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信息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信息摘编 > 信息之窗

经济新常态“新”在哪

时间:2015-04-16 15:18     来源:http://www.qstheory.cn/     作者:佚名    点击:

编者按

    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就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继续巩固改革良好势头,着力抓好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落地,着力推出一批新的改革举措,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辟更宽广道路
核心要点:

    ■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继续巩固改革良好势头,着力抓好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落地,着力推出一批新的改革举措,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呈现出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向新的增长点转换等趋势性变化。

    ■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切实解决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行政手段配置各类资源。

    ■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做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出台改革新举措,还是抓好已出台改革措施的落地,都要求我们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

 

    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就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继续巩固改革良好势头,着力抓好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落地,着力推出一批新的改革举措,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呈现出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向新的增长点转换等趋势性变化。这些趋势性变化,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要求我们通过改革来促进发展,做到经济换挡而不失速。新常态下,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必须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30多年来,我们正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改革开放促进了发展,实现了总体小康,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中大国地位没有变。“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不动摇,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也决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牵引作用。依靠改革促发展,要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

    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要求我们通过改革来破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我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并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同部署。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大船行稳致远。

    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依靠改革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要从实施结构性改革入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唯此才能真正收到成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增长引擎马力下降,必须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以结构性改革推进结构调整。结构调整要有发展目标和宏观政策引导,但归根到底要靠微观主体,因此,必须加快结构性改革,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大众创业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涌,打造中国经济动力澎湃的新一代发动机。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留出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要把该放的放到位,坚决消除束缚市场主体手脚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把该给的给到位,加大鼓励创业创新政策的落实力度;把该管的管到位,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要求我们通过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如何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关键路径在于深化改革。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二、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协调推进,协同深化。新常态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能否有效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相辅相成。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切实解决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行政手段配置各类资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做好改革工作,2014年如期完成了中央督办的21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协调推进国务院部署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全力抓好职能范围内的行政审批、项目核准、投融资、价格等改革。2015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改革任务,同时,勇于自我革命,更加自觉地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管理作风,加快实现机关定位转型。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开设政务服务大厅,全委13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受理。作为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大厅的建设运行得到发展改革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转变职能,继续减少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实现从微观向宏观、从审批向监管、从项目安排向制度供给、从“单打独斗”向纵横协管的转变。

    项目核准制度改革方面,2014年再次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又取消15项、下放23项核准事项,连同前年取消和下放的,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减少了76%;外商投资项目由全面核准改为普遍备案和有限核准相结合,实行备案管理的超过95%;境外投资项目除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外,一律将核准改为备案。2015年要落实好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的工作方案,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确保2015年底前实现项目核准网上并联办理。

    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2014年制定了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了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指导意见和合同范本。及时推出7大投资工程包和6大消费工程,建立了月度调度制度,加强督促协调。2015年投融资体制要更多地体现“融”,加强预算内资金与政策性金融、债券、基金、保险、投资公司等的融合,更多地调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要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制定政府核准和备案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创新投融资体制的意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办法,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

    价格改革方面,2014年放开了50项商品或服务价格;将铁路货物运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实行上限管理;启动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调整了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2015年将再放开一批价格、下放一批定价权限,尽快修订政府定价目录,制定加快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的若干意见。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研究制定石油天然气、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通过改革,不断增加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放宽准入领域,鼓励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方面,2015年的重点是制定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和改革试点办法,选择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领域开展试点,探索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把市场行为的主导权更多地交给市场主体。围绕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研究制定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的意见,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完善宏观调控体制方面,要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结合起来,加强财政、货币政策与规划、计划、消费、投资、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使多重目标、多项改革、多种政策联动协调。2014年底,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意见,下一步要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通过创新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更多地研究储备一些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

    优化经济结构方面,2015年改革的重点是围绕调整需求结构,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围绕改变城乡结构,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落实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抓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以及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试点;围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科技体制等改革,出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启动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围绕培育壮大“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相关改革,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打造发展空间新格局,带动区域结构优化。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2015年要推动出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重点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把外商投资限制类条目缩减一半;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行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大幅下放鼓励类项目核准权,深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围绕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改革。

    三、不断提高新常态下做好改革工作的水平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做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出台改革新举措,还是抓好已出台改革措施的落地,都要求我们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

