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珍华,男,1967年10月出生,高中文化,维修电工技师,1987年参加工作,现在湖北洪森集团电工机修岗位上工作。
长期以来,杨珍华同志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科学管理。他对稻谷进料、大米等生产设备进行了有效的改造,在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为洪森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员工的认可。
开拓创新,科学管理
为配合公司的增收节支、目标成本管理、技术更新等一系列改革工作的推进,杨珍华同志利用空闲时间带领员工共同探索节能降耗的可行性方法。他与班组员工一道对内部需求、设备损耗进行了细致的清查和统计,并拿出了一套“增收节支”方案。杨珍华认为: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于科学的管理和技术的进步,而当务之急是新技术的应用和科学管理责任的落实。在新技术的应用上不断更新设备和改造设备。在他的带领下,立足现有工作基础对现有设备进行了有效的改造。
通过与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武汉工业学院等单位合作,公司先后改造或新建了粗壳制炭棒机和日产300吨精品大米生产线。粗壳制炭棒机通过技术将将松散的粗壳电加热碳化挤压成形,用作油脂厂锅炉燃料,替换以前使用的原煤,每天可节约原煤10吨左右,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100多万元,油厂锅炉每天消耗粗壳20多吨,有效利用了稻谷加工后的废弃物,同时减少了灰尘污染,降低了运输成本。粗壳的再利用既可为企业节约成本,同时亦能较好地解决场地堆放和环境等影响。日产300吨精品大米生产线的建成,将原大米加工中的一道色选,改为两道色选:将一道抛光,改为三道抛光,从而提高了加工质量,同时,新建了3个300凉米仓,不仅提高了大米加工精度,而且还提高了2%-3%的出米率。
刻苦钻研,技术超众
杨珍华同志于1986年参加工作,因为他所学的是电工,刚开始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差距性,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有些陌生和力不从心,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凭着自己勤奋好学的精神,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便学会了电焊、机修等的操作规程与技巧,很快便适应并胜任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在班组中成了主力。负责电工机修工作后,几年来他所负责的技术工作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并且由他负责的工程每个都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并且一次性通过验收!
2007年,为改进工艺引进了先进技术,在调试新设备时,精益求精的杨珍华向厂家技术人员索要操作手册时,对方不屑一顾地把他拒绝了,此时的他没有被对方的冷眼和轻视而感到悲观,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做一流技术人员”。
为提高维修技术,解决大米加工工艺和微机控制参数,他想方设法排除机械故障和技术难题。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他逐渐掌握了电工应用技术和机修的第一手资料,在大米加工工艺和电脑控制自动化系统中能熟练调试、操作,排除故障。因为他刻苦钻研,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公司为进一步提高他的电工技术和维修、设备管理能力,曾几次派他到知名院校和大型企业进行学习培训交流。
吃苦耐劳,爱岗敬业
杨珍华做事认认真真,吃苦耐劳,极富敬业精神。2007年11月,因大米加工设备出现故障,杨珍华和同事连续工作在现场,五天五夜没有回家。
现在,只要在洪森公司职工面前一提起杨珍华,都会为杨珍华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感动。整个洪森公司几百名职工对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断进取,成就辉煌
凭着丰富的设备管理经验和实际操作技术,公司领导让他挑更重的担子。杨珍华深感责任重大。
面对新的挑战,杨珍华从了解设备入手,一是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减少故障率;二是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本着增收节支的原则,在电耗方面,他紧跟流程管理,每一步都力求做到最细最实,使电耗同比下降5%,一年算下来为企业节约资金几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