庄,专业化分工雏形显现;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新一代农民,各司其职,正在酝酿。“人才还是远远解不了渴,食品研发、农产品深加工、智能农业,需要智囊团、科研队。”张德华盼望,更多职业学校输送专门人才,更多新鲜血液注入新农村建设。

  今后,谁来当农民?社会发展需要怎样的农民?

  彭墩村正在给出回答。

  模式复制,先富带后富

  ——“1+5”示范进行时,小彭墩裂变大彭墩

  彭墩美丽,会不会仅是盆景?

  为让更多乡村像彭墩一样富起来、美起来,荆门市提出“1+5”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即,以彭墩为龙头,整合周边横店、皮集、胡冲、胡刘、郑坪5村,产业延伸,村庄集并。

  扩张之路,会不会拖垮彭墩?

  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点与面,外界的担心,并未停止。

  企业家有企业家的精明。

  张德华说,他不会违经济规律、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张。

  他算了一笔账:彭墩周边5村,1960户、7500人,迁村腾地后,可新增9700亩土地。用来发展规模农业,潜力巨大。

  2013年6月,皮集新社区动工。

  150平方米的房子,成本18万元,村民支付8万元。春节前,200户皮集村民迫不及待搬进小别墅,“再也不用眼馋彭墩了。”村民乐开了花。

  皮集村村民范得元在彭墩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承包5个蔬菜大棚,年收入6万元。

  像范得元这样在彭墩打工的,5个村有300多人。酒店服务、环卫清洁、蔬菜大棚、养殖厂,总能找到岗位。

  张德华统计,彭墩科技在6村已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嘉靖贡米厂、有机肥厂、饲料厂和年屠宰分割2000万只的肉鸭厂;3个各1000亩的葡萄、果蔬采摘园、休闲农业观光园;6万亩的有机稻基地和高科农业原种基地。

  小彭墩到大彭墩,先富带后富,是量的扩张,更是质的飞跃。

  政策帮扶,彭墩再启程

  ——各级项目资金共助乡村梦

  “自身造血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彭墩走不到今天。”分析彭墩裂变的原因,张德华深有感触地说。“彭墩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省委书记李鸿忠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强化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钟祥彭墩村经验,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尤其要着力培育一批像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华一样,集农业企业家、农村带头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三合一”的农村致富能人。省长王国生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强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多予、少取、放活,各方支持汇聚彭墩。

  规划来了,帮忙设计村庄蓝图;国土部门来了,帮忙推动土地整理;农业部门来了,带动高产农田建设、太空莲种植、蔬菜基地改造;电力部门来了,为村庄改造电网……

  支持彭墩,众人拾柴火焰高。

  张德华介绍,多年来,各级财政项目已支持彭墩新农村建设8000多万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民议事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资金,多是整合上级项目而来。

  绵绵关爱,激励彭墩大步向前。

  项目叠加,滚动发展,美丽乡村梦成真。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