    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勇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推进机关定位转型,是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我们将把推进机关定位转型作为中心工作,加强创新机关、法治机关、和谐机关、廉洁机关建设,系统谋划、周密部署、大力推进。

    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2015年的改革,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更多聚焦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更加符合发展实际,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

    要提高改革方案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方案统筹,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从实践看,高质量的改革方案,要做到有的放矢,围绕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抓住核心体制机制矛盾,对症下药,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指向明确、措施协调、力度得当。要把经过实地调查、审慎论证和必要的前瞻性理论研究,作为改革决策的必经程序,使改革方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回顾深化改革元年中央对改革的部署,“抓落地”、“抓落实”、“抓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强调最多的“高频词”。“一打纲领比不上一个行动”,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改革。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使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改革方案出台后,必须狠抓落实。要建立改革落实责任制,明确改革落实的责任主体;要出台细化实施方案,着重抓好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特别是要发挥社会舆论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作用。通过精心组织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牢固确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市场经济、法治经济准则。我们要把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实现深化改革与法治保障的有机统一。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要及时推动上升为法律法规;对需要突破现有法律规定先行先试的改革,要依照法定程序经授权后开展试点。通过法治,更好地凝聚改革共识、分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巩固改革成果,使改革蹄疾而步稳,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新常态:三个关键词——中高速、结构调整优化、创新驱动

关键词一:“中高速”

    “中高速”就是会以不同于两位数高速增长状态的新阶段来取代原来的旧阶段。“新常态”的“新”字,首先表现运行形态上的这样一种变化和阶段性的转变。“新”字后面跟的是“常”字,所以还得进一步考虑中高速在“新”之后,怎么样趋稳,怎么样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成为常态。

关键词二:“结构调整优化”

    实际生活中间密切关系到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实惠和幸福感的,一定是资源配置中的结构优化。在经济探底过程中,GDP增长速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间增长质量是不是真的提高,综合绩效是不是进入了上升轨道。

关键词三:“创新驱动”

    这些年来,“走创新型国家道路”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从宏观的角度看,制度创新至关重要。“新常态”之下,必须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一招”。制度安排、机制建设所带来的创新驱动,应该合成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互动的发展潮流,来支撑我们的“新常态”。

   

新认识:新常态的内涵、实质和关键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但是,中国是在转型背景下对发达国家的追赶,也付出了高污染、高耗能以及牺牲居民福利的代价。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全面性战略思维的转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实质,是经济增长形态的跳跃

    经济增长表面上表现为要素的积累和投入的增长,但背后是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持续演进的动态调整过程。今后,我们依靠创造驱动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一般形态。所以,新常态的实质是旧增长形态到新增长形态的跳跃,是传统增长形态到现代增长形态的跳跃,是粗放式增长形态到集约式增长形态的跳跃,是经济增长的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跳跃。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是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

    我们要认识到“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长“换挡提速”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增长动力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的必然过程;还要认识到“换挡提速”过程中操纵不慎出现“熄火”的风险,定力要强、心态要稳、动作要准。

把握经济新常态适应经济新常态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必须回答好两个问题:一是科学判断经济增长潜力,探明中国经济的“底”在何处;二是重新构筑经济增长动力,寻找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本质上来讲,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是增长形态的跳跃问题,是动力机制的切换问题。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但是,中国是在转型背景下对发达国家的追赶,也付出了高污染、高耗能以及牺牲居民福利的代价。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诉求日益迫切,倘若继续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追求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视持续健康发展,忽视居民福利乃至生存环境,那么这样的增长模式不仅难以持续,也最终会失去民心。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全面性战略思维的转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实质,是经济增长形态的跳跃。经济增长表面上表现为要素的积累和投入的增长,但背后是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持续演进的动态调整过程。当前,从生产资源的产业配置来看,一方面,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占用了大量生产资源,集聚了巨大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养老、医疗、教育等行业社会力量进入不足、竞争不充分,导致社会资源严重错配,影响了整个经济的效率。以前,我们依靠投资拉动增长,高投资高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一般形态。今后,我们依靠创造驱动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一般形态。所以,新常态的实质是旧增长形态到新增长形态的跳跃,是传统增长形态到现代增长形态的跳跃,是粗放式增长形态到集约式增长形态的跳跃,是经济增长的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跳跃。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是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经济增长归根到底要依靠技术进步。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过于单一,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全面、不可持续问题伴随我们改革开放的全过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原有的动力机制已不能适应我国未来增长的需要。“换挡”需要松“油门”。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每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后,不是经济增长迅速提速,而是生产率的短期下降。我们要认识到“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长“换挡提速”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必然过程,是经济增长动力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的必然过程;还要认识到“换挡提速”过程中操纵不慎出现“熄火”的风险,定力要强、心态要稳、动作要准。

  新常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关键在于如何适应新常态。我国目前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既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也受累于自身的体制性问题。要化解短期困难,为改革赢得时间、空间,就必须在科学认识新常态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常态。

  在发展理念上,要树立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上提议加大对发展问题的关注,树立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的发展观。将增长与发展统一起来,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新概括、新升华。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发展是增长的目的,增长是发展的手段。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但没有发展增长也不可能持续。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片面将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一些领导干部盲目崇拜GDP,这种认识迷失了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首先就要抛弃狭隘的发展观,真正确立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的全面的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作出相应调整。

  在发展思维上,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对过去几十年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新常态下处理各种问题必须树立的发展思维。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产权的界定和保护,以及市场失灵缺陷的克服都离不开政府的权威,没有有效的政府保障,市场就无法正常运转。而在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竞争性领域,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不能伸得过长,更不能替代市场作用。只有政府与市场共生互补、各司其职,经济活力才能得到有效释放,多元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才能真正建立。

  在发展战略上,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经济新常态是要改变旧有的经济运行机制,在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际,不仅增长的波动成为可能,而且影子银行、产能过剩、债务负担等潜在风险积聚,实现稳增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以,在发展战略上,必须要有长远目光,在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面前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忍得住阵痛。同时,也要着眼当前,充分考虑到“三期叠加”阶段特有的阶段性风险,为可能出现的各类困难做好预案,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缓解改革产生的阵痛。

  在发展政策上,要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预调微调。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各种矛盾交织。中国在宏观政策上,需要综合考虑国内与国际经济形势、经济结构与经济周期,既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又要考虑决策灵活度,既不过分强调需求刺激又不盲目抵制扩张政策。一是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必须守住增长和就业的底线,不能失速太多;二是宏观政策保持灵活性,在外部形势变化时,及时做好政策调整准备;三是创新宏观调控工具,摒弃传统的凯恩斯总量调控思路,着重从结构性问题入手,补短板、添后劲,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改革开放的历史和实践说明,微观主体更活跃、市场活力更旺盛的省市往往也是增长质量更高、发展后劲更足的地区。为此,深化改革、政府转型必须立足于增强微观经济的活力——只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面搞活微观经济,才能助推企业顺利度过结构调整阵痛期;只有让市场主体成为创新主体、转型升级主体,才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动力研究”首席专家、南京大学教授)

新要求:正确处理五大关系

正确处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

    要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生产领域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分配领域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的功能强点主要包括资源短期配置功能、微观均衡功能、信号传递功能、技术创新功能和局部利益驱动功能。而这些功能强点同时构成了市场的调节目标偏差、调节速度缓慢、调节成本昂贵、调节程度有限、技术垄断、负外部效应等功能弱点。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对资源的长远性、整体性规划配置作用,以化解新常态下的各类经济风险,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

正确处理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要通过对收入分配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科学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在再分配领域,政府要依法矫正和调节初次分配造成的贫富过度分化趋势。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资源要素和户籍等方面的制度来完善为经济发展托底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来调节高收入群体的过高收入,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并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来取缔非法收入。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要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完善和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健全包括生态环境评价在内的各级政府行政绩效考核制度。这种新的行政绩效评价体系,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不以GDP论英雄,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行政绩效考核之中。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增长要通过更多依靠产业化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活动,从而不断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我国要通过完善科学技术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和激励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并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从而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单位、教育部门和劳动者个人在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新常态的核心是提质增效
在中国经济领域,“新常态”一词被用来描述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来的新的发展态势。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9个方面,全面概括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从而揭示了新常态的实质,即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并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和发展动力等4个方面,指出了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新常态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

  从本质上看,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是世界经济新常态的外因与中国经济的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1至2013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长速度分别为3.7%、2.9%和2.9%。在新常态下,世界经济仍处于从2008年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中缓慢恢复的疲弱复苏状态。而中国经济内部的实质性特征则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形成的根本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呈缩小趋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三是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等传统增长点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代表的新增长点。

  要科学处理五大关系

  我国经济新常态既具有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经济增长驱动力趋于多元等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贫富差距较大、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外资控制产业增大、非公经济占比增大等一些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一要正确处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要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生产领域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分配领域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的功能强点主要包括资源短期配置功能、微观均衡功能、信号传递功能、技术创新功能和局部利益驱动功能。而这些功能强点同时构成了市场的调节目标偏差、调节速度缓慢、调节成本昂贵、调节程度有限、技术垄断、负外部效应等功能弱点。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对资源的长远性、整体性规划配置作用,以化解新常态下的各类经济风险,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

  三要正确处理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要通过对收入分配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科学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在再分配领域,政府要依法矫正和调节初次分配造成的贫富过度分化趋势。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资源要素和户籍等方面的制度来完善为经济发展托底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来调节高收入群体的过高收入,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并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来取缔非法收入。

  四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要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完善和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健全包括生态环境评价在内的各级政府行政绩效考核制度。这种新的行政绩效评价体系,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不以GDP论英雄,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行政绩效考核之中。

  五是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要通过更多依靠产业化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活动,从而不断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我国要通过完善科学技术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和激励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并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从而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单位、教育部门和劳动者个人在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新途径:寻求潜力巨大的新增长点

服务业

    这几年,我国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3年末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比重较2008年提高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但同时也要清楚,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仍很突出。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而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50%左右,未来成长空间十分广阔。

高端制造业

    与钢铁等重工业产能过剩不同,高科技含量的智能制造、高铁机车、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制造等仍属于“抢手货”,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今年11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仅同比增长5.9%,但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6%。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速,高端制造业正在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多点支撑”。

网络消费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市场环境不断成熟,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大量涌现,不仅解放了原有生产力,还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今年“双11”当天,仅“天猫”一家就成交571亿元,这个数字是2009年“双11”首次启动时的1000多倍,是去年362亿元的157.7%。我国拥有全球第一位的网民数量,网络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完善,网络经济前途无量。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面对工业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略显疲态的情况,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上来,推动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而发现培育更多新增长点,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最新公布的11月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不少传统支柱产业正在进入调整期,工业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都略显疲态,新旧动力“青黄不接”导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对这一态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上来,推动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对于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极为重要而紧迫。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消费、投资、出口需求都发生了不小变化。依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的调整发现和培育更多新增长点,才能更好增强中国经济的强韧性和可持续性,为防范和化解风险提供有力支撑。这是总结过去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抉择。当前,一些潜力巨大的新增长点已初现端倪,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与日俱增。

  比如服务业。这几年,我国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3年末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比重较2008年提高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但同时也要清楚,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仍很突出。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而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50%左右,未来成长空间十分广阔。

  又如高端制造业。与钢铁等重工业产能过剩不同,高科技含量的智能制造、高铁机车、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制造等仍属于“抢手货”,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今年11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仅同比增长5.9%,但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6%。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速,高端制造业正在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多点支撑”。

  再比如网络消费。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市场环境不断成熟,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大量涌现,不仅解放了原有生产力,还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今年“双11”当天,仅“天猫”一家就成交571亿元,这个数字是2009年“双11”首次启动时的1000多倍,是去年362亿元的157.7%。我国拥有全球第一位的网民数量,网络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完善,网络经济前途无量。

  能不能把这些新增长点的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发现培育更多新增长点,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们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开市场“手脚”,形成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机制;要以改革推动全面创新,让创新落实到新增长点的培育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与此同时,还要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以更宽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制度环境,创造活力迸发的市场竞争环境。

两会代表:新常态下提质增效升级

稳中有进,彰显战略谋划力

    葛俊杰:应通过“要效率、要软实力”来寻找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应尽快完善对外投资配套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加快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

    孔晓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新,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金融业应该打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关注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企业,引导和推动更多资金应用在实体经济上。

    李长杰:要避免城乡二元、城镇内二元,避免区域差距拉大,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善于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引导公共成本分担,最终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定向施策,塑造精准调控力

    张健:医改进入深水区,需要改革整体协同推进,让医疗行为回归到治病救人的本质,体现医生价值,同时,实现医院、医保、医药改革的三医联动。

    花全:要厘清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短板,因地制宜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破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维,“等、靠、要”的思想也要不得,将老百姓致富的愿望作为工作动力,集中精力谋发展,干成事、干好事最关键。

    程克:应该定向施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政府应当利用企业缴税、安置就业、水电消费等信息,搭建起银企之间的沟通桥梁,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不直接干预银行放贷的原则下,通过提供信息、担保增信等措施,促进信贷资源更多地流入中小微企业。

简政放权,激发社会创新力

    朱奕龙:简政放权,在企业看来就是管好权和用好权。政府应该加强宏观指导与管理工作,将更多的空间交给企业和市场,让百姓享受更多政策的便利。希望下一步,各级政府能够进一步地出台清单目录,将相关信息及时地向社会公布,便于群众监督。

    孙明波:简政放权对于社会创新力的激发,无疑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竞争性国企,政府从微观运营中脱身出来,让以市场为导向的国企“轻装上阵”,企业的事情就交给企业,市场的事情就交给市场,政府创造公平竞争、开放创新的环境。

    张传卫:新常态下,要格外重视推动以新能源技术、产品、装备为重点的“中国制造”“走出去”。不能只局限于输出产能过剩的低端产品,更主要的是输出代表中国水平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要坚持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尤其是新能源开发运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代表议国是:新常态下提质增效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请听代表、委员的声音。

  稳中有进,彰显战略谋划力

  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向中高端迈进,归根到底要靠企业。上海团葛俊杰代表认为,应通过“要效率、要软实力”来寻找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应尽快完善对外投资配套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加快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新,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天津团孔晓艳代表建议,金融业应该打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关注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企业,引导和推动更多资金应用在实体经济上。

  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成果普惠是协同发展、稳中求进的强大动力。河南团李长杰代表告诉记者:“要避免城乡二元、城镇内二元,避免区域差距拉大,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善于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引导公共成本分担,最终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定向施策,塑造精准调控力

  我国发展由重速度转向重质量,全面调整经济结构,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补齐短板、调整社会发展结构提供了机遇。“医改进入深水区,需要改革整体协同推进,让医疗行为回归到治病救人的本质,体现医生价值,同时,实现医院、医保、医药改革的三医联动。”全国政协委员张健说。

  积极采取措施精准调控,对基层农村的发展脱贫意义重大。贵州团花全代表强调,要厘清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短板,因地制宜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破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维,“等、靠、要”的思想也要不得,“将老百姓致富的愿望作为工作动力,集中精力谋发展,干成事、干好事最关键。”

  “应该定向施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广西团程克代表提出,政府应当利用企业缴税、安置就业、水电消费等信息,搭建起银企之间的沟通桥梁,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不直接干预银行放贷的原则下,通过提供信息、担保增信等措施,促进信贷资源更多地流入中小微企业。

  简政放权,激发社会创新力

  “简政放权,在企业看来就是管好权和用好权。”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表示,政府应该加强宏观指导与管理工作,将更多的空间交给企业和市场,让百姓享受更多政策的便利。希望下一步,各级政府能够进一步地出台清单目录,将相关信息及时地向社会公布,便于群众监督。

  山东团孙明波代表认为,简政放权对于社会创新力的激发,无疑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竞争性国企,政府从微观运营中脱身出来,让以市场为导向的国企“轻装上阵”,企业的事情就交给企业,市场的事情就交给市场,政府创造公平竞争、开放创新的环境。

  新常态下,要格外重视推动以新能源技术、产品、装备为重点的“中国制造”“走出去”。广东团张传卫代表提出,不能只局限于输出产能过剩的低端产品,更主要的是输出代表中国水平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要坚持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尤其是新能源开发运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综合记者姜泓冰、励漪、靳博、王汉超、寇江泽、刘畅、郝迎灿、王云娜、朱磊、宋学春、卞民德、罗艾桦报道)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